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婧心 叢林虎 劉 宇 陳宇奇
(1.海軍航空大學 煙臺 264001)(2.中國人民解放軍91206部隊 青島 266100)
軍校學兵是軍校學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從部隊中應征入伍的戰士中挑選出來,在軍校中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從而成為部隊里專業兵種人員,滿足部隊作戰的需要。因此,對于軍校學兵的培養與管理,是部隊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提升作戰人員戰斗水平的有力舉措。
優良的軍校學兵管理工作[1~3]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部隊作戰效能,由于軍隊院校既是“軍”,又是“校”,它的工作就必然有“軍”和“校”兩方面的屬性和特點,首先作為培養適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及部隊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軍事化單位,必須具備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即剛性管理。但作為一所高水平院校,需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即柔性管理。對于軍校學兵而言,既是部隊的戰士,必須聽從命令,服從指揮,也是具備專業技能的特殊人才,需要具備相應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因此,對于軍校學兵的管理,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綜合性管理,而為了保證學兵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培養出滿足部隊亟需的專業人才,需要對軍校學兵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4]。
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具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剛性管理的有效性,即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科學,執行徹底,內容合理且公正公平;二是柔性管理的有效性,即可以充分發揮學兵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基于上述考慮,在評價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時,從剛性管理有效性和柔性管理有效性這兩個方面入手建立一級評價指標[5],通過對這兩個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實現對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的評價。
剛性管理是指根據規章制度,依靠組織職權進行的程式化管理,即任務導向式管理。軍隊管理是以軍隊條令條例等規章制度為依據,以紀律為保證,以命令、監督和控制為手段進行的管理。軍隊作為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其剛性管理是與生俱來的、必不可少的,是軍隊管理的基礎形式。剛性管理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嚴格監督、控制,有利于規范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保持組織的正常秩序。這對于軍隊來說至關重要。然而,剛性管理中,成員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一旦規章制度不完善、管理者失誤或責權利不一致,管理的效能就會下降。
對于剛性管理而言,主要是根據軍隊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而產生的相應管理活動,因此,其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管理規范性。規章制度和管理工作內容的規范性是剛性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其科學合理的依據;
2)執行徹底性。堅決執行管理制度,避免“形式主義”,是有效進行剛性管理的必要條件;
3)獎懲公平性。公平的獎懲制度確保剛性管理順利實施,使管理工作具備較高的權威性。
基于上述分析,將內容規范性、執行徹底性和獎懲公平性作為剛性管理有效性的二級評價指標,其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剛性管理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柔性管理是指依據組織的共同價值觀、文化和精神氛圍進行的人格化管理,即關系導向式管理。柔性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一方面更加注重滿足成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發成員的責任意識,使成員自覺自愿地服從組織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組織內部形成團結、互助、協作的精神氛圍,并形成互相監督,使成員做到自控自律。
對于柔性管理而言,它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學員自身特長,激發潛能,從而實現管理目標,其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內在驅動性。通過被管理者的心理接受過程,如激發每個成員的潛力和創造精神來實現管理目標;
2)影響持久性。通過讓被管理者把外在規定轉化為內心承諾的過程,來使被管理者產生自覺的行動,從而使組織目標對成員的影響力更大、更持久;
3)激勵有效性。針對人的高層需求,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將內在驅動性、影響持久性和激勵有效性作為柔性管理有效性的二級評價指標,其影響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柔性管理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圖1 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
以上一節對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的分析為依據,確定了剛性管理有效性和柔性管理有效性作為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的一級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基于剛柔相濟的綜合性管理的考慮,建立起了二級評價指標體系,在具體的評價實施過程中,把二級評價指標體系的影響因素作為評價準則。構建如圖1所示的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
德爾斐法[6~9]是一種面向專家進行調查研究并由專家集體判斷形成結論的評價方法。以匿名方式通過多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組織評價小組對每一輪的意見都進行匯總整理,作為參照資料再發給每一個專家,輔助其進行分析判斷,提出新的意見。通過反復操作集中專家意見,從而得出一致結論,如圖2所示,其一般流程如下。

圖2 德爾斐法的一般流程
1)設計問卷,擬定評價提綱。以問卷調查表的形式,把擬定評價目標寫成幾方面的問題,問題的含義要求明確,不易產生二義性。
2)征詢專家意見。選定專家,向專家發放第一次問卷調查表,要求每位專家提出自己評價的意見和依據,并說明是否需要補充資料。
3)意見分析處理。回收發送給專家的調查問卷,分析專家的評價結果是否集中,如果評價結果比較發散,則需要繼續進行調查,直到專家的評價結果集中。
4)得出結論。經過多輪調查,如果專家的評價結果滿足收斂要求,則可以根據多輪的專家評價結果計算得出最終的評價結論。
問卷調查表的設計核心在于問卷內容的設計以及每項內容的評判準則。通過分析與確定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根據其評價指標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并將各個評價要求的影響因素作為評判準則,結合劃勾法和打分法,減少專家意見反饋的次數。
如表3所示,表中給出了調查內容與評分等級。專家可以對調查的內容在好(10分)、一般(6分~9分)、差(0分~5分)三個區段內劃勾和打分。

