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適
目前我國城市化規模逐漸增大,房地產建設項目也逐漸增加,房建基坑也越來越多,為了實時對基坑施工過程進行動態控制,掌握開挖過程中基坑支護結構的變形情況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必須進行現場監控量測。通過對量測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及時調整或確定相應的施工參數和施工措施,確保施工過程基坑和周邊環境的安全。
該工程為1棟57層超高層住宅樓、臨街2層商業。規劃用地面積17840.63m2,總建筑面積(含地下室)105732m2。地塊設滿鋪三層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積25792m2。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的支護方式采用鉆孔灌注樁加鋼筋砼內支撐梁進行支護。場區地形平坦,原始地貌屬長江沖積一級階地。根據鉆探揭示及對地層成因、年代的分析,本基坑地層主要由第四紀全新統人工堆積層()組成,巖性為粉質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夾粉土、粉質粘土粉土粉砂互層、粉砂夾粉土、粉砂、砂類土。

根據現場監測數據反映:
1.從監測數據趨勢圖中可以很直白地看出在7月03日~7月04日期間,建筑物沉降、樁頂沉降及樁頂位移測點監測數據出現較大速率變化,樁頂水平位移部分測點監測數據出現向基坑內急劇變化。且支護樁體出現多條裂縫且樁間出現少量滲水;
2.在7月04日~7月08日期間,隨著現場采取相關有效措施,建筑物沉降、樁頂沉降及樁頂位移測點監測數據變化速率逐步降低,逐漸穩定。
開挖前期施工單位對線支撐后開挖沒有足夠的重視,在未架設支撐的前提下進行基坑土體開挖;圍護樁間距之間未及時掛網噴錨,未進行有效的防水措施;鋼筋堆載距基坑距離過近,荷載超過設計要求;基坑周邊排水溝清理不及時,造成雨水無法順利排放,導致基坑積水。
基坑旁有廢棄污水管道,內部污水滲漏造成局部基坑土體過濕失穩;受連續降雨影響,雨水流向基坑,基坑土體存在雨水長期侵入,導致土體濕潤、剪力降低,導致基坑周邊土體穩定性降低等情況。
針對本項目變形監測單位進行了如下監測工作:現場巡視;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在周邊地表沉降監測;樁頂沉降監測;樁頂位移監測;樁體深層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監測;支撐軸力監測。其中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能最直觀地反應基坑樁體整體變形情況,本測項因施工單位現場保護不及時被損壞,導致本次無法繼續深入分析樁體變形情況,為保證后期的深層水平位移能得到有效監測,變形監測單位采取的辦法是在原樁體位移監測斷面邊旁布設土體生成水平位移監測點,觀測開挖過程中基坑周邊土體位移情況。豎向位移監測基準點布設距基坑開挖深度3倍距離之外,共布設3個基準點互相校核,監測等級為二等水準,水平位移監測基準點在基坑軸線方向布設位移觀測墩強制對中,確保水平位移及豎向位移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精度。
在出現數率急速增大的情況時,變形監測單位采取立即復核相應基準點,確認基準點無誤的情況下對基坑監測各測項進行重測,確定數據無誤后立即通知相關參建方,并極力配合現場加測,頻率增加至3小時一次,保證現場實施變化數據及時反饋相關參建方,供各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數據支持。
回填土反壓,并轉移基坑邊緣附近堆載的鋼筋;清理截水溝,使排水效果恢復正常;及時架設鋼支撐,保證先支撐后開挖;支撐架設后將臨近廢棄污水管進行處理,防止廢水滲入基坑周邊土體,并在灌注樁間擋土采用掛網噴射砼;對基坑應進行分段開挖、分段施做,避免一次將整個基坑或大面積暴露出來。加強基坑周邊的防排水工作,防排結合,避免雨水或其他水源進入基坑;持續關注變形速率加大區域,如速率穩定可按規范正常施工,如現場速率急劇變化,應暫停施工,及時召集參見各方進行下一步處理措施。加強基坑的監測工作,對于監測數據速率有增大趨勢或接近預警值的測項,應隨時通知施工單位與業主,并配合相關單位進行搶險工作;對于雨季施工,應做好防洪防澇應急預案,當出現險情時嚴格執行應急預案中的措施;及時轉移建筑物中人員及財物,確保變形穩定且對建筑物結構安全無影響的前提下允許居民回遷。
綜上所述,基坑開挖過程中,不能因開挖前期深度較小而忽視開挖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分段開挖、及時支撐、樁間掛網噴射砼、防排水、基坑周邊荷載堆積、基坑周邊勘察工作等均是維持施工安全應注意的方面。本次因基坑變形監測工作及時反應基坑周邊變形情況,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在基坑施工過程中,了解基坑基及基坑周邊環境變形對出現基坑施工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有著積極的預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