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鶴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 吉林四平 1 3 6 0 0 0
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不斷彰顯出來,同時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要走全面發展的路線。高校作為素質教育的發起人以及引導者,高校語文教師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推廣更是確保大學生取得良好素質的基礎保證。下面我們就來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通過對高校語文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同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一定的參考依據。
由于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相對較少,大學生又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他們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會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有人給予理解、指引與共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便要從大學語文教學中,來幫助大學生在文學作品中找到一種精神的依托與共鳴,并以此來尋找到解決大學生內心情感宣泄的渠道,以此來保證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積極向上。而高校的語文教師則是要利用個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情感觀,為日后步入社會奠定更好的保障,同時這也是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應用[1]。
另一方面,要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培養大學生內在的人文修養。作為大學階段的必修課,高校語文教師必須要承擔起培養學生文學格調與人文品位的責任,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優惠的文學著作中豐富個人內心世界的判斷能力與感悟能力。
作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引導者,語文教師在展開人文素質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個人的氣質融入其中,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由于現階段的高校語文教育通常是以文學賞析為主要構成的,所以教師自身便要擁有較強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學底蘊作為支撐。語文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的對大學生進行經典文學的引導鑒賞工作,以此來提升他們的文學賞析能力[2]。
在高校的語文教學環節,不僅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也要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由于高校的語文教育已經脫離了應試教育的某種壓力,然而語文課程作為推廣漢語言國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教師必須要做到從神圣的講臺上走下來,來到同學們的身邊,通過尊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提升人文素質教育的效率與質量。
很多做人的道理與哲學均存在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高校的語文教師必須要將一些枯燥的語文知識轉化為一種便于學生理解的知識進行普及。例如在進行哲學性著作的時候,便可以引入一些影視文藝作品,例如周潤發、周迅主演的《老子》、陳道明主演的《莊子一夢》等片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在進行古典文學賞析的時候,教師不妨將1987年堪稱有無法超越的經典的《紅樓夢》進行節選播放,而在進行《西游記》賞析的時候,還可以邀請上幾名學生走上講臺,搭配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道具、行頭,對《西游記》中的幾個經典場景進行再現、改編等。總之新時代下的高校語文人文素質提升必須要從多個角度來滿足學生的內心需要與教育革命。這種通過實際的教學中引入一些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教學、話劇教學等多種手段來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接納度[3]。
在高校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強調書本內容與人文素質教育的高度融合,在語文教學的背景下強化人文教育的普及度。大學階段的語文課文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的諸多優秀文學佳作,然而我們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確實與這些優美的作品相比確實十分捉禁見肘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實現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與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延伸與補充,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大學生的語文鑒賞范圍的同時、將課后時間進行調度,以此來擴大學生們的文學鑒賞范圍,在多讀書、讀好書的基礎上,重視作品對于大學生情感觀、價值觀的影響,以此來實現人文素質教育與文化教育齊頭并進的作用[4]。
綜上而言,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娛樂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與此同時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這種狀態下要求大學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教育更是一種必然途徑,伴隨著素質教育革命的轉型,高校的語文教學更是要承擔起人文氣息與文學推廣的重任,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進行推廣,以此來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社會觀給予有效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