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若 宋秋前 孔云



[摘要]通過對舟山市冊子島等6座海島的海島家長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海島家長教育素養現狀。以提升海島家長素養、提高海島家長教育水平、建立融洽家庭關系、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為主要目的,結合主要存在的問題以及一些文獻,提出相應對策,彌補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不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
[關鍵詞]海島教育;家長教育;舟山市;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海島家長教育素養是以海島家庭模式為背景,針對家長的教子技能和自身修養所展開的,其內容包括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的態度,遵循的教育理念以及對孩子的期望值。它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海島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除此之外,海島家長教育素養的提高,不僅對海洋文化的傳承有幫助,還對海島人民素質的提升有著重大影響。
國家教育部2012年頒布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同時,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也意味著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應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精力。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成長十分不利,缺失這一環,孩子的人生便不是完整的。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上出現問題基本上都是缺少了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愛和教育。海島家庭在某種程度上跟單親家庭十分類似,很多時候父母有一方都很少陪伴在孩子身邊。而相對單親家庭而言,社會對海島家庭的研究還比較少。
家長教育素養作為家庭教育的中心環節,應當引起重視。當前我國的海島家長教育還處在萌芽階段,家長教育素養有待提高,出現了眾多問題:家長思想覺悟不夠高、家長教育的實踐種類單一化、海島家庭大多為海員家庭,家長容易出現海員的不健康心理:自卑、孤僻等。此外,我國關于家長教育的理論研究不夠透徹,相關可參考的資料較少,海島家長教育的研究近乎沒有。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持,海島家長教育在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圓滿地解決當代海島這些問題,提升海島家長素養、建立融洽家庭關系、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成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2 調查設計
2.1 調查對象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冊子島、蝦峙島、六橫島、岱山、桃花島、螞蟻島這6座海島上的中小學家長。
2.2 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問卷是經過前期調研、訪談及資料參考得來。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思路如下,將家長教育素養分為:對教育的認識、教育子女的態度以及遵循的教育理念這三個維度。問卷編寫初期,通過觀察法和深度訪談法了解部分海島家長的現狀:舟山市海島家長學歷普遍不高,海島家長中海員家庭比例較高,這些海島家長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屈指可數。除此之外,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主要在吃飯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交流,容易造成矛盾。大部分海島家長將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長大了走出海島見識外面的世界或者學習足夠的知識投身海島建設中,回報海島。基于之前的觀察與訪談,本研究小組更具針對性地設計了本次調查問卷的問題,提高問卷的有效性。
本調查問卷由卷首語、指導語、主體部分組成。主體部分指的是題目和答案兩個部分。本問卷具有普遍性:題目中所出現的情境是在大多數海島家庭中發生的,并不是個例;相關性:問卷中的題目與調查目的直接相關。
為了使此次問卷結果更加真實客觀,研究小組在正式發放問卷之前,進行了小范圍的訪談,通過訪談的結果進一步修訂已經設置的題目,并且針對之前沒能發現的狀況進行補充。
2.3 問卷調查的實施
由于舟山市海島數量眾多,問卷發放和回收的工作量較大,本研究直接選取了冊子島、蝦峙島、六橫島、岱山、桃花島、螞蟻島這6座海島作為發放問卷的地區。考慮到海島家長較為分散,于是采用海島學校開展家長會的方式讓家長集中起來填寫問卷或者采取讓學生帶回家由家長填寫再回收的方式。問卷上設置小標記,確保問卷的真實性。除此之外,有些海島基礎教育比較落后,當地海島居民選擇讓孩子在島外上學,一周回島一次,例如螞蟻島,島上的居民會選擇讓孩子去就近的沈家門讀書。因此調查研究小組也將問卷發放給了沈家門學校的部分海島學生,讓他們帶回家給家長填寫。
本研究采用的是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先把研究對象按照“孩子就讀學段”分層。然后在每一學段中抽取學校。最后將問卷對象選擇為二年級、五年級和八年級的家長,采取班級隨機抽樣。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53份,有效回收率92.2%。問卷回收后,對發放的問卷進行檢查、編碼和錄入的工作,在此基礎上運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2.4研究結果分析
經過調研發現目前舟山海島家長教育素養現狀,具體闡述如下:
2.4.1 近八成海島家長注重通過家務勞動培養子女的家庭責任感和義務感。做家務不僅僅是子女參與家庭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培養子女家庭責任感和義務感的實踐。調查發現78.7%的海島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7.2%的海島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10.5%的海島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忙,做家務浪費時間”,只有3.6%的海島家長認為“做家務是女孩的事情” (見圖1)。由此看來,大多數海島家長已經改變了“做家務是女孩的事情”的老舊觀念,意識到通過家務勞動可以培養子女的家庭責任感和義務感,反映出海島家長教育觀念上的進步。
