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亞杰 (吉林蛟河市天崗鎮中心小學)
教師在課堂上點學生回答問題是教師提問之后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的最重要環節。教師的“點”意味著師生雙邊平等對話的開始,意味著選擇捕捉不同類型學生帶來信息的開始。小學生多數還是愿意在課堂上被點名回答問題或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的,目前來看,在課堂教學中點學生回答問題還是比較常見的。
隨機抽樣法就是調查對象總體中每個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種完全依照機會均等的原則進行的抽樣調查,被稱為是一種“等概率”。那么在課堂教學隨機進行學號點名、姓氏點名,還有運用現代先進媒體進行用游戲點名,例如風車轉轉轉等,同樣也是運用了隨機抽樣法,運用抽取的樣本來反映部分或整體學生的水平。此法有人說可以對付那些不認真聽課的學生,因為最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除了教師在學生不舉手的情況下進行隨機點名,也可以用自愿舉手法,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點名回答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隨時、隨機的,所以如果采用隨機點名法,教師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哪些學生需要教師給予鼓勵和強化,哪些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導與矯正,做到心中有數之后,方可進行隨機點名。反之,如果隨機點名變成隨意點名,那可能變成懲罰上課溜號學生一種措施、讓學習吃力的學生出丑的一種方式了。
第一種是教師點一名學生回答,這名學生回答結束后推薦一名同學接著回答問題。例如,何捷老師在執教《寫熟悉人的一件事》中,暫時寫不出作文的小朋友只要誠實勇敢上講臺來,便給一個“天大的特權”滿足其“三個愿望”:(1)最想聽誰寫的片段;(2)最想讓誰教自己寫片段;(3)最想抄誰的片段,這樣既降低了學習要求,又幫助了學生找到了學習伙伴,找到了學習的方法。第二種是教師與學生配合進行接力法:黑龍江李文斌老師執教《繁星》中對“啊”的變調教學,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其變調基本規則是什么,該怎么做。而是讓學生初讀之后,揭示這首詩里有一個“啊”,它很特殊,在不同的語境中,它會發生一些變化。接著運用動畫的方式演示出了“大海啊與母親啊”的啊字的變調為ya 與na,接著教師讀“大海”學生讀出“ya”,教師讀“母親”,學生讀出“na”進行鞏固,將知識正確地傳遞給學生。再如,讀生字詞時、讀課文時、分組寫片段接力寫整篇作文等都可以運用接力點名法。點名有時就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課堂教學才充滿了活力。
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是辯證統一的,因此,點名學生回答問題與教師的提問息息相關。如果將分層教學的思想滲透到課堂提問中,便可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列式分層可以以組為單位進行點名,或者是同等智力水平的孩子進行點名。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讀旁白,男生當小青蛙,女生當小鳥,共同進行朗讀。為了啟發他人聽清某一問題的答案,可以反復讓學生進行陳述,教師可以選擇那些已充分理解的學生來回答。漸進式分層是還可以依據問題難易程度進行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分層來回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進入角色,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分層不能固定,時時激發學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教學實踐中注意了學生的差異,其實就是“因材施教”。
一種是教師進行展示,點學生進行猜。孫雙金在執教五年級《觀察作文》時,課的伊始出示用紅綢子包裹的東西激發學生猜想,依據學生興致進行點名回答。有的猜鎮宅之寶,有的猜是玉,有的猜是好吃的……另一種學生上前來用肢體語言或者除了語言表達之外提示答案的方式。學生展示的方式除了游戲之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手來輔助一些動作來讓教師點名來回答問題。如在理解“看”時,看的上部表示人手,目指人的眼睛,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全班學生做動作,誰最形象就可以點名上前表演一下來加深對這個字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點學生回答問題,正是教師智慧教學的體現。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在思考之后有自己判定進行表述或展示的程度,還要考慮要充分調動多學生的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一切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見機行事,機智地點學生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