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冠松汽車實業有限公司
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的經濟改革持續推進,財務分析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重要性更是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愈發凸顯。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傳統財務分析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實工作的需求,企業必須及時對其進行改革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實現自身的長遠穩定發展。
財務分析指將會計核算、會計報表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作為參照,配合合理的技術和方法,針對經濟組織以往和現在的籌資、投資、經營、分配等活動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等進行分析和評估,能夠幫助企業經營者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做出更有利企業發展的經營管理決策。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需要依照具體的目的進行選擇,在企業財務分析中,比較常見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以財務指標為核心,開展單指標以及多指標的綜合分析,借助預算、目標等參考值,運用比率、趨勢等相關方法,并將分析結果以報表、圖文報告等直觀形式展現在客戶面前。財務分析的一般目的,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對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進行衡量,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而依照具體分析目的,可以將財務分析分成流動性分析、盈利性分析、風險分析等[1]。
企業財務分析中,報告模式本身的限制通常會在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財務報告信息的內容缺乏全面性。在內容不全的情況下,財務分析報告中的財務數據以及歷史決策制定所參考的真實數據必然會存在一定偏差,不完善的財務信息不僅會對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造成影響,也會阻礙企業對于市場狀況的了解和認知,企業領導層要根據這樣的財務分析報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決策,存在相當的難度;二是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有待驗證。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能夠實現自身的穩定發展,獲取國家政策的支持,部分企業甚至會在財務分析報告中造假,對報告的內容進行“粉飾”,這樣顯然會導致財務報告真實性的下降,并對財務分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產生影響。
就目前而言,在企業財務分析中,使用的分析方法多是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這兩種分析方法實際上已經能夠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中對于財務管理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兩種方式都是對企業過去經濟活動的反映,提供的財務分析報告也僅能體現企業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生的經濟活動,并沒有關于企業發展的前瞻性建議。同時,財務分析報告公布的時間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不能滿足企業發展對于信息及時性的要求,因為財務分析報告通常都是以季度或者年度為單位公布,這樣必然會導致很多已經過時的財務信息出現在報告的內容中,這些信息不僅無法對企業決策提供幫助,甚至可能會起到反作用[2]。
會計信息處理方法的差異性,使得不同企業之間的財務分析報告數據缺乏可比性,分析結果也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相關數據同樣無法真實反映出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狀況,受其本身可靠性和真實性的影響,財務分析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偏離。財務報表數據是經過分類匯總后得到的結果,并不能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細節做出直接反映,而且資產負債與損益表編制的時間不同,即便運用財務比率形式進行對比分析,其可比性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3]。
當前,很多企業管理層都將目光一味放在經營管理方面,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經營活動來為企業謀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對于財務分析缺乏有效認知,將其單純看作是對財務部門相關工作的分析,對于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和作用的發揮。
無論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還是現金流量表,都是對財務報告體系進行完善的重要內容,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將這些報表納入到財務分析報告體系中,作為基本報表存在,通過對報表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實現對企業經營狀況的綜合反映。不僅如此,在對財務報告進行完善的過程中,還應該做好財務狀況說明書的編制工作,通過財務分析信息闡述的方式,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反映出來,通過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幫助企業明確自身的發展前景,更好地應對經濟市場、政策變化以及物價變動等因素引發的風險和影響。
在開展企業財務分析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實際效果,需要對財務分析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優化。具體來講,一是應該對財務報表中的附注進行詳細分析。這里的附注指的是財務數據的批注,對財務分析報表附錄內容的詳細分析,能夠幫助管理人員更好地了解財務數據所代表的具體內容,在依照財務分析報告進行決策制定的過程中,能夠切實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二是應該在綜合財務指標數據和經營狀況的前提下,做好整體性分析工作。以往的財務分析中,很多時候都是通過財務數據來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判斷,但是這種方法十分片面,如果財務數據出現問題,則會給企業管理者帶來錯誤的判斷[4]。對此們應該將財務分析報告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有機結合起來,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財務分析報表中的數據信息;三是在開展財務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優先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計算機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以此來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推動財務分析工作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
想要切實保證財務分析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要求企業不僅需要高度重視相關工作,確保其能夠順利實施,同時也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證基本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財務分析報告的完成,必須以資料真實、完整為基礎,要求工作人員能夠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具有針對性的分析方法,保證提供的各種數據信息真實且具有說服力。在對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材料做好必要的事前預測工作,將原本事后反應和監督的會計工作重心轉移到事前預測與監督方面,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的同時,也能夠保證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有效性,為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可靠支撐[5]。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充分發揮財務分析工作的作用,要從如下兩方面努力:一是應該通過相應的教育和培訓,充分認識到財務分析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其能夠掌握先進的財務分析方法,做到對工作認真負責,促進財務分析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建立起相應的財務分析制度,對財務分析的內容、方法、流程等進行明確,以制度為保障,提升財務分析工作的質量,為單位各項決策提供依據。
總而言之,新時期,企業在的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財務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不過,企業財務分析中同樣存在不少問題,如財務分析報告模式限制、財務分析方法單一等,影響了財務分析結果有效性的發揮。基于此,企業應該從自身的發展需求著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財務報告體系進行完善,對財務分析方法進行優化,同時做好數據資料的整理工作,對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