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春香
寧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德州 2 5 3 4 0 0
自2015年國家提出“互聯網+”以來,互聯網藥品銷售迅速發展,主體越來越多,給消費者帶來消費便利,但同時互聯網藥品銷售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跨地域特點,給現行的執法管轄、案件調查、證據固定等帶來很大挑戰。互聯網上藥店迅猛發展,但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造成監管環節出現了新問題。
早在2013年,國家食藥監局先后批準河北、上海、廣東等3省市進行網上藥店零售試點工作。2017年2月初,作為藥品流通改革的探索之一,國務院在出臺《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繼而,2017年11月14日,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特別是,22日提請審議的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將加強網絡售藥監管,表明規范網絡售藥,將會成為藥品流通改革的“重頭戲”。不可否認,自網絡售藥政策放開之后,一些不具備售藥資質的企業和個人,也進入了網絡售藥市場,令人堪憂。比如,一些網絡主播,也搖身一變為“藥商”,無證出售減肥藥等藥品。特別是,這些藥品外包裝上缺少廠家和經營許可證信息,大都屬于“三無”藥品,其安全性根本不可靠。然而,藥品作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與使用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如果使用了劣藥、假藥,輕則貽誤治療,重則危及生命。可見,無證網絡售藥,有違用藥安全[1]。
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時,應當將互聯網藥品經營作為專門章節進行規定,增強法律法規明確性、可操作性,使互聯網藥品銷售行為有法可依,為下位法提供標準性規定,指導和規范網上藥店的發展。此外,還要從法律層次建立互聯網藥品銷售協同管理體制,明確執法主體和有關部門的權責,對電子證據獲取和采信、案件移送要求等做出規定。
2.2.1 網絡藥品經營應探索“以網管網”的新模式
網絡監管不能僅僅關注于如何監管網絡藥品經營,還應關注如何利用網絡有關技術、政策法規來進行藥品經營監管。現有的藥品追溯體系,并不能追蹤到每個藥店和醫療機構,不能達到互聯網購藥的追溯要求,因此亟需探索建立更切實有效的藥品追溯體系。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藥品銷售,在藥品銷售的全過程可以做到“處處留痕”,為建立更完善的藥品追溯體系提供了可能,以“一物一碼,物碼同追”為方向,有望實現全品種全過程的追溯[2]。
2.2.2 探索建立藥品標準數據庫
筆者通過對互聯網藥品第三方平臺企業的調研發現,各企業自行建立藥品標準數據庫的標準不同、初衷不同,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國家層面或者行業層面如能建立統一的藥品標準數據庫,可縮小藥品信息獲取的不對稱性,有利于規范企業的宣傳、促進其公平競爭。4.4.3加強物流配送監管無論是選擇自行配送,還是選擇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配送企業進行配送,其儲存、運輸條件等都需要與《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做好銜接。明確物流配送環節的各項技術要求與法律責任,消除監管盲區,引導藥品配送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改進監管技術手段,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公安機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大數據部門和第三方平臺的協作和信息共享,建立全國統一的藥品網絡銷售監測系統。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將零散的網絡數據線索進行匯聚、分析、提純,強化對互聯網藥品銷售的監管,形成稽查辦案的重要線索和依據。同時要注重大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批既熟悉市場監管業務,又有大數據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加強藥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特別要加強對農村地區和低收入人群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消費者對網上藥店及藥品真偽的辨別能力,以真實的案例警戒消費者,保障自身用藥安全。及時發布、曝光互聯網非法銷售藥品行為,形成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廣大民眾廣泛參與、共同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3]。
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互聯網藥品交易發展較快,可以有效提升銷售環節的信息化速度,降低了藥品流通環節,實現監管復雜性的降低,但是網上進行藥品交易也會提升供應以及配送的效率,實現提升行業透明度,其不僅僅實現了可追溯性,進而也避免了交易中出現不規范的現象,進而給藥品監管提供合理的措施。
在國外醫藥市場中電子處方自由流轉時間較長,促使處方藥依據市場要求自由進行流通,也會降低藥品流通的成本以及藥價,也可以給患者提供便捷的購買渠道。與此同時,互聯網藥品銷售也推進了行業監督進行公開透明,實現監管效率提升,推進了藥品監管的現代化。
在目前的發展下,傳統的監管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藥品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可以給藥品監管帶來了全新的發展趨勢。當前一些區域性的大數據預警中心可以給監管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示。因此,如何應用信息化進行與之相關的藥品監管系統,進行實時、異地、可追溯監管,進而提升監管的效率,同時也是以后信息化監管的發展趨勢。
網絡藥品經營為藥品流通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在市場進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也暴露出發展帶來的問題,唯有直面新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藥品經營監管需要直面新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滿足發展需求、完善監管依據、拓展監管手段、提升監管能力等方面著手,保障藥品安全,促進公眾健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