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婷 朱麗珂 王明輝


[摘要]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礎環節,為了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為教師、學校、社會提供參考依據,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最終發現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狀態喜憂參半。
[關鍵詞]小學教師;幸福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與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職業幸福感的追求日趨增大,引發了廣大學者對職業幸福感的調查研究。學者之所以選擇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從社會意義上來講,教師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關乎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國家的興衰,它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從社會分工來說,教師對腦力與體力的要求都較高,最能代表千千萬萬不同的職業,也最能反映社會問題。
小學教師在我國教育行業占據較大比重,但是社會上對小學教師的關注卻極少。為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反思自己,也為政府、教育部門開展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展開此次調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課題組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性別、年齡、教齡、學科等的基本信息,第二板塊是和影響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的相關問題,主要涉及社會、學校和教師自身三個層面。我們隨機抽取舟山市小學教師,共計發放55份問卷,其中收回問卷51份,問卷回收率為92.7%,有效問卷為47份,有效問卷率為85.5%。回收的問卷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及分析
什么是職業幸福感?對于教師來說,職業幸福感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感到滿足,職業理想是否可以得到實現,自身的潛能是否可以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個人素養是否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是否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得到一種快樂的體驗。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舟山市小學教師進行抽樣調查,收回問卷之后進行數據分析,并從性別、年齡、學科、職稱、社會價值導向、薪資待遇、人際關系等方面,分析客觀因素對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3.1 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總體現狀
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整體狀況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給自己的職業幸福感打分時,平均分為7.6分,在滿分為10分的情況下,這個分數顯然不高。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影響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也是多樣的,性別、年齡、學科和職稱這些非可控因素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調查結果顯示有2位老師給自己的職業幸福感打了5分,3位老師打了6分,占總體比值10.7%。其中描述統計量表顯示,職業幸福感分值的標準差為1.0214,這說明不同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差距較大。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綜合評價,我們研究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為了能夠了解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逐步分析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從而在理論層面研究改善現狀的方法,為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管理依據。
3.1.1 不同性別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狀況。在被調查的教師中,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3分,低于總體平均分;而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6分,比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要高。從數據中可以看到男性教師的幸福感有5分的低分,而女性教師則有10分的高分,說明女性教師更容易在小學教師這份職業中獲得幸福感。
3.1.2 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5~35歲的教師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8.1分,這個年齡段的教師剛入職,對小學教師這份職業滿懷憧憬;36~45歲的教師這樣幸福感平均分是7.3分,中年教師處于職業倦怠期,容易受到職場和家庭的雙重影響;46~55歲的教師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6分,這個年齡段的教師處于工作穩定期。由此可見,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3.1.3 不同學科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狀況。分析問卷可知,小學語文、數學和英語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分別為7.7、7.7和7.6分,其他科目(包括音樂、美術、科學、體育等)的教師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3分,語數英三門學科差異不顯著,但是和其他科目之間差距較大,就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結構而言,語數英屬于主科,而其他則屬于副科,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相對更重視主科,主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更高些。
3.1.4不同職稱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狀況。小學高級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5分,小學一級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7分,其他職稱的教師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7.5分,總體而言,職稱之間的幸福感差異顯著不大,處于職業上升期的一級教師職業幸福感比高級教師和普通教師要高一些,高級教師處于職業穩定期,而普通教師則有一定的升職壓力,想要爭取評上更高的職稱。
3.2 影響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一道多選題“你覺得影響你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選項涉及社會、學校兩個層次的可控因素,通過統計每個選項的個案人數與占比情況,與幸福感分數進行交叉制表比較,分析這些因素對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比重,數據分析見表2。
由表2可知對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最大的是薪資水平,個案占比達76.6%,其次是社會價值導向和管理制度,個案百分比均為70.2%,學生素質水平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也很大,最后是由師生關系、同事關系等組成的人際關系,而新課改造成的影響較小,故不做具體分析。
