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甘肅 民勤 733399)
高中時期作為學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應當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在高中學科中,數學學科是必修課之一,在高考中占據著很大一部分分值,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學生能否考入更好的大學。為了讓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有一個更好的定位,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論點。根據這一論點,筆者在文中展開了系統化的探討,并通過四個方面來對這一觀點進行具體闡述。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之下,高中生的數學成績會有一個普遍性的提高。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在于“聯系實際”。而何為實際呢?所謂實際就是聯系生活實際經驗。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高中數學的難度較高,在日常試卷考核過程中更加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很多題型并不是單純由一個知識點構成,而是融合了多個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了避免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厭倦心理,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將數學學科生活化,將一個理性的數學習題轉化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由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來解決教學中和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這種聯系實際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做題的壓力,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并將其靈活應用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而且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看待數學問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枯燥感與困難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提高他們解題的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大大提高對數學學科的自主學習興趣,并且降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度。相信在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下,教師終將告別過去學生數學成績普遍低的局面,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受益,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的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從拓展深化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高中數學涉及的知識點偏多,單純地學習知識點并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拓展深化教學模式,能在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能夠對數學題目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其實,數學的大多數題型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透徹了解并掌握數學技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而且數學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要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習題類型,一直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收獲成功。因此,拓展深化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數學是一門要求學生不斷探索的學科,只要每個學生愿意在數學這門學科上下功夫,就一定會學有所得。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鼓勵學生在做數學習題的過程中碰到一些相對較難的題目不輕言放棄,而要通過查找書籍或者與其他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來獲取最終的正確答案。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即為探索過程,對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學生可以在尋找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他人的交流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一些書上給出的固定公式,往往都會有與其相對應的推導過程。而普通的套用公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自主探討來推導出數學公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分析歷屆高考數學試題的題型,可以看出高考試題呈現更多的靈活性,同一題目往往會有很多種解題方案,答案是固定的,而過程卻不是固定的。雖然試卷本身已經有了固定的答案,但是對學生而言這是一份嶄新的試卷。在未知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及獨特的解題思維,從不同角度去解題。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靈活性偏高的學科,在學生扎實穩固了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尋找更加簡便的答題方式。一個題目往往有多種解題思路,學生只有在日常學習中多做多練,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對題型有一個根本的了解,進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高考考查更多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并不是在一段時間內就可以培養起來的,而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起來的。因此,數學教師要經常性地為學生安排一些多角度鍛煉他們解題思維的題目,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寫出多種解題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答數學習題。而經過長期的積累,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創新思維,并且這種思維能力會使他們在解答一個數學題目時,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解題,進而對比出最簡單的解題方案。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與準確率,告別過去落后的學生數學成績低的不良局面。
總之,本文主要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探討,其根本目的是解決高中數學成績普遍低的不利現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思路,并通過不斷完善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好的聽課體驗。數學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科,學生的思維只有活起來,動起來,經常用起來,才能更加靈活,在解題時才能涌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學會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