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廷勤
(甘肅省靖遠縣三灘鎮中二學校,甘肅 靖遠 730699)
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更喜歡綜合實踐,特別是親身體驗的活動,期望課堂中有更多表現自己的時間和機會,而這種期望有效促進了在教學活動中的高效參與和積極體驗。本文從以下幾方面論述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有效抓住導入新課環節培養學生興趣,是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若能在課前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學習,就能成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其一,設疑激趣。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動機和推動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提問設計得精巧,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要將提問設計到學生的“動情點”和“興奮點”上,讓學生不由而發,發而后快,迸發求異創新的思維火花。
其二,活動調趣。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而生動活潑的,讓學生在課堂中保持愉悅的學習情緒,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任務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活動形式豐富課堂,如議、誦、唱、演等活動,花樣翻新,活躍課堂氛圍,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通過學生的參與成功喚起他們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其三,競賽促趣。競爭是學生成長的動力,課堂上恰如其分地開展學習競賽能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動機活躍起來,使學生通過合作去幫助別人,同時獲得個人成功,從成功中享受樂趣。
其四,“煽情”引趣。語文課堂是“煽情”的最佳場地,而“煽情”引趣的主要手段就是課堂語言。教師通過充滿激情的言語和教材本身蘊含的情感,能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語文教師要善于把富有情感的課堂語言和教材本身的情感巧妙融合,彈奏出語文課堂的美妙音符來感染學生。
聽課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課堂不是教師的“講堂”,而應是學生的“學堂”,語文課堂要變學生“聽”為學生主動“學”,教會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優秀課堂的保證和動力是教師的精神飽滿和學生的強烈求知欲。上課要“聽、記、練”,把預習中的問題放在課堂上重點解決,通過課堂筆記聯系問題強化鞏固。
其一,聽課要緊扣思路。課堂學習中學生要眼隨手動,緊跟教師課堂教的步伐學,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語文課堂學習要手腦并用,聽、想和記有機整合,聽是關鍵。
其二,聽課要緊跟教學進度。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緊跟教師講課思路,有效活躍思維,聽講松弛有度,重點聽教師講。當教師講到學生疑難點時,學生更要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思考,聽教師如何分析問題,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其三,積極回答問題是吸收知識的有效途徑。上課不僅要聽教師講思路,同時還要思考解決問題的其他思路。若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能主動接受和吸取知識,讓被動的聽課變成積極的互動活動,上課研究變成很有趣的學習活動。
其四,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教師本身的語言或行為對學生的聽課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聽課要善于批判地吸收,課堂聽講要善于邊聽邊分析,邊歸納,分清楚教師講的哪些是結論性語言、哪些是說明性語言、哪些是過渡性語言等。
其五,課后“靜思5 分鐘”大有學問。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前幾分鐘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而在最后幾分鐘復習本課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重視“顆粒歸倉”可有效減輕學生的課下復習壓力,同時教師要更加重視培育學生課后及時思考的良好習慣。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把課堂的關鍵思路梳理一遍,記憶關鍵的解題技巧,所以5 分鐘的課后靜思等效于課后復習50 分鐘。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無疑是創新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提高學生參與度要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
其一,多給學生參與的氛圍。教師要培育學生“參與無錯”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無論學生問題回答得正確與否,教師都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參與和嘗試,培養學生無所顧忌參與課堂的意識,樹立學生參與無錯和參與就會提高的意識。
其二,多給學生參與的活動。語文課堂就是學生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要讓學生的眼、耳、手、口、心等都參與其中。教師要豐富學生的“學”,想方設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給學生多看、多說、多玩、多做、多演和多畫的機會,通過多樣化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競賽、表演、角色轉換、模擬生活的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多樣、趣味和有層次。
其三,多給學生參與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通過學生的體驗感悟,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文本。
其四,多給學生參與的時間。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關鍵陣地,提升課堂效益和質量的保證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預留足夠的活動時間給學生,并且要重視活動內容的質量,真正關注活動的實效,借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效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提升學生參與度達到預定課堂學習目標,最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打造特色語文課堂。
其一,圍繞“核心點”。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教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實現課堂改革的有效轉變。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的興趣、經驗和發展,從為“考”而教向為“學”而教轉變,做到學習目標中“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促進學生學習的和諧發展,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其二,找準“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有效切入知識教學,讓學習的枯燥變為知識的愉悅享受。這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其三,激發“興奮點”。情緒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視,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情緒,誘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欲望。
其四,把握“立足點”。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應立足社會、生活和學生,摒棄只立足知識、課本和考試的教學。立足學生才能讓學生激起學習興趣,立足社會才會讓學生學到知識,立足生活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其五,落實“知識點”。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從注重學科知識向注重生活轉變,注重知識的理解、領悟和運用。課堂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己有的知識,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動力,學生的接受能力是限度。
其六,發展“能力點”。知識是基礎,能力是關鍵。課堂教學必須著力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發展。
其七,關注“發展點”。課堂教學必須找準學生的發展點,即找到學生的發展點在哪里、學生的發展潛力有多大、學生的發展速度有多快,確立讓學生跳一跳就能達到的目標,著眼未來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教師應通過設疑、活動、競賽、煽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課堂聽課的技巧,給學生創設參與的氛圍、活動、情境、時間,圍繞核心點、興趣點、興奮點、立足點、知識點、能力點、發展點實現高效課堂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