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鐵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海外EPC項目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增長的重要手段,它會使國家的貿易出口額逐步增長,目前,此類項目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區,如筆者所在集團承建的肯尼亞內馬鐵路以及蒙內鐵路項目,在地域上屬于東非地區。此外,稅務籌劃環節眾多,其中容易產生較多的問題,使工程的正常運行亦受到較大的阻礙,因此,管理人員應積極探求合適的解決對策,對項目支出與收入實施全面的分析,不斷優化項目稅務籌劃方案。
EPC項目是業主方為了滿足某項功能通過采取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總承包方式,將工程承包給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建設的一種項目建設模式,此種建設模式,行業俗稱“交鑰匙”工程。承包人對承包工程的工期、質量、安全及造價承擔全部責任,達到業主要求后,再移交給業主。該項目建設模式有利于業主進行統一管理,減少各種建設環節,因此,也獲得眾多國家的認可,它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工程建設模式。
海外EPC項目稅務籌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含眾多的環節,稅種也較為多樣,從而應對各種稅種進行詳細的劃分,免稅、出口退稅過程是發生流轉稅稅務籌劃的重要環節[1]。財稅[2012]39號文、國稅2012年第24號公告、國稅2013年第12號文、國稅公告2013年第30號文中已有明確規定,海外EPC項目中的設計部分適用增值稅零稅率,采購部分均可免征或者退還出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等,享受退(免)稅政策。享受這些稅務優惠政策,需要提供符合稅務局規定的相關資料,比如合同、采購發票、稅票等,項目負責人需事前籌劃要求,提前準備。
以筆者所在集團承建的肯尼亞內馬鐵路項目為例,工程中的設計部分,享受免稅,在簽訂合同時注明工程地點,如合同甲方為國內單位,需提供其在項目所在國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同時單獨核算海外項目中的設計收入,依照稅收法規提前備案,即可享受免交增值稅。工程中的施工部分,需實時關注相關政策,保證施工程序合規。工程中的采購部分,應保證采購發票的合規合法,這樣才能保證出口退稅順利完成,同時也使項目利潤和現金流得到保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財稅字第[1988]255號)第十四條的規定,在合同的簽訂時、書據的立據時、賬簿的啟用時和證照的領受時需繳納印花稅。如果合同在國外簽訂的,帶入境內使用,需繳納印花稅。對于簽訂人在中國境外簽訂的建設工程承包合同不征收印花稅,將合同帶入境內使用時則需要按規定繳納印花稅。海外EPC項目中對于合同應嚴格區分境外、境外管理,對于不需帶入境內的勞務分包合同、采購合同等無需繳納印花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5號)及《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操作指南》(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號)相關規定,企業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當地繳納所得稅的,準予在國內進行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扣除,扣除可以采用“分國不分項”的模式,扣除限額不能超過其境外所得。如果境外所得稅由業主方繳納,在簽訂合同時需在合同里明確要求業主方配合提供已納稅證明,因為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國內辦理境外所得稅抵免時需提供在項目所在國已納稅款的證明。同時海外EPC項目負責人應該與當地政府機關建立良好的關系,對本地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充分了解,比如在有些國家,政府援助項目可能在當地免征企業所得稅;或者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可能獲得減免稅的優惠等。企業應盡量避免因不熟悉項目所在國稅收優惠政策,而多繳納稅金的情況。
在項目前期的可研階段,項目責任人應該首先對所在國的稅收政策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其次了解我國有關走出去的相關稅收優惠,同時關注我國與所在國簽訂的雙邊稅收協定,再結合項目中的涉稅業務,找出納稅籌劃切入點。以所得稅為例,中國和大多數國家簽訂的稅收協議都規定如果因工程承包項目在當地設立了子公司,超過6個月才需要繳納所得稅,但是某些國家規定,只要在當地承包工程,就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些雙邊稅收協定的簽訂避免了企業在實施海外項目時可能面臨的雙重納稅問題,也避免產生較多的矛盾糾紛。同時,企業在可研階段的每一項活動都應該合法,了解所在國稅收政策時,最好通過在中國在所在國的大使館,獲得權威的解釋,了解詳細的稅務籌劃過程中的各種經驗,如知曉與其他國家是否簽訂了明確的稅收協議,了解各種形式的稅收協定等[3]。
可研階段是整個項目中的基礎準備階段,應獲得企業的高度重視,它會保障工程項目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產生較少的糾紛,合理的稅務籌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會保障工程的順利實施,促進后續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
在合同談判階段,項目負責人應了解項目所在國的納稅環境、稅種及征收方式、稅收優惠政策,盡量使企業處于有利的稅務環境。在合同簽約的階段,總承包人應該對合同中有關的稅務條款進行研判,如業主與投標主體需各自自行負擔所在國的稅收,主要就需要在合同中約定雙方負責繳納的詳細稅種;如果兩國的稅負需要由雙方共同承擔,需在合同中約定雙方的承擔比例,在合同報價中將稅負的影響作為考慮因素之一。還有一種情況是承包商承擔所有的稅負,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承包商必須研究和熟悉所在國及我國的稅法和條例,在依法納稅的同時,保證利潤的最大化。即在簽訂合同時,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都應該在合同里詳細標注。[4]。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稅收籌劃通常被分成國內與國外項目現場兩個方面,在國外項目現場應該聘請所在國的專業中介機構來對有關人員實施全面的稅務培訓,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稅務指導,如協助審核、編制當地稅務機關要求的各項稅收報表等,從而使企業能動態的了解所在國稅務的具體變動趨勢,建立適應當地的稅務風險管控體系,增強企業對所在國稅務風險的敏感度,從而使稅務管理更加適應外部稅收環境的變化[5]。同時在項目實施階段,做好外賬的會計核算也是稅收籌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應建立外賬管理制度,在項目的運作和執行過程中嚴格遵守外賬的相關規定,在經濟業務發生前,要優先考慮外賬的問題,尤其要避免在項目前期形成難以處理的外賬問題。對于國內稅務籌劃方面,應提前準備在辦理增值稅免稅備案以及出口退稅的相關資料,如出口貨物報關單、合同等資料,注意辦理時限。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需要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涉稅事項產生較少的糾紛,提高項目的整體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海外EPC項目的稅務籌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企業應該從項目的設計、采購等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并充分分析不同環節所具有的風險特點,考量項目所在國的各種稅收政策,實施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籌劃方式。從而達到降低企業稅負,增加項目利潤的目的,同時也使得我國的競爭實力不斷提高,在國際社會中占據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