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東北石油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017年11月20日召開的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1]。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社會建設已進入新時期,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必須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盡管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高職教育的規模和總體實力已顯著增強。但是,高職院校的師德問題一直存在,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議論。高職教師師德建設不僅影響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也影響了高職教育和教師自身的發展。在職業教育轉型發展和倡導培育工匠精神的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就成為關鍵。大慶精神在大慶石油會戰時期產生,并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以及解決油田中的問題逐漸豐富發展[2]。在社會轉型以及新時代中大慶精神顯得更為突出,而在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大慶精神是完善師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年中國共產黨在黑龍江省進一步闡釋了大慶精神的豐富內涵,并明確指出,新的歷史時期,大慶在繼承“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基本涵義上,又賦予了“強烈的發展意識、自覺的創新精神、旺盛的創業激情、現代的科學理性、先進的人本理念”等新時代的內涵[3]。
1 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大慶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就是心系祖國,為祖國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有國才有家。而對于石油人來說,開發和建設好大油田,就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戰勝其他國家的必要條件。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并影響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當然,愛國并不僅僅是心中懷揣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們更要用實際行動來演繹我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為建設我們偉大祖國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石油人依靠大慶精神為國爭光,僅用了3年的時間成功地開發了大油田,使新中國擺脫了缺乏石油的局面,為祖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大慶精神的精髓是艱苦奮斗。創業其實就是在我們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創造并且把握住當下的機會,開創出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在大慶石油開發的初期,大慶石油工人所面臨的條件是極其艱苦的,但是大慶石油工人并沒有被困難嚇倒退縮,而是憑著樂觀的心態、堅定的意志、無畏的勇敢、真誠的奉獻,終于在風雨過后迎來了彩虹。石油會戰時期的創業精神、大慶人勇于獻身和幾不怕精神都是石油人不畏困難、敢于吃苦耐勞的生動體現。大慶精神在新時期發揚創業精神應具有更新的內涵,在日益競爭的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經濟面前,更要賦予其創新意識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3 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
開采石油不僅需要滿腔的熱血和頑強的毅力,更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超的專業技術。三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明的紀律。這一作風體現了石油工人的真誠負責和科學求真的態度,是其融入傳統文化最基本的概括。求實精神首先表現的是求真務實的態度,當年石油工人為了開發大油田,體現出艱苦奮斗,穩重踏實的精神態度。其次,求實務實精神以科學為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重視對自然的研究,追求科學的真理。而新時期的求實精神主要體現出求真務實、依靠科學、依靠技術、依靠創新、增強競爭力,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4 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祖國是至高無上的,人民是至高無上的,胸懷全局,替國家分憂,這是每一個石油人堅持不懈的追求,滲透在艱苦的歲月里。20 世紀60年代初,國家既缺油,又缺錢。會戰隊伍提出要先整體,后部分;先國家,后個人;先生產,后生活。為了省錢,解決工人過冬的問題,用簡單的材料建造當地人稱之為“干打壘”的土房子,為了讓生活更美好,這種奉獻情懷在節約石油和供應的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推動了社會和諧發展的進程。新時期奉獻精神體現在努力改善自然環境,構建和諧礦區,幫助員工發展,開展幫扶救助,參與公益事業等方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另外,新時期不僅要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奉獻,也要注重企業對社會的奉獻,還要根據員工和企業的需要,給予他們自由發展的權利,爭取到員工和企業獲得最大的利益,從而使員工和企業的奉獻精神得以持久保持。
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是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大慶精神對教師道德情操、價值追求、理想信念的建設具有規范導向作用。首先,大慶精神對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道德和規范價值。它引導人們通過道德價值觀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培養人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追求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其次,大慶精神對師德建設具有激勵價值。它給人以無窮的力量,激發人不畏艱難困苦以及勇于探索的斗志、激情和活力,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對人的思想修養、道德品質、文化精神、人格人性產生長久而深刻的影響。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可以運用大慶精神鼓勵和教育教師正確面對各種挑戰,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塑造符合當代要求的世界觀,有意識地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促進人文素質,提高道德素養和整體精神的內在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不斷地探索中逐漸深化和完善。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再次強調了師德的重要性[4]。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現狀來看,教師隊伍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高職教師具有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任務。教師隊伍人才濟濟,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不斷增多,出現了一大批忠于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教師行業不受歡迎,教師不受尊重的現象也存在。由于對物質的過分追求,社會又無法滿足,導致很多教師失去對教育事業的信心,失去對教師職業的熱情,也失去對人生理想的信心,缺乏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教師隊伍發展不平衡,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高低不一,有的法制觀念意識淡薄、有的師德不高、有的專業能力不強,甚至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缺乏為國分擔培養所需人才的責任與使命,這與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和優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需要在背后付出很多。