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秋
[摘要]通過對龍勝芭蕉芋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選用良種、地塊選擇、整地開廂、種子處理、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病蟲鼠害防治、采收與留種等方面總結芭蕉芋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芭蕉芋產量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芭蕉芋;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2[文獻標識碼]B
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全面打贏產業扶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廣西龍勝縣因地制宜著力發展芭蕉芋產業,并將芭蕉芋種植作為扶貧重要產業來扶持,在2017-2019年精準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實施方案中規定,凡種植芭蕉芋667m2以上,每667m2補貼500元,每戶最高補貼2000元。在政府財政扶持下,群眾紛紛種植芭蕉芋,種植面積達533hm2。但至今仍存在栽培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產量低(僅達15000~22500kg/hm2)、品質下降,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為促進芭蕉芋產業健康發展,當務之急必須制定規范、科學、適用的栽培技術標準,才能提高產量和效益。現將芭蕉芋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芭蕉芋獲得高產的前提。因此生產上應該根據當地的栽培條件、氣候特點選擇適宜本地的優良品種,才能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目前主推品種有紫葉紅花芋和綠葉紅花芋。
2 地塊選擇
選擇適宜的栽培地塊,是保證芭蕉芋獲得高產的關鍵。芭蕉芋雖是適應性廣,不擇土壤,粗生易長,海拔高低都可以種植,但要取得高產優質,宜選擇陽光充足、向陽避風且排水良好的地塊,尤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中性偏酸且富含有機質和腐殖質的沙壤土為最佳。可在緩坡地、山坡地、谷地、稻田等大片種植,也可在房前屋后、園邊路旁、山邊溝邊等田邊地角零散種植。
3 整地開廂
芭蕉芋根系發達,分布在10~20cm的耕作層,因此耕作深度應在40cm以上。選好地塊后在冬季進行深耕30~40cm,以促進土壤熟化、破碎,利于保水保墑,提高土壤肥力。播種前3~5d結合整地施有機肥30t/hm2,鈣鎂磷肥1500kg/hm2作基肥。整地時要求做到深耕,并將土塊打碎耙平,肥料均勻不露土面,以利于播種和出苗。平地、水田按南北向開廂,坡地沿等高線80cm開廂,長度依地塊的長度而定。宜做高畦,畦高30cm以上,單行種植的廂寬80cm,雙行種植的廂寬110cm,溝寬30cm,四周開好排水溝,防止積水。
4 種子處理
生產上采用塊莖作種繁殖。選種芋時要選個頭適中、根多、種芽完整粗壯、稍帶紅色、新鮮飽滿、無病蟲害塊莖,以單個重50~100g為好。如果預選種子較大,可將它切成小塊,每塊帶2~3個芽眼,傷口處抹草木灰消毒封口,然后用50%多菌靈WP500倍液噴灑于種子上,晾干后即可播種。
5 適時播種
芭蕉芋是喜溫光作物,春季氣溫回升,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即可種植,宜早不宜遲。種植芭蕉芋時,在開好的廂面打穴種植,播種深度8~10cm,種芽朝上擺放,并用手壓緊種芋四周的細土,之后蓋土,蓋土深度以使種芋不外露為宜。由于芭蕉芋分株能力強,種植時需保持適宜的行株距,以保證植株的通風透光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也可防止后期徒長倒伏。在較肥沃的地塊,行株距80cm×80cm為宜,一般地塊行株距70cm×70cm,種植密度為1.5~1.95萬株/hm2,用種量3000~4500kg/hm2。當土溫達16℃以上時,芭蕉芋開始萌芽,播種后20~30d即可出苗,但若遇干旱,應及時澆水保出苗。在房前屋后、田邊地頭等地零散種植時,要注意多施腐熟有機肥作基肥,種后澆足水。
6 田間管理
6.1 查苗補缺
提高播種質量,保證苗齊、苗勻、苗壯是芭蕉芋高產的基礎。種植后需及時查苗,如遇特殊情況缺苗斷壟嚴重,要及時補苗。
6.2 中耕培土
出苗后,根據田間情況適時進行除草,避免雜草與芭蕉芋爭奪養分和空間,整個生長期需進行中耕培土2~3次,并將畦溝泥土培上廂面,利于芭蕉芋塊根生長。中耕培土時,根據芭蕉芋地下莖的生長特點,前期宜適當深些,后期淺些,為加快塊根的分生和膨大和防止倒伏,最好在根部進行培土。
6.3 肥水管理
芭蕉芋對肥料有較大的需求量,科學施肥是確保芭蕉芋高產的有效措施。根據芭蕉芋生長前期生長緩慢、后期生長較快的特點,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要合理追肥。視苗情,結合第一次中耕培土追施提苗肥,每株施30g尿素距芭蕉芋根部10cm處;開花前結合第二次中耕培土第二次追肥,施45﹪硫酸鉀復合肥800~1000kg/hm2,施肥時將肥料均施于根部兩側,以利于養分充分吸收和植株均衡生長,促進地下莖根的快速膨大。同時要做好芭蕉芋生長期的雨季排水防澇工作,田間積水易導致水漚爛根死苗。進入8月份以后,如天氣持續高溫少雨,最好能用玉米秸稈、雜草等覆蓋廂面,防止嚴重干旱而影響植株生長。
對芭蕉芋進行追莖肥、除老葉的同時適時抽除花序軸,使養分集中供養地下莖的生長,增加產量。
7 病蟲鼠害防治
芭蕉芋的病害主要有芭蕉芋瘟、芽腐病、莖腐病、病毒病和銹病。蕉芋瘟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芽腐病、莖腐病用75%百菌清WP600倍噴霧防治;病毒病用10%病毒靈WP500倍液,或病毒A500倍液噴霧防治;銹病可用15%粉銹靈WP1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蕉苞蟲,前中期蚜蟲發生時,用50%抗蚜威WP3000倍液,或10%吡蟲啉WP600倍液噴霧防治;蕉苞蟲用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噴霧防治,零星少量發生時可人工摘除;全生育期都要加強田間鼠害防控,減輕損失,常用80%敵鼠鈉鹽粉劑和7.5%殺鼠迷水劑拌于谷物制成毒餌投毒滅鼠。偶有地老虎吃根,可用煙骨泡水于傍晚澆灌根部。
8 采收與留種
12月至次年1月,芭蕉芋地上部分出現枯蕉,基本停止光合作用,此時為最佳收獲期。采收時割除芭蕉芋地上莖葉,挖出莖根,剔除泥土須根,洗凈即可進行加工銷售。
生產上龍勝縣一般采用就地保種繁育技術:在芭蕉芋枯苗前選擇植株長勢好、健壯、較整齊、無病害的地塊留作種芋地。在12月下旬或次年1月上旬,視冬季氣溫情況,適時割除芭蕉芋地上莖葉,并將它覆蓋在越冬留種地塊,也可用其他秸稈、干草和稻草覆蓋,厚度為15~20cm;1~2月氣溫低于0℃時,應加蓋薄膜保溫防凍;待春季氣溫升高,塊莖即發芽生長成為種苗。
參考文獻
[1] 龍勝各族自治縣農林水利局.芭蕉芋栽培技術[J].廣西農業,1959(09):20-21.
[2] 朱邦長.高產飼料——芭蕉芋[J].貴州農業科學,1982(04):68-69.
[3] 費倫敏,嚴再蓉,黃有志.黔西南州芭蕉芋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0(12):1632+1640.
[4] 歐珍貴,楊龍,羅春芳,等.貴州芭蕉芋生態生產技術[J].農技服務,2019(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