表3 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問卷調查表
對問卷調查表中的6項內容的具體評判可參照表1和表2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劃勾。若調查的條目中包含表內所述的全部內容,則選擇“好”;若只包含內容大于等于1/3,則選擇“一般”;若包含內容低于1/3,則選擇“差”,“一般”與“差”的具體打分情況根據包含內容的多少而定。
由于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工作的復雜性,需要不同評價視角和知識背景的專家對其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軍校領導代表、部隊領導代表和軍校學兵代表,其中,軍校領導代表主要包括軍校首長、軍校管理部門主管和參謀、以及學兵大隊主官,部隊領導代表主要包括部隊首長、部隊管理部門主管和參謀,以及部隊基層主官。如何發揮評價人員各自的優勢,克服各自的局限性,直接影響裝軍校學兵管理工作的質量。因此評價權重的設置應該從不同評價人員的角度綜合考慮,力爭做到客觀公正。基于上述分析,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確定評價權重:
1)領導權重
參與評價的人員中的一部分擔任著領導職務,故在對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進行評價時,擁有的話語權有所不同,其權重與其所任領導職務的高低應具備一致性。假設共有n名評價人員,評價人員v在評價中的領導權重為L(v),則

其中,h(v)≥1為整數,稱為領導等級系數,表示評價參與者所擔任的領導職務等級所擔任的領導職務的等級。在確定h(v)時,可以通過不同領導職務等級系數的劃分進行確定,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領導等級劃分標準
2)有效權重的計算
參與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的人員來自不同的單位,軍校培養的學兵是面向部隊、服務于部隊的,因此,對于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而言,最具發言權的是部隊,其次是被管理者,即軍校學兵,最后是軍校本身。假設共有n名評價專家,評價專家v在評價中的有效權重為E(v),則

其中,h'(v)≥1為整數,稱為有效等級系數,表示評價人員自身所具備的評價效力。在確定h'()v時,可以通過評價人員類別的劃分進行確定,具體如表5所示。

表5 有效等級劃分標準
3)評價權重整合
根據所確定的評價參與者的兩項權重后,給出評價參與者v總的權重P(v):

其中,β1、β2分別表示領導權重和有效權重的系數。滿足:β1+β2=1。一般取 β1=β2=0.5。
若匯總后的評價意見高度一致,則評價意見統一,可結束評價工作。若匯總后的評價意見出現部分一致和部分分期,則需對分歧項進行新一輪的問卷調查與匯總,重新判斷其一致性,直至達到意見高度一致為止。
為了使評價意見得到有效收斂,這里采取均值、方差和峰值的數據分析方法予以解決,從而形成最終評價意見。
1)加權均值
加權均值是指綜合考慮評價人員的權重和相應的評分值后得到的分值,是評價數據集中特征的度量:

其中,Ej為第 j項評價內容的加權均值,wi為第i位評價人員的相對權重,xij為第i位評價人員對 j項內容的第的打分值。
2)標準方差
標準方差是指評價數據分布的離散程度,是評價數據離散特征的度量:

其中,σj為第 j項評價內容的標準差,Dj為第 j項評價內容的方差。
4)偏度值和峰度值
偏度值和峰度值用于表征評價數據的分布特征,其中偏度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Epj為第 j項評價內容的偏度值,偏度值的絕對值越大,評價結果分布偏倚程度越大。一般當|Epj|≥2時,評價結果不可接受。
峰度的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Efj表示第 j項評價內容的峰度值,一般來說,當 ||Dfj≥3時,評價意見收斂度比較集中,則評價結果可接受。
在每輪問卷調查分析完成后,對偏度值和峰度值進行計算,若不滿足相應要求,則需對分歧項重新設計調查問卷,進行下一輪調查,重新進行評價意見的統計分析,直到滿足要求為止。最后計算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總得分。

其中,m表示評價的項目數,xj表示第 j個調查條目的得分值。
對于最終的評價結果,設立評價等級標度如表6所示。

表6 評價等級標度表
依據最終的評價總得分所處的區間判斷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的優劣程度。
選取10位評價參與者,其中,來自軍校的首長、管理部門主管、參謀、學兵大隊主官各1名,來自部隊的首長、管理部門主管、參謀、基層主官各1名,以及學兵代表2名,對10名評價人員依次進行編號。向所有評價人員發送調查問卷,進行第一輪調查,評分結果匯總如表7所示。
計算第一輪各評價項得分的加權均值、偏度值和峰度值。計算結果如表8所示。

表7 第一輪評分結果匯總表

表8 第一輪專家評分分析結果匯總表
由表8知,第1項評價項加權均值為滿分10分,不存在峰度和偏度值,其評價結果高度統一,即專家不存在歧義,調查結果滿足要求。其余項的偏度值絕對值均小于2且峰度值均大于3,滿足意見收斂要求,故評價結果高度可信,不需要進行第二輪問卷調查。
整合問卷調查結果,由式(9)可以計算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總得分為

由表6可知,處于第二等級區間,即學兵管理有效性的定性評價結果為一般。
軍校學兵管理普遍存在剛性管理的過度強化和柔性管理的相對缺失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兵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了促使學兵管理風格由“命令-服從”型向“領導-跟隨”型轉變,研究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方法。通過從評價體系分析入手,構建了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結合評價權重提出一種基于Delphi的軍校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方法,為學兵管理有效性評價提供一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