高職教師是一份光鮮體面的職業,同時也是辛苦的職業,是一份“高壓力”的職業。學術的道德建設是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有些高職院校的學術建設不嚴謹,學術氛圍不強。一些教師自我調節能力弱,不能正視壓力,教育熱情減弱,逐漸厭惡教師行業;有的缺少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愿意沉下心來研究教學和學問,專業教學水平不高,科研精神不強;有的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學風浮躁,在名利的誘惑面前心態失衡;面對科研壓力,不是潛心研學,而是違背學術道德、科學精神,搞學術造假;一些教師為了評職稱,發表的論文抄襲他人觀點,論文質量不高,甚至還有教師找人代寫;有的教師在學術上,馬馬虎虎,湊湊合合,安于現狀,缺乏競爭和創新意識,沒有上進心,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基本道德標準,學術研究跟不上,僅僅停留在以前的成果上。這些不良的學術風氣帶有嚴重的功利性,影響了學術創新的發展和科研成果的提高。
高職院校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等,而這些內容是一個整體,應該齊頭并進,共同發展,不可只偏重一點,人為地制造割裂和對立。現實中,有些教師對大學使命、自身職責的認識存在偏差,加之受實用主義、功力主義的影響,不能踏踏實實投入到教育活動中,他們重科研輕教學,將大部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搞科研,熱衷于多發論文、多申報課題、多出成果,以便于職稱的晉升、科研經費和獎勵費的獲取。在教學中,不愿花費時間鉆研,課前不認真備課,課堂上照本宣科或迎合部分學生的興趣泛泛而談,課后對學生不做任何的輔導與交流,作業批改馬虎,考試圈重點等。另外,高職院校大多數是年輕教師,雖然具有高學歷,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他們講課的內容偏向于理論知識的教授,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缺乏廣度和深度,缺少實踐動手練習,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為人師表是做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的榜樣,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言行代表了人民教師的聲譽,代表了教書育人的形象。高職院校教師的職責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各類實用人才。然而,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沖擊下,一些教師越來越依賴名利,缺乏奉獻精神和教育熱情。工作作風不正確,紀律松弛,遲到早退,工作時間聊天,玩游戲,教學工作簡單,不能很好地學習教材等現象,不能專注于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有少數教師沒有教師的形象、穿著打扮不講究,說話不注意分寸,職業思想不穩定,最重要的是不熱愛教師職業,缺乏敬業精神,不關心學生,不能按照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無法為學生樹立好的學習榜樣,更無法正確、積極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以至于給社會帶來不文明的校園氛圍和出現不良的教育現象。
愛國主義是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石油工人在大慶石油會戰期間,不怕苦、不怕累、不為名利,不要求工作環境和工作時間,致力于擺掉中國石油的落后,開發建設大油田。石油工人懷著這種愛國精神,成功拿下了大慶油田,為國爭了光。而作為教育者,教師是人民的教師,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師要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為人民和社會奉獻的精神以及超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才能充分意識到祖國的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前提,有大家才有小家。我國要實現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的目標,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其中一部分,高職教師肩負著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任務,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為改革與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大慶精神的精髓是艱苦奮斗。艱苦奮斗精神是革命年代戰勝敵人、建設時期圖強求興的重要法寶,要長期繼承和發揚下去,做好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這種精神,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高職教師初為人師,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壓力都很大,有時會遇到很多挫折。工作上,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不斷提高,需要不懈的努力。高職教師還需要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而大慶精神的創新膽略、創新精神融入了當今的時代精神,也應融入高職教師的師德建設之中。以大慶石油會戰的創新精神激勵高職教師勇于探索、開拓創新,既要尊重前輩,虛心向老教師、知名專家學者求教,又要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權威,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大膽嘗試,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科學研究,都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要站在教育發展、學術發展的高度將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為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自身發展的基礎,進而以教師的創新言傳身教地影響學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推動國家的建設和發展。
潛心研學、嚴謹治教要求教師按照教育教學規律,認真實行教學計劃,在教育活動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和上課方式,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起點。教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看得遠,才能目標明確,教師需要刻苦鉆研,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將新的學科發展成果和動態帶到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學科現實發展的了解。在學習方面,教師需要“深度挖掘”,需要忍受孤獨,坐得住冷板凳,甚至要甘于清貧。因此,要以大慶精神激勵高職教師,正視壓力,不畏挫折,克服浮躁心理,沉下心來做學問,耐住寂寞搞科研,教書育人,舍力行動,拼命努力,并能做到將“坐冷板凳”化為人生的一種境界、生活的一種樂趣。
黨和政府提出,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人師表;要培養高質量人才,自覺實施素質教育,敬業愛生;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5]。這是對教師政治思想的要求,也是師德建設的關鍵。大慶石油會戰獲取勝利,取決于石油人具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大慶精神的支柱,同樣也是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支柱。因此,可以通過大慶精神感召高職教師,在鉆研專業業務的同時,堅定信念慎獨、內省、自律,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人格,正確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認識所從事的職業,培養職業認同感、自豪感、責任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一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