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揚(沈陽大學文法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越來越走向普及化大眾化,普通高等院校既要面對學生數量的增加,同時又要向教育教學要質量。日前教育部提出振興本科教育,這是高校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高等院校應不斷做出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許多高校開始實施本科生班導師制的教育教學方式,選派專任教師兼任班導師,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切實的保障。本科生班導師制的實施是新時期高校建設的新舉措,它解決了高校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是高等教育教學全方位培養人才的新途徑。本科生班導師制從開始的初步實踐到今天已經越來越健全、完善,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做出較大貢獻。在實施本科生班導師制背景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擔任班導師角色,在未來的教學生涯中他們將面對職業職能方向的轉型發展,這是對高校教師更好地擔負起育人職責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由專任教師擔任本科生班導師這一舉措的實施,使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負責課堂專業知識的講授轉向到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全面關注,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更需要進行重點培養與提高。做學生政治思想培養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作為班導師首先自身應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良好的師德表現。教師職業行為的示范性和教育性決定著教師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班導師通過表率的作用影響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人格品質的感染,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使學生思想品質得到健康發展。同時,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是高校育人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以道德修養為中心,將是中國高校未來的首要任務,將教育目標、教學目的貫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實現教育全過程和全面教育,創新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方向。”[1]本科生班導師工作的核心任務即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班導師應多方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目標,培養學生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大學期間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人才的關鍵環節。班導師在做學生政治思想工作中應多積累經驗,傳統的教育方法固然可以繼承,但面對新時期更富有現代意識的大學生,教育方法必須不斷創新,跟上時代步伐,工作才能夠行之有效。班導師的工作職責應既教書又育人,在向學生傳播專業知識基礎上,更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教育,使學生成為合格的人才。
課內講授專業知識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擔任班導師后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增加,將隨時面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渴求,班導師有責任將學生領入專業學習的門檻,針對不同學生的自身情況,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專業教學輔導。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是學生進入高校學習主體任務,它決定了學生未來是否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更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建設。教師的專業水平能力是決定學生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動力與決定因素。”[2]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更要教好學生,把學生領入專業知識的大門。除課堂教學外,班導師應抓住學生的課余時間,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求知樂趣,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問題,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筆者所教授的中文專業來看,學生學習基礎不同,專業興趣愛好不同,有的學生愛好寫作,有的學生愛好學術研究,情況復雜多樣,學生在和導師接觸的過程中也比較喜歡問專業方面的問題。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同的情況,班導師應做不同的指導,并落實到每一位同學,這種個性化輔導使學生們在自己不同專業水平基礎上,成績都能夠有所提高,教學效果遠遠優于課堂教學。
班導師制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學生與教師的接觸更加頻繁,更加自由,傳統高校“教育模式單一,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地位,從而也影響了教育的效果。”[3]班導師制的實施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每一所高校都集聚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他們離開自己的父母、熟悉的家鄉出門求學,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種變化會使他們產生心理波動。筆者所在的北方高校每年都有來自貴州、云南、四川等地區的學生,其中也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學生和家境貧困的學生,據筆者作為班導師和學生的接觸發現,每年大一新生都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和大學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在高三階段已經產生巨大心理壓力,大學學習情況又與從前不同,這就使他們產生困惑,這段困惑時間最短的要用半年,最長的一年左右。在學生的這段適應期里,有的學生表現為情緒低落默不作聲,有的學生流淚傾訴,情緒變化比較大的學生甚至會產生退學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班導師要積極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心理動向,找恰當的機會和學生談心,讓他們發泄出內心的不良情緒,以使他們順利度過這段心里不穩定階段。“導師制是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沒有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導師制也就沒有了存在價值”[4]導師和學生之間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時期的班導師工作責任重大,目前大學生都是90后、00后,他們多為獨生子女一代,同時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們會接觸到大量信息,他們思想豐富,卻又不愿意和父母、老師交流,面對這樣比較復雜的情況,就需要班導師積極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把導師當作知心朋友,這樣就能夠更好帶給學生以正向引導,幫助他們對世界對人生有正確的認知,調整自己的情緒,順利完成學業,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班導師要從只關注教學內容,轉向到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全面關注,做好學生心理調節工作,對學生進行情感關照,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項工作是高校教師轉型發展的主要內容,教師的轉型發展“即從傳統的單一的教學型或二元的教學研究型向多元的教學型、學術型和應用服務型轉型”[5],教師為學生做服務性工作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教師育人水平。
本科生班導師制是目前高校擺脫教育教學困境的有效手段,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使輔導員崗位明顯出現力量薄弱狀況,班導師和輔導員共同完成管理學生的任務可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專業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學生的學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推動本科生班導師制的背景下,教師職業職能的轉型發展成為當務之急,高校教師在專業課教學基礎之上要積極應對新形勢發展,擔負起時代的使命,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做本科生班導師工作是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提升和完善,新時期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應圍繞學生培養向應用型服務型轉變,高校教師職能的轉型發展是高校發展建設的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