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晨鵬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宜春市袁州區青少年籃球培訓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宜春市籃球培訓發展潛力巨大,培訓學員多為小學生,學習內容多以基本功教學為主,培訓機構教練員大部分為本科學歷,籃球競賽體系不夠完善。提出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的扶持力度,正確引導俱樂部發展,制定統一的評價體系;教練在教學過程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高年級班要加強籃球戰術教學,教練員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的建議。
關鍵詞:籃球培訓? 青少年? 現狀調查? 宜春市
中圖分類號:G8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c)-0162-03
在諸多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青少年體育培訓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各種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活躍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對當地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發展和全民健身運動起到了促進作用。宜春市袁州區的青少年籃球培訓亦是如此。政府部門重點關注青少年的籃球培養,積極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籃球培訓班的建設,服務社區居民。本研究通過對宜春市4所籃球培訓機構進行調查,在實踐方面,提出能夠改善宜春市籃球培訓機構的對策,為增強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供現實啟示。在理論方面為進一步完善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體系,促進宜春市青少年培訓行業的高效快速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青少年籃球培訓情況為研究對象,以宜春市袁州區4所籃球培訓機構教練員及學員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查閱關于籃球培訓方面的期刊論文,并閱讀相關書籍,為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1.2.2 訪談法
對培訓機構的27名教練員進行訪談,了解宜春市袁州區籃球培訓機構的市場現狀、發展前景、比賽組織等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嚴格按照問卷設計原則,設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青少年籃球培訓的現狀及調查研究》問卷,對學員實施調查。發放問卷294份,回收286份,有效問卷272份。
2? 結果與分析
2.1 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的市場分析
2018年3月26日至28日由宜春市體育局主辦并在靖安舉辦宜春市體育產業培訓班,為宜春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氛圍。籃球培訓俱樂部作為體育產業中一種最為直接的發展方式,在宜春市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宜春市有21所中、小學,但是初具規模的籃球培訓機構僅有4家。作為朝陽產業的籃球培訓行業在宜春市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面對數量巨大的潛在學員,俱樂部的數量相對較少。擴大現有俱樂部的培訓規?;蛘甙l展新的籃球培訓俱樂部,已成為宜春市進一步發展籃球培訓市場的重要課題。
2.2 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發展現狀
2.2.1 學員的培訓參與動機
通過對4所訓練營的學員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選擇鍛煉身體、興趣愛好、家長要求、學習籃球技術、結交朋友、同學影響、減肥和其他的學員分別為232、179、167、144、93、79、52、3人,分別占調查人數的85.3%、65.8%、63.4%、52.9%、34.2%、29.0%、19.1%、1.1%。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認為籃球是一項可以增強體質的運動,同時對籃球運動具有興趣愛好的學生也較多。
2.2.2 學員的培訓情況
⑴年級分布。通過調查4個培訓機構的272名學員培訓情況得知,參訓學員最多的年級是小學3~4年級,參加人數是127人,明顯看出培訓班學生以3~4年級學生為主。而1~2年級學生為64人,5~6年級的為46人,初中參加人數僅為24人,而高中僅有11個人,分別占總數的46.7%、23.6%、16.9%、8.8%和4.0%。這結果表明參訓學員集中在3~4年級,這個年齡段剛好符合初步接受籃球培訓的最佳時間,而初中和高中的學員逐步減少表明隨著學員年級的增長,參加籃球培訓的時間也會隨著學業加重而減少。
⑵時間安排。根據調查,4所訓練機構的培訓時間安排分別是:周一至周五(課后)、周末時間、寒暑假時間。學員選擇最多的時間段是在周末參加籃球培訓,有17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4.1%,81人選擇在寒暑假這個時間段,占調查總人數29.9%;原因是學生在不同年級段空閑時間不一樣,大部分集中在周末的空閑時間,所以選擇該事件段較多,而寒暑假也是作為一個空檔期,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加培訓。
⑶訓練頻率。根據調查發現,選擇每周進行1次訓練的人數為13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0.4%;而1周進行2次籃球培訓的人數為12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4.5%;每周能進行2~3次的學員只有10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7%;每周能進行3次訓練的學員更是少之又少,只有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7%。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學員都能在每周至少參加1次籃球培訓,而因為學校課程原因或參加其他興趣班等原因并不能達到要求的1周2次課的要求。
