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峰
(甘肅省靖遠縣第六中學,甘肅 靖遠 730699)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科特征開展,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課堂學習變成有意思和有意義的游戲化學習,從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戲劇教學法具有趣味性強、學生參與度高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戲劇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加深理解,提高語文素養,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基于戲劇教學法的含義和作用,對戲劇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戲劇教學法是將戲劇元素和戲劇技巧運用于教育、教學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戲劇這個媒介,可以給學生創造利用語言交流實踐的場所和氛圍,使學生在這種真實的環境里體悟語言的功用和樂趣,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和探討,讓學生在戲劇教學中解決問題并形成價值觀。
課堂教學就是師生對話、生生互動的過程,文本內容的解讀就是師生體驗和主觀創造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戲劇的育人功能,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戲劇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法,要想使其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必須刻苦鉆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方法。第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巧妙地應用如即興表演、寫作、扮演、訪談、戲劇性游戲等戲劇教學技巧,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和增添學習趣味性。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角色扮演和課本劇表演中,學生會依據生活經驗進行創作,以豐富人物、完善情節,這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有益。第四,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文主旨。想要表演,必須要熟悉劇本,并進入角色揣摩劇中人的語言,同樣,學生要想學好語文,也必須要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大意,這兩件事是相通的。學生在表演中必定會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認識。第五,有利于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統一,會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成倍增長。在戲劇創編和表演中,師生共同努力,合作交流。教師在活動中可以觀察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并加以指導,學生可以在出現問題時隨時向教師提問,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課堂是學生學習主陣地,應讓不同學生學有所獲,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課堂教學要走出“你講我聽”的模式,關注學生“學習”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課堂教學的關鍵和主旨詞應是“過程”和“體驗”。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戲劇化課堂教學就是師生雙方互動參與的劇場活動。在應用戲劇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和著眼處是課堂和學生,教師要精心選擇和有效創新整合教學內容,有效提升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發展。教學要精巧設計,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標新立異,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和呈現方式使學生接受學習內容,通過反復斟酌實施精細化備課,通過“磨課”讓課越磨越精,越備越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戲劇教學法時,教師還要選擇合適的文本,在不同的學段靈活運用不同的戲劇方法,轉變舊的教育理念,學習戲劇教育的知識與技巧,處理好教師指導與學生創造的關系,使戲劇教學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課堂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將文本學習轉化為場景理解和實踐參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活動設計,利用戲劇手段創造相應的學習場景使教學更加深入,讓學生饒有趣味地進入課堂情境。還應借助戲劇元素創新課堂教學,運用多樣化且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更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有所進、學有所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恰當地運用各種技巧,帶動、引導學生充分融入到戲劇活動中,還要充分發揮教育機智,隨機應變,可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探究。
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學生樂于在游戲中生活和學習。戲劇游戲為學生提供學習經驗和自我表達的可能,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選擇一些具有情節性的游戲開展戲劇化語文教學,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激發興趣,理解文本,提高理解能力。
語文教學需要創新,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拘一格的形式,達到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目的。教師可以采取戲劇教學法中的角色扮演,營造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扮演課文的人物進行朗讀或表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思想變化。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情節豐富、人物形象豐滿的課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課文,鼓勵學生編演課本劇。教師可讓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進行想象和表演,使所表演的人物更符合課文中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中的故事情節進行續寫,使課本劇更具個性和創新性。因此,編演課本劇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極大提高。
盡管戲劇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教師加以注意。第一,教師的相關知識和經驗不足。盡管教師已經意識到戲劇教學法的重要作用,但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沒有使用過這種教學方法,在應用中不能恰當、適時地應用,導致應用效果不佳。第二,師生互動不足。戲劇教學法運用的目的是幫助教師進行教學,促進學生自我成長,而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學活動中過多干預,或任其發展,使得教學效果不佳。第三,耗費課堂時間,漏掉知識點。部分教師在使用戲劇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前,課堂預設不足,使得學生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道具準備、排練討論,耽誤了教學進度,而且教學側重點不明顯,沒有給學生設置關鍵節點,使學生漏掉了重要的知識點,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為此,教師應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在課前做好教學預設,適時、適度地使用戲劇教學法,加強師生互動,使戲劇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戲劇教學法,通過將教材劇本化、教學形式多樣化,可以使學生在體驗和思考中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語文素養。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戲劇化課堂教學,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戲劇游戲、進行角色扮演、編演課本劇,發揮戲劇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最大效用,從而打造高效語文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