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萍
(甘肅省靖遠縣糜灘中學,甘肅 靖遠 730699)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累經驗,采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通過創設與運用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語文,利用語文知識指導生活,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使語文教學回歸本位。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打造回歸本位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
語文教學要凸顯語文“本色”,必須先打好“底色”,因此教師應進行深度備課。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師應通過備課給學生更好的知識展示,通過備課掃除知識盲點,并用自己的魅力引領學生成長,創建優質課堂。
第一,教師在語文備課中應充分開啟智慧,針對學情進行加工,制定出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完成教學設計。第二,語文教師的備課要避免“舊”,備課時要跳出舊觀念和舊條框的約束,不恥下問,學習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和新語言,讓自己的課堂張揚時代的色彩。第三,語文教師的備課不要片面,學習目標設定要豐富多彩。備課時不能忽略育人,在設置知識、技能目標的同時,要有意識滲透育人目標,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第四,語文教師的備課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出彩之處,讓自己的課堂打動和吸引學生。教師在語文備課中還要張揚自己的個性,以提升自我為出發點,通過教學反思找出問題,有效激發學生“想學”的積極性。第五,語文教師的備課要不拘一格。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教師要特別關注內容呈現的方式,激情引導課堂,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教師要努力讓自己的教學設計生動起來,設置情感高低起伏的脈絡和有問有答的教學節奏,構建生動活潑且激情飛揚的優質課堂。第六,語文教師的備課要重視集體備課的力量。教師要通過集體備課取長補短,還可通過聽公開課、講公開課等多種方式,豐富和完善自我,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優質課堂。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拘泥教材,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情適時調整,通過廣泛閱讀引進時代活水,借力閱讀凸顯課堂時代特色。例如,開設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堂一首詩或每課一成語等欄目,定時進行閱讀交流活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通過設計恰當而新穎的導語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飽含感情而形象生動的導語奠定課堂基調和氛圍。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教師在課文講讀階段要設計有新意的教學,以自己的發現和感悟為契機,把課文中的關鍵性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優化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提問的價值,對每個問題精心設計,既要能活躍課堂又要能帶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實踐,激勵、組織、點撥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幫助學生學習。還要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引導學生在課文賞析后有效完成遷移性練習。
好的課堂結尾能讓語文課堂畫龍點睛,使教學效果更好。教師要重視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趣味性結尾,適當而巧妙地設置懸念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閱讀課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能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使語文課堂活起來,營造學生留連忘返的氛圍。
語文教學過程要講究提問藝術,多問“為什么”,少問“是什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借力有效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參與動機,可以使學生以飽滿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誦讀是營造情感氛圍和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的重要手段。教師范讀時感情充沛和抑揚頓挫,可以巧妙傳達作者細微的情感變化。教師要因文而異,通過誦讀巧妙營造恰當的情感氛圍,促使學生進入到不同課文的情感意境中。
聯系生活情境能幫助學生快樂學習。語文教師要適時跳出課堂,聯系生活,拓展課堂,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次。
語文教學應創設豐富的實踐情境,讓學生的手、眼、腦、口、耳等共同參與其中,滿足學生知識掌握和個體發展需要。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編自演,分組表演,讓學生在表演情境中迅速把握和了解人物性格,強化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的能力。
讓生活走進實際的語文教學課堂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場景,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滲透,將德育和語文教學有效整合。
教師應根據自身生活經驗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教學要貼近現實生活,加強學生生活體驗,讓生活成為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把學生帶進田野感受自然美景,通過學生體驗提升課堂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常識,使語文真正深入生活。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有效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給學生提供和搭建不同的學習機會與展示平臺,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生活技能。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社區是學生廣闊的實踐空間,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社區資源,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
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支配,讓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和動口,使學習成為自主活動。而自主探究是還課堂于學生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全程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可將課堂教學內容轉化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適時畫龍點睛,或指點迷津,或總結提升,推動學生主體活動有序高效進行。
課堂教學的陣地不僅僅是教室,教師可以將課堂傳授和實踐活動有機整合,讓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在語文教學中可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多途徑打造生活化和故事化的教育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語文課堂預設問題要有智慧,選擇最佳突破口引爆課堂全局,引導學生最大限度解決問題,高效地完成課堂設定的閱讀目標。語文課堂問題預設要緊扣文本思想內容,巧妙引導學生深入把握文本內容蘊含的思想情感,高效完成課堂閱讀任務。只有突破預設問題產生了新問題,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發展,學生發言對教師起到促進作用,課堂互動才是真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