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煊
聽課本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聽課中,教師感悟他人的教育理念,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解決自己的教學困惑。但如今,聽課如同雞肋一樣,越來越不受教師待見了。有的教師被動聽課,原本不想去聽,而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有的教師沒去聽課,自己“造”了一份聽課筆記。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管理層面說起。有的學校將聽課當成一種管理手段,在新學期開學初,要求全體教師本學期聽課不少于若干節(一般都在15節以上),并要求在學期結束時上交聽課筆記。老師們只要把聽課筆記交了,至于是真聽還是假聽,聽的效果如何,學校管理層面并不關注。當嚴肅的聽課以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進行時,不僅讓教師失去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也惡化了學校的教研生態,讓管理走向形式化。
如何讓聽課扎實有效?學校需要構建良好的聽課生態,讓教師帶著需求主動聽課。
讓教師帶著需求主動聽課,需要改變向教師統一下達聽課任務的管理方式。學校教務部門在對聽課進行管理時,要在校內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個教師認識到聽課的重要性,加強對校內優質課的培育,讓教師們有值得一聽的課。除了學校統一安排的聽課外,在日常聽課中,每個教師需要聽什么課,聽多少節,由教師自己決定,讓聽課成為教師的需求,而不是一項任務。
讓教師帶著需求主動聽課,需要打造原生態的品牌課。為什么很多教師不愿意聽課?因為很多公開課華而不實,離常態課距離太遠。在喧囂的課堂上,除了視覺上的沖擊,很難讓聽課教師學到真東西,這樣的聽課自然不受教師待見。校內公開課應以常態課為主,追求本真的課堂教學,不搞形式主義。為了讓教師們積極聽課,學校教務部門應分階段、分學科推出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原生態的品牌課,讓聽課教師在真實的課堂里學到真東西。
讓教師帶著需求主動聽課,需改變以聽課筆記論成績的評價方式。聽課筆記記的是聽課教師在聽課過程中捕捉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智慧,以及建立在自我基礎上的教學反思和教學靈感,應該屬于教師自己,如同讀書筆記一樣,是值得珍藏的教學資料。聽課筆記不應該成為必須上交學校作為檢查聽課任務完成情況的“憑證”。教師是否真的聽課了?聽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檢查方式是課堂教學效果及教師教育思想的進步情況,而不是聽課筆記的數量。
聽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真正的好課人人都愛聽。讓不受待見的聽課成為教師成長、進步的重要方式,應從管理層面入手,構建良好的聽課生態,讓聽課扎扎實實進行,才能讓聽課成為教師的需求,成為教師化解教學困惑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