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職業學院
何謂“大智移云”?它其實并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13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就已經被提出。“大”指的是大數據,“智”指的是“智能化”,“移”指的是“移動互聯網”,而“云”指的是“云計算”。大智移云時代迅猛發展的這幾年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比如隨處可見的微信、支付寶支付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現金、刷卡支付。而大智移云時代除了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之外,也對經濟環境、企業運行等有著深遠影響,并且有望掀起新一輪的產業變革。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的類型、經營方式和管理理念等也越來越多樣化。從企業的類型來看,出現了一些以迅速抓住市場機遇或實現階段性目標為目的的虛擬企業,它與實體企業在經營目標、經營業務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從企業的經營方式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網上交易平臺,以縮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從企業的管理理念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利用大智移云時代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決策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的財務會計也必定會受到影響。
本文通過分析大智移云時代對企業財務會計影響的幾個方面,試圖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使財務會計能緊跟時代步伐、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管理。
財務會計理論包括財務會計的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職能、會計計量屬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等。
以會計基本假設為例,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有四個基本前提,分別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首先,會計主體假設要求企業財務會計需要明確核算和監督的是哪個經濟實體。而這個經濟實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企業組成的集團。但在大智移云的時代背景下,除了有經濟實體的企業之外,還出現了一些新興的虛擬企業。這種虛擬企業并沒有實際的組織機構或者沒有實際的經濟資源,這樣的企業是否滿足會計主體的假設,是眾多學者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其次,持續經營假設要求企業在不遠的將來,會一直持續經營下去。同樣的,在大智移云的時代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只是曇花一現,巨大的經營風險使這些企業早早就退出市場,或者有的企業并不以穩定經營為目的,這些現象也對原有會計假設造成了沖擊。再次,會計分期假設是以持續經營假設為前提,為了及時向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而人為劃分的區間。我們可以從大智移云時代對持續經營假設影響的分析中得出,一些臨時性的企業或者虛擬企業可能并不適用于現有的會計分期方法。最后,貨幣計量假設要求企業一切的會計事項均采用穩定的貨幣計量。但在新時代下,企業除了擁有一些可以用貨幣反映的經濟資源以外,還擁有一些“秘密武器”,比如高精尖人才、平臺資源等。這些“秘密武器”對企業搶占市場份額至關重要,但卻沒有辦法合理的用貨幣計量。
大智移云時代長河,不僅會對原有的會計基本假設造成沖擊,對財務會計的一些其他的理論也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主要圍繞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四個環節開展。會計部門只需要在財務會計法規的約束下,制定好本單位的財務規章制度,要求其他部門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即可,對其他部門的業務流程、其他環節的處理方法不需要有深入地了解。同時,會計部門只需要處理有限的財務信息即可。
隨著大智移云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機器逐步問世,其中就有財務智能機器人的身影。財務智能機器人可以完成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可以錄入數據、匯總分析,并且其動作都可以被監控,能極大地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因此,網上出現一些針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是否會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的討論。另外,大智移云時代帶來的極大的信息流,使財務會計工作所要處理的信息的數量和種類劇增,會計部門就需要在大量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分類細化和處理。最后,大數據時代也要求會計部門不能閉門造車,不能重財務輕業務,否則會脫離企業實際。
可見,大智移云時代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多數企業的會計人員擁有較為完備的會計理論知識,企業也要求會計人員需要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比如初級、中級、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也側重于其理論的完善、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所以,大多數企業的會計人員能熟練完成企業日常的記賬、報賬,但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并不能很好地建言獻策。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財務智能機器人完全可以取代會計人員現有的一些工作,甚至可以比會計人員的準確率、時效性更高,那么企業的會計人才該何去何從?
大智移云時代,對會計人才的知識網絡、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企業會計人才培養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果企業的會計人員不能順應時代發展,不能轉變工作理念,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處理會計工作,就會使會計工作無法完全匹配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
原有財務會計理論有其科學道理,并且適用于一般的企業,所以并不能完全否定。但在大智移云時代下,財務會計理論又急需與時俱進。因此,需要完善和擴展財務會計理論,使其能涵蓋更多的新型企業與業務類型,能為企業的會計工作指明方向。
我們還是以財務會計理論中的會計基本假設為例,有些學者提出:對于會計主體假設,可以擴展它的內涵和外延,即,使得企業的邊界模糊化,這樣就可以涵蓋一些虛擬企業,使這些企業能進行核算和監督。而對于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可以劃分為長期經營和短期經營兩種類型,適當地縮短原有的會計分期區間。對于貨幣計量假設,則可以引入一些非貨幣指標,比如部分學者提到的評級標準,通過多種方式來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
面對大智移云時代下紛繁復雜的數據,首先要建立適合企業實際的信息系統,使企業由手工化向信息化、云計算轉變。信息化建設是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要進行財務工作所必要的一步,它可以使會計部門從簡單的核算與監督向決策與管理轉變,并且能提高處理數據的速度和準確度,實現信息共享與財務共享。
其次,企業需要結合信息化建設情況,重塑財務會計工作的流程。財務會計工作需要向管理會計轉變,會計部門要將重心放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來。同時,會計部門要將業務與財務融合,使會計能引領業務、能創造價值。會計部門要成為業務中的財務專家,財務中的業務專家,這樣才能體現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性。
大智移云時代對企業的會計人才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一名優秀的會計人才既要有財務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又要有經濟管理類相關知識,還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能迅速吸收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
這就要求企業:一方面,在選人用人時,將眼光由財務專門人才向復合型人才偏移,使企業的會計人才結構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會計人才的培訓,培養會計人員的管理意識與全局意識,培養會計人員的信息化與云計算能力,使會計人員能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
大智移云的時代已經到來,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大智移云時代對于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和對策上,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的會計工作和會計人才也比較滯后,無法享受新時代帶來的紅利。所以,只有不斷完善和擴展會計理論,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工作流程調整,不斷培養適應時代的優秀會計人才,才能使大智移云的浪潮更好地滋潤企業財務會計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