2.4.2 海島家長陪伴子女時間少,尤其是父親。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舟山市已經有男性海員5萬人,近3萬個船員家庭,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由于船員特殊的工作時間,船員家庭長期以來,父親在外,子女容易出現自閉、自卑、孤僻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本研究發現海島家庭中海員比例比較高,尤其是岱山,在6座海島中海員家庭比例最高,為45.7%。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 辦好教育不僅要關注受教者,也要關注施教者。家長作為除教師外和孩子接觸最多的施教者,他的教育素養應該被關注,而海島地區受到地域的限制,教育發展緩慢,因此海島家長教育素養應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2.4.3 海島家長管理子女學習時間少且管理方式不合理。中小學正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此階段家長應該陪伴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是調查發現11.6%的海島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隨孩子自己安排,51.7%的海島家長僅僅是督促孩子自己檢查作業,20.6%的海島家長會讓孩子先檢查一遍作業,自己再檢查一遍,16.1%的海島家長會代替孩子檢查作業(見表1)。此外調查還發現,不同的年級的調查數據間有明顯差異。二年級只有32.6%的學生家長會幫助學生檢查作業,五年級的學生家長中有42.7%的人會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可能是由于海島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八年級的學生家長只有16.1%的人會幫助孩子檢查作業。理論上來說,低年級學生正是培養書寫認真、規范的黃金時期,家長應該多多配合檢查作業,檢查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查漏補缺,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年級升高,學習更多靠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自主學習的能力。調查的結果卻與理論相反,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順序性,因此海島家長在管理子女學習的方式上要作出相應改變,更好地符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2.4.4 海島家長信任教師,部分家長過分依賴教師。 “當你在教育孩子遇到困難時,您第一個會選擇求助的對象是誰?”面對這樣的問題,43.2%的海島家長選擇向教師求助,20.6%的海島家長選擇向親人、朋友求助,18.3%的海島家長選擇向網絡求助,11.4%的海島家長會選擇向書籍、報紙求助,6.5%的海島家長選擇向專業人員求助(見圖2)。調查再結合海島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哪種文化程度,哪種職業,當教育孩子遇到問題時,求助教師都是首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教師具有專業的教育教學知識,其次教師對孩子的了解程度比較深,最后教師和孩子溝通的機會比較多。家長信任教師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依賴,在和家長的訪談中了解到,有部分家長過分依賴教師,孩子教育出現問題就認為是教師的責任。
3 對策研究
家庭教育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既受到外部壞境的影響,其內部因素之間又相互制約、共同發展。本次調查,我們對舟山市海島家庭教育的教育態度、教育方式等幾個基本維度進行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使得海島家長教育素養有了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家長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入,并且缺乏一定的教育技巧。海島家長教育存在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教育管理方式不合理、教育理念單薄等問題。要進一步提升海島家長教育素養,本研究提出以下三點對策。
3.1 線上線下相互聯動
目前海島家長教育和其他地區的家長教育都以線下的教育活動為主。例如學校舉辦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這樣的方式單一而低效。因此本研究鼓勵學校或者社會開展提升家長教育素養的專業課程,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問題。考慮到海員家庭在海島地區占比高,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到指定地點參加課程學習,因此本研究指出線上線下相互聯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將網絡學習與家長教育素養內容相結合,開發在線課程,為廣大海島家長提供短、頻、快的學習需要,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2 培養人才提升素養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在經濟、政治方面都穩步提升,但在家長教育素養方面重視不夠,使得目前我國家長教育素養專業體系已經教育模式的開發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本研究建議國家和社會應該重視家長教育素養的提升,在師范專業或者師范院校可以開設家長教育素養培養的相關課程,該課程應首先在海島地區周邊的院校實施。例如舟山,可在浙江海洋大學內新增家長教育專業,師范生可與海島家長進行一對一幫扶,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此外相關高校學生可以與中小學和社區展開合作。
開展社區教育服務活動。目前社區家長教育缺乏主動性,在絕大部分社區中社區家長教育的理解滯后,少數開展家長教育的社區也是和機構合作或者借助其他平臺。因此國家可以指定相應政策法規來支持社區教育,在節假日和雙休日,各高校也可以組織師生開展家庭教育咨詢活動。
坐診式咨詢。在學校家長開放日時,組織專業教師為學生家長進行免費家庭教育咨詢,指導、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定向式答疑。開通心理咨詢直播熱線。以高校心理教師為主,定期指導,解除家長家庭教育的心理困惑。
3.3 家校合作助力發展
教育子女并不只是學校、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家長的職責。本研究發現海島家長過渡依賴學校教師。因此我們要深化拓展家校聯系,各地中小學要加強家校聯系工作,以重要節日節點、傳統節慶等為契機開展教育素養必修課,同時針對各地不同的文化習俗,各地中小學,以舟山市中小學為例,可以組織團隊編寫地方民俗、育兒科學等相關宣傳冊子,并向學生、家長進行宣傳。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劉艷晴,韓駿,李艷薇,等.基于內容分析視角的國內家長教育研究現狀綜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5):70-72.
[3] 周彤,柏瑩.新媒體下幼兒家長微信學習平臺的建設與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4):87-89.
[4] 許平,胡君.基于移動終端的社區家長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2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