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蘋 蔣珠玲 謝艷


[摘要] 目的 觀察體驗式教學在呼吸內科管道護理臨床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選取2017年3—12月在該院呼吸內科進行輪轉實習的72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名。對照組給予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給予體驗式教學模式,對比兩組實習生實習各階段成績情況及帶教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實習生出科前在溝通能力、知識掌握、分析解決問題、學習興趣、理解能力方面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體驗式教學在呼吸內科護理臨床教學運用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呼吸內科;臨床教學;教學效果;實習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14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72 nursing interns who were internship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nship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internship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knowledge mastery,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learning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xperiential teach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Respiratory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s; Interns; Nursing
護理實習為護理專業學生將學校獲得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的過程[1]。呼吸內科多為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萍膊☆愋洼^多,護理任務繁重,對護士自身素質要求較高,故如何使實習生盡可能多地掌握專科疾病知識是臨床帶教的重點。體驗式教學是一套新型的教學模式[2],其通過帶教老師在相關理論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感情,并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知識,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的科學性。該研究對2017年3—12月在該院實習的觀察組36名實習生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管道護理教學,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呼吸內科進行輪轉實習的72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名。對照組:女33名,男3名;年齡20~24歲,平均(22±1.8)歲。觀察組:女35名,男1名;年齡21~24歲,平均(22±0.9)歲。兩組實習生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比較兩組實習生性別、年齡方面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臨床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護理技術嫻熟的帶教老師對實習生進行臨床實習帶教,帶教老師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及語言表達能力。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觀察組具體措施如下:以呼吸內科情境案例為教學思路,包含呼吸系統疾病常見臨床癥狀及體征的觀察和處理,呼吸內科常規管道護理措施,管道使用的正確操作方法,輸液治療的不良反應觀察及處理等。帶教老師提前2周給小組布置案例要求,該研究設置案例為呼吸內科管道護理,具體以胃管為例,用膠布或一次性鼻貼固定鼻竇兩側及面頰部,胃管開端反折,用紗布包好,以T形夾夾緊,用別針固定于床單上;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組織、創建病例、環境、角色,建立一份完整的訓練案例。根據方案規定,實行角色扮演,小組成員自行挑選所扮演角色,如患者、醫生、患者家屬及護士等,選舉1名實習生作為情境講解員。依據各自分工,設定護理場地,準備管道護理相關用物,在“患者”身上將訓練案例中所設定的護理措施進行逐步實施。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實習生更加掌握呼吸內科疾病常見管道護理措施,增強其溝通技巧。
1.3 ?觀察項目
①出科前對兩組實習生進行技能、理論考核,采用試卷問答形式進行,滿分100分;②制定教學滿意度調查表對帶教滿意度進行測評,滿分100分,調查表包含溝通能力、知識掌握、分析解決問題、學習興趣、理解能力5個方面組成,兩組實習生當場填寫并收回,統計兩組數據。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實習生出科前技能、理論成績
出科前對照組技能、理論成績均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實習生主觀評價帶教效果滿意度
出科前對照組實習生在溝通能力、知識掌握、分析解決問題、學習興趣、理解能力方面滿意度均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浦R性較強,理論內容枯燥、護理操作繁瑣、工作任務量大,所以培養實習生良好學習興趣,營造簡單愉悅氛圍是臨床教學效果突出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實習生掌握專科知識。傳統護理教學為單一的師生關系,實習生主動學習能力差,帶教老師教授內容視科室現有患者疾病為例,無目標性,對教學各環節缺乏管控能力,導致實習生接受知識效率差,實習效果不理想。
該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生出科前技能、理論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5)。體驗式教學具有親歷性、個體差異性、緘默性、寓教于樂等特點[3],實習生通過親身經歷來感知書本知識,如實踐觀摩醫院分診臺、醫務科、門診辦等科室,增加實習生與醫患接觸機會,角色扮演時,實習生能更加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狀態,從行為及情感上來親歷教學內容[4]。所扮演主體不同,對角色的體驗也有所不同,通過實習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分享不同感受,獲得不同理解。帶教老師將枯燥的知識內容用簡單方式表現出來,激發了實習生學習興趣,明確指明學習目標,促進實習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提高其學習積極性[5]。出科前觀察組實習生在溝通能力、知識掌握、分析解決問題、學習興趣、理解能力方面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體驗式教學模式并非為單一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通過與實習生進行交流,培養一種共同學習氛圍,帶教老師不是單一地去教授知識,而是利用多種可聽、可視、可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索,從情感及行為上參與教學活動[6]。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呼吸內科管道護理臨床教學運用中效果顯著,提高實習生學習積極性、陶冶升華其情感、增強溝通能力,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尚星辰,林征,金曉歡,等.護理實習帶教老師人文關懷品質的調查及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6):462-466.
[2] ?李冬艷.體驗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應用現狀與展望探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212-4213.
[3] ?李艷,章新瓊.體驗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14):60-64.
[4] ?寧香香,何萍,黃金銀,等.體驗式教學提高高職老年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J].護理學雜志,2016,31(7):12-14.
[5] ?王瑞芳,楊小瑩,郭嘉,等.體驗式教學在新護士人文培訓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8):138-141.
[6] ?趙新爽,王朝娟,孟海英,等.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護理管理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0):1863-1866.(收稿日期: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