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周


[摘要] 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管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7年3月—2019年2月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標本500份作為對象,將標本分為對照組(2017年3月—2018年3月,n=250份)和觀察組(2018年4月—2019年2月,n=250份)。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觀察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兩組均進行1個月干預、管理,比較兩組標本達標率及管理質量。結果 觀察組持續質量管理后1個月醫院用品表面微生物、空氣微生物、醫務人員手衛生檢驗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管理后1個月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管理內容、管理途徑及整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持續質量改進用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能提高標本的達標率,有助于提高管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達標率;管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164-02
微生物檢驗是疾病中心重要的科室,能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和參考。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實驗室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檢驗得到較為迅速的發展,但是微生物檢驗過程中操作相對復雜、繁瑣,涉及的化學實驗相對較多,檢測過程中如管理不當將會對管理質量產生明顯的影響。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靈活、可持續性特點,引入疾控中心微生物管理中能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對管理質量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該文以病例隨機對照展開,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9年2月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標本500份作為對象,根據時間點將標本分為對照組(2017年3月—2018年3月)和觀察組(2018年4月—2019年2月)。對照組250份,其中血液標本204例,唾液標本21份,尿液標本22份,其他3份。觀察組250份,其中血液標本200例,唾液標本22份,尿液標本23份,其他5份。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常規對標本進行管理,注意標本采集、標本的存儲及標本的采集。觀察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1)微生物檢驗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該疾控中心存在的問題,分析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①檢驗方案設計不合理。微生物檢驗過程中方案設計不合理,常會對檢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對于不同的微生物,檢驗方案不同,會對檢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偏差;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常采用相對直接涂片方法檢查,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②標本采集不規范。對于微生物檢查時,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取決于標本采集、處理的規范性。無論標本的采集、處理均需要根據有關操作規范進行。但是,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過程中標本的采集、處理均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獲取的標本質量相對較差,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③檢驗操作缺乏規范性。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必須保證所有的操作均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但是,疾控中心檢驗人員素質相對偏低,專業技能掌握不扎實,導致操作缺乏規范性。(2)改進措施。針對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①標本采集過程中必須嚴格注意標本采集注意事項、知曉標本采集的目的、類型,告知患者標本采集過程中的準備事項;疾控中心定期加強標本采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標本采集水平,提高標本采集質量;②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操作相對復雜、繁瑣,需從不同的切面加強管理水平,不斷強化微生物檢驗質量評估,改善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對標本進行評估時應借助最新的理論知識、操作技巧,不斷提高微生物檢驗的整體水平;③加強微生物檢驗整體質量管理,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節加強監督、指導,不斷提高檢驗質量;結合該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化的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給予持續性質量改進管理流程;不斷加強臨床工作與檢驗工作之間存在的聯系,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加強微生物檢驗中心設備的維護,疾控中心加強設備的保養,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狀態;對于對儀器或設備進行更換時做好相應的記錄,保證所有的操作均能落實到人。兩組均進行1個月干預、管理。
1.3 ?觀察指標
①達標率。記錄兩組醫院用品表面微生物、空氣微生物、醫務人員手衛生檢驗達標率;②管理質量。采用醫院自擬調查表對兩組管理后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管理內容、管理途徑及整體質量進行評估,每項最高分100分,分值越高,管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達標率比較
觀察組持續質量管理后1個月醫院用品表面微生物、空氣微生物、醫務人員手衛生檢驗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管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管理后1個月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管理內容、管理途徑及整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持續質量改進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該研究中,觀察組持續質量管理后1個月醫院用品表面微生物、空氣微生物、醫務人員手衛生檢驗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持續質量改進能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達標率。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該管理方法更加靈活、科學,是一種可持續的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臨床研究表明:持續質量改進的實施能不斷健全管理組織體系,督促管理人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感染防范風險意識,做好預防、后期處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管理質量。同時,持續質量改進的實施能切實意識到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工作的重要性,能從不同的環節加強對臨床微生物的管理,不斷規范各項操作流程,降低檢驗差錯發生率。該研究中,觀察組管理后1個月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管理內容、管理途徑及整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持續質量改進的實施能提高管理質量。微生物檢驗屬于是一項要求相對較高、操作相對困難的檢驗工作,給予持續質量改進能不斷完善檢驗流程與管理手段。
綜上所述,將持續質量改進用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中能提高標本的達標率,有助于提高管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大棟.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7):193-195.
[2] ?崔麗琳.基層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的常見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1):94-96.
[3] ?韓進蘭.用TTC培養基法對食品進行微生物檢驗的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8):144.
[4] ?李芬.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室內質量控制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方法探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0):157-158.
[5] ?郭安民.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案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0):191-192.
[6] ?盧舒君.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9):298-299.
[7] ?王會珍.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與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7,32(10):23-25.
[8] ?陳春茂.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5):110-111.
[9] ?張麗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學檢驗管理的思考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1):14-16.
[10] ?吳艷梅.關于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探索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7):37-38.
[11] ?陳曉能,鄧育芳.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9):3683-3684.
[12] ?高亞春.探討微生物中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3):19.
[13] ?陳衛國,張雙鳳,方春福,等.浙江省市級疾控中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現狀[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12):90-91,94.
[14] ?劉建榮,王權帥,陳玲霞,等.北京市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研究[J].首都公共衛生,2012,6(5):215-218.
(收稿日期: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