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疆作為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地處亞歐大陸橋必經之地,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連接地。近年來新疆的經濟有了持續穩固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了不少環境問題,本文根據2018年新疆重點排污單位各行業的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了分析,希望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新疆;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086
Abstract:As the largest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China,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land of Asia-Europe Continental Bridge and is an important connecting place for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In recent years,Xinjiangs economy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steadily,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statu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Xinjiang in 2018, and hopes to b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Provide a decision reference.
Keywords:Xinjiang;Environment;Pollution
目前新疆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的騰飛而發展迅速,但環境污染問題也隨著發展而越來越被凸顯,大氣環境污染、水環境污染和土壤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政府也隨之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1]。本文主要從水環境、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三方面對2018年新疆各行業共計400家重點排污單位的排污達標狀況進行分析,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數據參考,從而促進新疆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完善。
1 各行業重點排污單位排放達標情況
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主要涵蓋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食品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業等行業。達標率較低的為化學纖維制造業、污水處理廠和醫藥制造業,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總磷和生化需氧量。與2017年相比,油氣勘探和有色金屬開采的達標率提高了20%以上。化學纖維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達標率較2017年有降低,分別降低了19%和33.4%。
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主要涵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業等行業。達標率較低的為農副食品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和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主要超標污染物為顆粒物。較2017年,各行業達標率都有明顯增長,化學纖維制造業、食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都有超過20%的增長。
土壤環境污染重點監管企業主要涵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業等18個行業,其中14個行業達標率都為100%,燃氣生產和供應行業達標率最低,為50%。
2 原因分析
(1)經濟發展模式粗放。由于歷史原因,新疆形成了以能源和原材料加工為主的產業結構,石化、電力、冶金等行業是本地區的主導產業,這些企業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環保設施老舊落后,加上后期環保投入缺乏,導致治污效率低、難以達到穩定的排放,而且缺乏相應的污染應急設施,易發生污染事故[3];
(2)產業結構不合理。近年來,新疆經濟發展迅速,但很多新項目仍以能耗高、耗水量大、污染嚴重的高污染行業為主,目前,由于東部煤電能源基地和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更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呈現聚集化,環保工作的壓力更加突出;
(3)環境污染監管不適應當前需求。為治理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歷年來已對多數重點排污單位進行了環境監管,但鑒于環境管理部門監管能力有限,仍有相當一部分污染源未進行相應的環境監管,同時目前部分企業出于節省污染物運行設施運行經費等原因,對污染物處理設施擅自停運,造成超標排污,而對其的環境處罰措施遠低于其污染成本,達不到應有的監管效果。
3 建議措施
建議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能,淘汰落后低效的產業。對于新建企業應嚴格按照環保相關規定審核,對于老舊企業,能進行整改的加快整改措施并進行事后監測監察,對于整改后依然不能滿足排放標準的應及時關停處理。
鑒于新疆地縣級環保部門人員短缺,相關資金不到位,環境監管能力薄弱,應加強對基層環境污染防控機構的建設。建立專項環保資金,使各級地方環保部門在財力、物力等方面得到保障[4]。強化人員的調配,增加技術人員的儲備,充分發揮基層環保機構快速靈活的作用。同時在地方立法中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和執法經驗,嚴懲非法排污者,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問題[5]。
持續加強環境監測和監督能力建設。受地區經濟、各地環境條件等原因限制,新疆各地州市環境監測能力發展十分不均衡,部分三級監測站甚至缺乏常規項目的監測能力。應當在監測能力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對各級監測站進行人員實訓考核,并補充基礎監測設備。在環境督察上要切實強化現場環境聯合執法檢查。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污設施、超標排污等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要進行事后督查;同時還應對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開展旅游、違規采礦等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重點查處;加大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帕孜麗婭木·木力提江. 新疆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研究[D]. 新疆:新疆大學,2016.
[2]潘家華.從生態失衡邁向生態文明: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綠色轉型發展的進程與展望[J].城市與環境研究,2018(04):3-16.
[3]李慧鳳.中小企業環境污染及治理模式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4):18-19.
[4]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N]. 天津日報,2018-11-06(009).
[5]鐘永森.基層環境監察執法效能現狀及提升對策[J].低碳世界,2015(01):3-4.
收稿日期:2019-07-20
作者簡介:宋志超(1989-),男,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