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 要】目的:探討PIVKA-Ⅱ和AFP聯合檢測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6例為研究組,選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為對照組A,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60例為對照組B。分別檢測三組的PIVKA-Ⅱ和AFP水平,并對比檢測結果。結果:研究組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IVKA-Ⅱ和AFP聯合診斷的敏感度均高于單一指標。結論:PIVKA-Ⅱ和AFP聯合檢測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檢出率,臨床診斷價值較高。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0. 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原發性肝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化學致癌物質和環境因素有關。該病早期發病癥狀不明顯,當確診時一般已進入晚期,且治療效果不好,患者5年存活率不足10%??梢妼τ谠l性肝癌患者,及早診斷并采取治療措施是延緩病情進展,延長患者存活時間的關鍵。診斷原發性肝癌曾經主要依靠影像學、腫瘤標志物檢測及臨床表現,往往由于診斷困難出現誤診或漏診,延誤治療方案的實施。甲胎蛋白(AFP)是診斷肝癌的經典腫瘤標志物,但是單獨使用時達不到理想的特異性和靈敏度[1]。本研究探討PIVKA-Ⅱ和AFP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6例為研究組,選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為對照組A,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60例為對照組B。研究組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齡24-74歲,平均年齡為(50.6±8.3)歲;對照組A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為(48.9±6.5)歲;對照組B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8.3±10.2)歲。三組之間具有可比性。三組組間性別構成比、年齡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空腹,用普通血清管采集靜脈血2管各5ml,靜置30分鐘后3000r/min離心10分鐘,分離血清,﹣20℃冰箱保存待測。PIVKA-II采用儀器i2000sr型雅培化學發光儀,AFP采用E601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及原裝配套試劑盒,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對三組患者的血清PIVKA-II和AFP水平進行檢測。
1.3 評價指標[2] PIVKA-II和AFP診斷原發性肝癌的臨界值分別為40mAU/ml和7ng/ml,超過該值則判定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1.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3 討論
由于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不明顯,難以在早期發現和診斷,一經診斷往往已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研究發現,對于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而即使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5年內的轉移復發率仍達60%左右。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及早診斷,爭取最佳治療方案的時間是延緩病情進展,延長患者存活時間的關鍵。
甲胎蛋白主要來源于胚胎肝細胞,當成人肝細胞發生癌變后部分肝癌細胞會恢復產生這種蛋白的能力。甲胎蛋白作為最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肝癌診斷血清學標志物,為肝癌的診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甲胎蛋白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對于檢測瘤體小的肝癌和早期肝癌,假陰性較高,同時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以及卵巢瘤、畸胎瘤等惡性腫瘤的檢測結果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探尋新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對于早期診斷和預防肝癌具有重要的意義。PIVKA-II也稱異常脫羧基凝血酶原(DCP),是在Vitamin K缺乏的情況下,存在于凝血酶原氨基末端附近Gla區域的10個谷氨酸在羧化不完全時所產生的不能保持凝固酶活性的第2因子。PIVKA-Ⅱ在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陽性率高,被認為是一種特異性強的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標志物。然而PIVKA-II在肝癌細胞中產生的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有的研究者認為PIVKA-Ⅱ產生機制可能與患者肝臟維生素K代謝異常、γ谷氨酸羧化能力減弱有關[3]。因此,PIVKA-Ⅱ與AFP的產生及其含量是相對獨立的,血清PIVKA-Ⅱ在原發性肝癌檢測中的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及其與血清AFP水平的不相關性,可引起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綜上所述,血清 PIVKA-II 和 AFP 聯合檢測在肝癌早期診療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蘇建友,黃穎,鞠少卿,等.AFP、AFU 及 LAP對原發性肝癌聯合診斷價值研究.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3055-3057.
杜阿妮,趙智凝,曹蓉.AFU、PIVKA-Ⅱ和AFP聯合檢測原發性肝癌的價值[J].肝臟,2018,23(11):1018-1020.
黃述婧,姜菲菲,王 穎,等.AFP 與 PIVKA-Ⅱ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0):113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