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櫻 江蘇省無錫市太湖山水城旅游區中心幼兒園
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而觀察幼兒正是了解幼兒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前提。”游戲是幼兒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理解游戲、理解童年、理解幼兒的生活應該成為教師的必修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求進行指導,成為幼兒游戲過程中的追蹤者和觀察者。
我園在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中發現,要想更好地提升游戲價值,教師的觀察和記錄尤為重要。因此,園部以有效的園本研訓作為教師學習、掌握、觀察、分析策略的主通道,從專家理念的輻射引領,園部領導的跟進指導,到各教研組教師落實于實踐的思維碰撞,各分類分層的活動起著相互學習的作用,更激發著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在園本研訓——“觀察分析”系列研討之旅上體驗著、收獲著。
在區域游戲課程化的大背景下,為了引導教師對幼兒行為做有效的觀察和記錄,園部邀請了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蔣麗芬老師開展專題教育講座《區域活動中如何進行幼兒行為的觀察和記錄》。
專家指引:蔣老師指出觀察即有目的的感知。她認為觀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視其所以”,用感官看、聽、觸摸;“觀其所由”,動用經驗和心理學知識去了解;“察其所安”,用心觀察,用情感體會。言簡意賅而又內涵豐富,更新了教師觀察的理念。
思考重點:區域游戲中教師應該觀察什么?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不是活動的總導演,而是環境的提供者、觀察記錄者、引導支持者、客觀評價者,而這些身份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靈活地更換,有時還會交叉重疊出現。只有細致地觀察游戲中的每個環節,才能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
1.觀察材料的使用情況。
區域游戲時,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才能引發幼兒的活動欲望,教師要觀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實效性。幼兒在對材料操作擺弄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觀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材料不能一下子都投入進去,也不能一直放著這么幾樣不更換,這樣可能導致幼兒的參與意識不高,滿足不了他們的興趣,材料的投放需要及時更新。教師要觀察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是否具有積極性。
2.了解幼兒的興趣及發展水平。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關注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么,了解什么是他們喜歡玩的,什么是他們不喜歡玩的,并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根據觀察所得,考慮在哪些方面給予幫助,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或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教師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并加以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提高游戲水平。
3.觀察游戲中幼兒的問題和困難。
我們在開展活動區游戲時,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即將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
收獲與體會:這次講座,在理論層面幫助我們梳理了觀察記錄的重點和方法,不僅讓教師們受益匪淺,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群體反思、學習、提高的平臺。知道觀察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理解幼兒的心理。幼兒游戲是滿足于游戲的過程,而不是游戲結果,作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這些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們后期對幼兒的觀察與解讀,內化方法運用到實踐,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園教師的發展。
區域游戲的教育過程可以概括為大膽地放手,小心地觀察,耐心地等待,適時地引導。區域活動的觀察是一種極富靈活性、創造性的工作,在活動中,我們教師還需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探索、體驗、學習和發展。
在前期的區域游戲研訓活動中,通過匯總得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如何進行觀察”是目前我園教師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園部邀請區教研員來園進行了“區域中的觀察記錄”專題培訓,在此基礎上,園部跟進本次講座活動,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角度出發,再次在實踐記錄層面幫助教師進一步深化對幼兒觀察分析的理解。
園部指導:教師在區域活動及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后期通過分析行為和策略支持來推進幼兒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陸園長組織開展了《指南》理念下的幼兒觀察分析,活動以小組交流、大字報呈現和PPT提煉等形式展開,給全體教師呈現了如何對照《指南》文字描述案例,掌握分析記錄的方式,并學習用字母快速簡潔地記錄《指南》的目標。
收獲與體會:通過專題培訓和案例實踐剖析,教師們學習和掌握了運用《指南》理念剖析幼兒行為的方式,明確觀察分析的路徑和要點,提高教師觀察分析能力,為一日活動中觀察、記錄和分析幼兒作出支持策略,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持。

?
面對幼兒豐富多樣的區域游戲活動,教師們對區域游戲的實踐存在許多困惑,如:活動中應該重點觀察哪個區;教師在觀察中應該關注些什么;三位老師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如何分工合作、不同時期教師應如何觀察,等等,這是我們一線教師下一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們再次深入實踐,各教研組老師參與現場觀摩班級游戲,通過拍攝、記錄執教教師的方式與行為,探討在區域游戲中怎樣的方式更便于教師觀察。
暢所欲言:談談你看到的教師觀察方式或行為。
教師A:先以旁觀者的身份,再適當介入,針對問題解決矛盾。
教師B:教師有重點地觀察,觀察的時候能有意識拿本子記錄,捕捉幼兒活動的信息,作為游戲過后講評的素材。
教師C:教師運用拍照的方式幫助幼兒回顧游戲過程。
教師D:教師作為旁觀者,沒有給予過多的意見。
收獲與體會:通過組內教師的思維碰撞,場外觀摩教師的集思廣益,以及活動組織者的經驗分享,不難發現,觀察只是教師了解幼兒的一種基本方法,教師有自己的各種方法。在區域活動中,要想讓觀察記錄更有效地為活動的開展服務,必須選擇合適的方法,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記錄。幼兒在玩游戲時,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的規則不同、幼兒的已有經驗不同等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因此,要解讀幼兒游戲,必須基于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如何才能進行幼兒行為的有效觀察呢?
1. 整體觀察,全景掃描。
整體觀察主要是為了解各個區域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幼兒的情緒、規則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掃視和巡視,所花費的時間較少。在區域游戲的起始和結尾兩段,教師常采用整體觀察,因為活動開始時經常會有幼兒對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對自己的活動目的不明確,教師要對全體幼兒逐一蜻蜓點水式地關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兒的活動狀況。活動結束時,也應整體了解一下,以便確定結束的時間,并注意個別幼兒的活動進程,幫助他們做好結束活動的心理準備。
2.重點觀察,聚焦記錄。
重點觀察是教師站位于某一游戲區域進行觀察,將在此區域活動的幼兒作為觀察對象。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獲得一些動態信息,了解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交往情況、游戲情節發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某一個活動的開展情況,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以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使指導有的放矢。在重點觀察某一區域時,教師可以做簡單的記錄,比如幼兒之間的對話、情景發展等,便于教師幫助孩子提升能力,豐富游戲。
3. 連續觀察,追蹤報道。
追蹤觀察是要多次連續觀察某個幼兒在同一游戲活動的行為發展變化。發現變化后,能敏感地捕捉幼兒“需要發展”的時機,在深入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把握好介入的時機。教師要善于傾聽,不要急于給予幼兒幫助,而是通過材料、問題等媒介引導幼兒獨立探索,幫助幼兒解決困惑,推動幼兒行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在連續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可運用拍照、錄像等對孩子的行為表現進行記錄,這樣更能捕捉到幼兒互動表現的瞬間,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觀看整理幼兒的活動情況,了解其發展變化,最后呈現出一個圖文并茂的觀察記錄。
園本研訓能激發教師的學習意識,引導教師主動思考的能力,三次園本研訓的觀摩研討,既有理論觀念的更新,又有聚焦問題的研討,在整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也有自己的學習,更有實踐方式的改變,如查看文章、筆記撰寫、觀察方式的運動等,將自己學習到的新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可見,在園本研訓活動中,以個體自我學習反思、集體同伴互助的行動研究過程,是一個愉快合作的過程,也是團隊成長的過程,更是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的有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