邱孝高 方芳 徐堅
(作者單位:邱孝高、方芳,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徐堅,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山地城鎮及鄉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矛盾已日益凸顯,鎮村體系在這種環境下不斷收到沖擊;自然村的存留及消亡,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山地村鎮等級亟待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及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狀況愈發嚴重,迫切需要改善。
賓川縣境內山脈、壩子、河流分布錯綜復雜,海拔高差約2216米。縣域境內山區與壩區分布特征明顯,中部以壩區為主,其他區域以山區為主。縣域境內山區地形坡度較大,生態敏感度高,山脈呈南北走向,地質構造較為復雜。

綜合分析,受地形條件限制,賓川縣城鎮空間分布不均衡。同時,賓川縣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化明顯,城鄉關系也有向多種模式發展的趨勢,壩區內部及外部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壩區內部,城鄉關系活躍,城鄉爭奪資源,發展矛盾加劇。壩區外圍的東部山區,城鄉關系薄弱,城鎮吸納資源,鄉村發展滯后;小城鎮功能發育不完善,未起到城鄉承接作用,相當一部分建制鎮,只是行政建制意義上的設置,并非上一級中心城鎮的功能擴散而發展起來的,農業依賴性較強非農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城鎮規模極小,功能較弱。
研究區域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
現階段,針對鎮村體系的內容早期主要集中在村鎮空間結構相關的理論研究上;近幾年隨著城市化發展加快,國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針對鎮村體系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的新型鎮村體系這方面。而山地,因其復雜的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不同于常規平原地區的鎮村體系,關于山地鎮村體系研究的文獻較少。
運用GIS對區域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地理條件、村莊發展潛力等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GIS進行用地適宜性評價及“多規合一”分析,運用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的方式,對規劃范圍內的690個自然村的村莊類型進行詳細梳理及分類,構建賓川縣合理的山地鎮村體系。
村莊發展綜合潛力評測體系的構建用于判斷村莊的發展類型,作為農村居民點重構的基礎依據,能夠較好反映村莊的綜合實力。通過梳理山地村莊綜合發展潛力,來指導縣域范圍內的村莊進行遷村并點,實現節約集約土地的目的。由于山地村莊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且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特別是山地村落,所以將影響村莊發展的因素轉化為多項評價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來構建這一區域村莊發展綜合評測指標體系。
考慮賓川縣是滇西地形地貌復雜的山區,坡度、水域等自然因素對整個縣域的生態適應性影響較大,用地適宜性評價模型綜合多因子,采用多因素疊加分析法。根據多因子疊加分析綜合得分,對賓川縣域土地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
在對賓川縣域用地評價分析基礎之上,結合已有的賓川縣城市總體規劃、賓川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賓川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賓川縣“多規合一”城鄉總體規劃等規劃,綜合考慮基本農田保護、林地保護、建設用地空間管控及基礎設施建設、水源地保護、歷史建筑及文物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要求,在縣域內劃定城鄉開發邊界、生態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及各類功能性用地紅線,實行嚴格管控。
現階段多規合一側重于土地管理權限及土地屬性的劃定分類,本文將在此基礎之上,采用GIS的技術手段,運用數據化的生態分析模式,強化所屬地塊的生態屬性,劃定生態紅線,確定賓川縣域用地邊界管控;針對性地指導未來城鎮化建設,也為管理部門批準用地提供科學性的依據。
隨著建設用地生態屬性被量化分析,部分村落由于靠近生態敏感區(如嚴重地質災害區、一級水源涵養區等),將逐步搬遷、遷移、撤并,原有鎮村體系將重構。縣域范圍內,涉及水庫淹沒線以下、水源地搬遷的村莊10個。受地質災害影響嚴重村莊2個。村莊不予保留,建議撤并搬遷。
同時結合山地地形復雜、交通便捷性、水系分布,多因素綜合分析山地城鎮、村莊生活圈,因地制宜地構建山地生活圈。結合賓川縣地形地貌特點,在生態適應性評價的基礎之上,將賓川生活圈一級、二級生活圈按山區和壩區兩類進行劃分。
在山地生活圈劃定的基礎之上,結合“用地評價”+“多規合一”,合理構建賓川縣縣域內由“特色鎮、—般鎮、中心村、重點村、—般村”組成的五級村鎮體系結構。
由于云南地處山區,村莊用地受地形條件限制較大,公共服務設施半徑輻射范圍在這個區域作用,受地形影響輻射作用大大降低,地理條件占據主要因素。賓川縣呈現山壩結構,村莊壩區較為集中,山區較為分散,現有中心村的設施配套不能滿足設施共享,不同村莊發展態勢不一樣,部分非中心村規模較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聚集效應。通過對賓川縣域村莊綜合發展潛力評價的指標體系的分析,以及 GIS對區域地理條件和土地適宜性進行疊加分析,選擇用地條件較好、地理區位較為適宜的村莊作為重點村;因此重點村選擇以“地理條件+發展潛力評價”為原則進行評選。
目前,國土空間規劃是新的規劃類型,對其研究目前還面臨法規、技術、方法等諸多障礙,空間規劃體系內容仍不充實,需要在實踐和試點中逐步進行驗證和完善。本文在“多規合一”的技術方法下,綜合村莊發展潛力及用地生態、規劃屬性,落實山地生活圈概念,構建山地鎮村體系,形成基本消除安全隱患,整體環境良好,與農村生產力布局相匹配,鎮村體系層次清晰合理的縣域鎮村體系。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進一步補充完善最新國土空間布局規劃中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