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曉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200)
幼兒教師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通過看、聽、說等方式,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等,進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早期閱讀對幼兒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那么,幼兒教師如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讓幼兒盡情地沐浴在“閱讀”的芬芳中呢?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幼兒成長和學習階段中是至關重要的。繪本中豐富的色彩以及圖畫,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深受幼兒喜愛。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中的基本元素以及多彩的圖畫,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鴨子!兔子!》這個繪本的教學中,教師可先出示《鴨子!兔子!》的繪本,請幼兒觀察繪本的封面,并向幼兒提出問題:“封面上的動物是什么呢?你為什么這么猜?”幼兒基于封面上的圖畫,對繪本內容進行初步猜測,有的幼兒認為封面上的圖畫是兔子,而有的幼兒認為封面上的圖畫是鴨子。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站在不同的視角,產生了不同的認知和看法。教師由視覺誤差圖像“鴨兔圖”衍生出討論、爭辯的故事,拓寬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讓幼兒先對封面進行猜測,再對繪本進行閱讀、思考、分析,最后根據討論進行總結,加深了幼兒的認識、理解,也能有效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繪本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能夠使幼兒體驗閱讀帶來的歡樂,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時期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影響著幼兒的未來。幼兒的思維從簡單到復雜的轉變,離不開早期的閱讀培養,這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因此,需要幼兒園、家庭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出生后最先接觸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伴隨他們成長的也是父母,因此在幼兒心目中最信任的往往也是自己的父母。親子共讀活動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可以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從而使幼兒快樂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要有計劃,事先做好準備。為了讓家長真正地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可以先讓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本適合孩子閱讀、孩子感興趣的圖書,并且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引導孩子體會書中的內容、情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請家長們用相機將與孩子共讀的溫馨畫面拍下來,做成相冊,留作紀念,并讓幼兒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每一個照片背后的故事,向大家講述自己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的趣事,分享快樂。例如,有個幼兒說:“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我們還戴上了兔耳朵的發箍,我扮演了小兔子,媽媽扮演了兔媽媽,比一比誰的愛更多,玩得特別開心,也知道了媽媽的愛很偉大,我愛媽媽,我要好好報答她。”親子共讀活動,讓父母可以更多地陪伴孩子,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遇到不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探索、思考,陪伴孩子一起從書中尋找答案,體驗成功的喜悅。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使孩子在閱讀的歡樂世界中獲得知識、經驗和愛,在愛的包圍中成長。
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能使家長跟幼兒之間進行更多、更好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拉近親子距離,使幼兒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童話故事充滿幻想,很容易吸引小讀者們進入“幻想的世界”。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童話故事的講述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童話故事。為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幼兒喜歡閱讀,幼兒教師應當不斷地豐富童話故事的講讀形式,提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幼兒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童話故事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從而達到活動目標,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在活動中,教師以《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為背景,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小紅帽與大灰狼》,使幼兒在直觀動態、聲情并茂的視頻中,對“小紅帽與大灰狼”這個童話故事有大體的認知,從而激發幼兒再次閱讀的興趣。接下來,教師順勢將《小紅帽與大灰狼》的童話故事書發給幼兒,使幼兒在高漲的情緒下自主進行閱讀,與同伴分享、交流,體會故事的寓意。
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利用視頻動畫與實際童話故事相結合的形式,不僅使幼兒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從而讓幼兒沐浴在閱讀的“芬芳”之中。
獎勵制度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手段,目的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點贊”這個詞不斷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當然“點贊”這個詞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不陌生的。因此,幼兒教師就可以利用點贊獎勵,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開展幼兒喜愛的活動,從而激發幼兒閱讀的動力。
例如,在“小房子變大房子”的閱讀活動中,為了能夠激發幼兒閱讀的動力,教師可利用點贊獎勵的方式,激勵幼兒閱讀。教師事先為幼兒準備好“大拇指”樣式的獎勵工具,活動中再對幼兒進行引導提問,讓幼兒根據問題,自己從中尋找答案,然后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幼兒進行點贊獎勵,最后看看哪個幼兒獲得的點贊數量最多。在活動中,教師借“聰明的老人”導入:“現在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聰明的老人,他能夠將小房子變成大房子,你們想知道老人是怎么聰明地將小房子變成大房子的嗎?那就跟我一起讀這個故事吧?!敝?,教師利用多媒體逐一出示《小房子變大房子》的內容,讓幼兒進行觀察,并提問:“從圖畫當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呢?”幼兒觀察后回答:“有一位老太太,還有桌子、椅子和架子上的瓷罐子,老太太對聰明先生發牢騷,說家里的地方小,請聰明先生幫幫忙。”在幼兒完整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獎勵給幼兒一個“大拇指”作為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的閱讀動力,提升幼兒閱讀能力。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的“點贊”不僅讓幼兒獲得了成就感,而且可以激勵幼兒不斷閱讀,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閱讀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拓展幼兒的思維模式也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幼兒的習慣,陪伴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也讓幼兒盡情沐浴“閱讀”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