2.2.3 學員在培訓機構學習情況
通過對學員進行籃球技術學習的調查發現,有269人學習過原地單手運球,占調查總人數的98.9%;有246人學習過原地投籃,占調查總人數的90.4%;而雙手胸前傳接球和雙手擊地傳接球學習人數分別是237和209人,分別占總人數的87.1%和76.8%。從數據中得知,籃球運動中最基本的“運、傳、投”3項基本動作是學員在培訓機構最先接觸并且最需要掌握的基本動作,所以在調查結果中這,3項都是排在前位。
2.2.4 學員對培訓教練員的滿意情況
通過對4家培訓機構的學員問卷回收情況顯示,對所在訓練機構的教練員評價為非常滿意的為21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9.0%;40人對教練員只是比較滿意,占調查總人數的14.7%;10人持一般態度,占3.7%;而對所在訓練機構滿意的學員有7人,占2.6%;非常不滿意選項,沒有學員選擇,均為0人。說明教練員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目前4所俱樂部學員對于教練員的教學基本滿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練員的執教水平較高。
2.2.5 教練員基本情況
⑴學歷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宜春市4所青少年籃球培訓俱樂部27位教練員中有25個是本科學歷,占總人數的92.6%;可以看出,大多數教練員都是屬于當地大學的體育學院的學生,學歷普遍都是本科,學歷基礎好,都接受過正式的體育教學內容學習,而只有少部分的是研究生學歷,只占總人數的7.4%,可見研究生學歷的教練員在培訓行業仍是稀缺人才。
⑵教學年限。通過調查宜春市教練員從事帶隊籃球訓練年限的情況可知,從事4年以上籃球訓練的教練有13人,占總人數的48.1%,因為該4所培訓機構發展時間較早,發展成熟,保留很多長期的教練員,所以4年以上教學年限的教練員居多;而教學年限2~3年的教練員有4人,占總人數14.8%;1~2年的教練員也是4人,占總人數的14.8%;原因是培訓機構也需要吸取新鮮血液,會不斷補充新的教練員,所以教學年限不會過長。這說明大多數教練員都有著資深的教學經驗,這對培訓機構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作用。
2.3 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的競賽情況
2.3.1 宜春市籃球培訓機構的比賽情況
通過訪談了解到4所籃球訓練機構有以下比賽模式:一是課堂中的半場比賽;二是機構內部的班級比賽;三是寒暑假大型比賽。根據4所培訓機構的籃球比賽現狀來看,初具規模的比賽較少,其比賽模式過于單一,比賽模式僅僅圍繞在隊內比賽的層面,對于一些專業的比賽尚需要宜春市體育局加大比賽的舉辦力度和次數,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其中,滿足青少年們對競技體育的渴望,培養青少年團隊合作的精神。形式多樣的籃球文化活動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時,應該廣泛交流、相互呼應,由校園帶動社會,由地方帶動全國,將籃球文化的點連成線再編織成網覆蓋全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自主籃球文化交流。
2.3.2 學員和教練員對競賽的態度
調查發現:學員中有245人對籃球競賽非常支持,占90.1%;21人持“無所謂”態度,占7.7%;僅有6人不支持籃球競賽,占2.2%。另外調查教練員中,發現所有教練員都非常贊成舉辦籃球競賽,“無所謂”“不支持”的人數為0。調查可見,比賽對于一個培訓機構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點,學員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可以對俱樂部樹立良好的口碑,同時也可以激勵教練員的訓練熱情。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宜春市初具規模的籃球俱樂部數量較少,籃球培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2)宜春市青少年籃球的培訓對象主要為小學生,學員選擇參與的訓練時間段主要在周末,學員們以籃球基本技術學習為主,只有較少的學員學習過籃球戰術。
(3)培訓機構的教練員學歷大多數是本科以及體育專業,但是仍有部分教練的專業水平不夠優秀,需要多加強教練的專業培訓技術的學習。
(4)宜春市青少年籃球訓練機構學員和教練員都非常支持舉辦籃球競賽,且多數教練能夠意識到競賽在籃球教學中的重要性。宜春市的青少年籃球競賽體系并不成熟,大多數培訓機構都以隊內比賽為主。
3.2 建議
(1)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的扶持力度,正確引導俱樂部的發展,制定統一的評價體系,使宜春市青少年籃球培訓能夠往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2)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員多設置不同時間段的訓練課程,保證每位學員至少每周2次課,并且增加對學生的循序漸進的籃球技術的練習。
(3)要定期對培訓機構的教練員進行培訓,提高教練員的專業技能水準,使教學內容能夠多樣化。建立合理標準的教練員評價體系,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標準。
(4)宜春市籃球培訓機構要加大對青少年籃球競賽的舉辦力度,緊跟小籃球的發展步伐,制定合理的小籃球以及青少年籃球競賽體系,活躍當地的籃球運動氛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教體藝[20078號文件)[Z].2007-04-04.
[2] 楊耀華.河南省城市青少年業余籃球培訓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7):22-23.
[3] 劉光宇.探索與啟示:美國校園籃球文化發展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36(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