3.2.1 薪資待遇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覺得薪資待遇會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個案數為36,占比76.6%,絕大多數教師覺得薪資水平會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教師職業幸福感與薪資待遇成正比,對現有工資待遇比較滿意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值明顯高于不太滿意的教師,但是總體滿意程度偏低。
3.2.2 學校管理體制對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覺得學校管理體制會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個案數是33,占比70.2%,有過教育工作經歷的人都知道,學校體制過分強調管理內容的統一性和評價方式的單一性,這就限制了教師對學校管理的參與權與知情權,也束縛了教師在管理方面創新思維的發展。
3.2.3 社會價值導向對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覺得社會價值導向會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個案數為33,占比70.2%,和學校管理制度同比。社會對教師越認同,教師的社會地位就升高,教師更能實現自我的價值,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隨之提高。
3.2.4 人際關系對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和同事關系,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選擇“師生關系”和“同事關系”的個案數分別為28和19。人是感性的動物,人際關系的好壞會影響教師的情緒,也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4總結與建議
4.1 總結
經過對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舟山市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狀態是喜憂參半的,教師角色的多樣化決定了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的多樣化。身處社會這個大背景下,社會正確的價值導向承認了教師的社會地位,提升教師的社會存在感,使得教師更可能地實現自我價值;薪資待遇作為最直觀的反應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對小學教師的工作動力影響最為直接;在人際關系這張錯綜復雜的網中,教師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并且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系;教師這份職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素質水平也有差異,教師的任務就是護送各不相同的人前往下一個人生階段,當任務順利完成且得到認可時,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便會得到提高。
4.2建議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精神創造。”既然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對教師的職業生活和教育質量都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使小學教師獲得更多的職業幸福感呢?
4.2.1 提升專業素養,展現高素質底蘊。首先要提高師德修養,增強人格魅力。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小學生身心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模仿,教師作為兒童的主導教育者,不僅要教授專業知識,更要注重潛在的“隱形學習”,以身作則,感染他人。小學教師的努力不會立即見效,但這是一種潛在的付出,只有把學生的快樂成長當作自己努力的目標而不是獲得利益的手段,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才能有所提升,這是一份需要用良心去考量的職業,也是展示教師高素質底蘊的職業。然后要鉆研教育知識,提高教育能力。專業知識,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才能準確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及時做出調整,并且給與恰當的評價。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教師應用各種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各方面都有所進步時,教師會發現自己和學生在共同成長。
4.2.3 建立良性的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首先要形成“態度、能力、實效”三位一體的評價機制。在以往的教師評價中,比較多的是將教師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幾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做出對教師的獎勵與處罰措施,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對教師的評價應注重評價后的改善,而不是評價結果,將教師分為三六九等是沒有用的,評價的意義在于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對教師提出改進意見。評價內容也不能局限于班級的成績,在教師的工作評價中,應該既有工作數量、工作指標等評價,又有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績效的評價,形成“能力、態度、實效”三維一體的評價機制。此外,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給我們啟示,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針對這些差異性,更加公正客觀地評價。
4.2.3有效處理多方關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也由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構成,而教師在這些人際關系中的互動則形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校園文化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為教師的工作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大家相互交流成果,分享經驗,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工作環境的和睦自然能增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在同事關系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虛心求教;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時刻謹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潛能都是巨大的;在處理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互尊重,教師在指出學生錯誤與缺點時,應該注意場合與方式方法,同時也要傾聽家長對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總之,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的塑造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學校和社會應該更關心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幸福狀態,使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真正體現出陽光的一面,教師、學校和社會三股力量需要擰成一股繩,是提高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關鍵,也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必行之策。
[參考文獻]
[1] 瑪依拉·麥麥提依明,胡粟秀.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西部教育,2019(03):104-106.
[2] 黃瑞娟.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要素分析與行動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78.
[3] 韓春玲.淺談如何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J].學周刊,2018(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