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 肖黎 李威 羅蕊婧 李旺
[摘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重點探討了湖南省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根據湖南實際提出了湖南省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對策: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品出口;加大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政策支持;培育“湘”字號產品,提高國際影響力;實施市場多元化,分散市場風險。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SWOT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
1 湖南省農產品貿易現狀
湖南省農產品資源豐富,產量大,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湖南省農業穩步發展,在價格和數量上持續增長。湖南省農產品出口市場較廣,且出口市場非常集中,出口依賴很大。2017年,我國GDP實現了8.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了6.5千億元,同期增長3.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7.9%。2017年,湖南省GDP達0.3萬億元,第一產業凈值增值為0.36千億元,上漲3.5%。2018年湖南省一至三季度GDP累計值為25321.58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1%,增速3.9%,與上年同期持平,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0%,拉動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2017年,湖南省GDP占全國GDP的4.2%,第一產業占比5.64%。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占GDP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產品進出口方面,2017年湖南省農業出口總值為0.21億美元,進口總值為1.0078億美元,進口與出口在全國的占比不到0.05%,2018年一至三季度的全國進出口總額為0.3萬億美元,出口總額為18266.5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6052.8億美元,湖南省2018年前三季度農業進口總值為1.44億美元,湖南省農產品進出口對全國農產品進出口貢獻很小。
全省農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額為0.16億萬美元,同比增長25.18%,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金額的85.86%。加工貿易出口2779萬美元,同比增長31.23%,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金額的14.14%。其中:來料加工出口791萬美元,同比增長87.17%,占比4.02%;進料加工出口1988萬美元,同比增長17.27%,占比10.12%。
2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優勢與劣勢
2.1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優勢
2.1.1 自然資源優勢。湖南省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口為1686.3萬人,是湖南三大產業從業人口最多的產業。湖南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平均溫度也不至于太冷適合農作物生長,熱量資源多日照時數長,湖南省年主要城市和農作物產區平均溫度在17.2℃~18.4℃之間分布,光照充足,湖南省糧食播種面積達4978.9千hm2其中稻谷播種面積為4238.7千hm2占據絕大多數,有效灌溉面積達3132.17千hm2。湖南省境內河流數量多且主要以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洞庭湖水系構成,流經全省主要城市和農作物產區,水資源豐富,年平均降雨量1439mm,方便利用的地表水資源總量1906億m3。
2.1.2 交通發達。到2017年底,運輸、倉儲、郵政服務的總規模為1494.96億元,比上年增長6.2%。湖南省公路總里程239723.816km有14554km的里程增長,增長率為 0.61%。其中高速公路同比增長5.57%,在2017年內年增長了6.45% 的一級高速公路,二級高速公路總里程增長了2.19%,一級和二級高速公路占公路總里程比上年提高0.26%。道路結構優化程度增加。全省公路水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完成22.14億t、3487.61億t。2017年全省農村公路里程202098.253km,同比增加1090.79km,增幅0.54%,通過對農村公路的建設和維護,更加方便了農產品的運輸。
2.1.3 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從農產品市場需求規模來看,湖南省本地的農產品在本地進行銷售具有很強的優勢和良好的市場前景。2017年全省居民消費為13283.88元,以上一年指數為100,2017年居民價格消費總指數為101.4。這反映了居民消費單位產品價格較上一年略微增加,物價平穩上漲。同時,在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依然占據較大的比重,因此可以看出, 目前全省對于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仍然維持著較大規模并保持著一定速度的增長。
2.2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劣勢
2.2.1 規模小。從農業的排名來看,湖南省的豬肉產量434.80萬t全國第三名、茶葉18.60萬t全國第五名、煙葉產量23.13萬t全國第四名、柑橘496.95萬t全國第二名、淡水產量269.57萬t全國第四名,稻谷產量2602.30萬t全國第一名,油菜籽210.57萬t全國第三名,農業生產總值達3255.11億元,全國第六名。從全國的農產品排名來看,湖南省在一些農產品生產總量上具有優勢,但是從人均資源和農產品生產技術等一些方面湖南省并不占有優勢,2016年農產品出口額僅占全省出口額的5.72%,已經不是出口的主力軍。從2014年以來農產品出口額和出口比例逐年遞減,農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額從總體來看逐漸減少,湖南省農產品出口額相對湖南省的農產品生產總量和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生產要素投入來說仍明顯偏少。
2.2.2 產品技術含量低。湖南省的農產品出口,主要是豬肉及雜碎、茶葉、柑橘等初級農產品的出口,這些產品依然存在技術含量低、加工產品附加值少等現象,是需要初級農產品或粗加工的一些商品,且大多是比較傳統的農產品,僅有一小部分為創新產品,很難適應國內外市場越來越高的需求。
2.2.3 產品結構不合理。生豬等畜產品和柑橘、稻谷、茶葉、煙葉等農產品的出口幾乎占了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大部分。湖南農產品出口最多的前三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美國、韓國,其中出口到香港地區的農產品占總出口比例的25%,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以茶葉為主,占湖南省農產品出口地區比例的14%,出口到韓國的農產品占總出口比例的4%。這種靠單一農產品出口或者說出口單一地區的政策來支持出口的模式風險非常大,一旦遭遇市場變化比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等環境變化,勢必會影響農產品出口,發生家畜疫病或遇到強勁的農產品出口競爭對手時,湖南省的農產品整體出口形勢將發生很顯著的變化。
2.2.4 產業化程度低。農業產業化的大型企業所經營的業務是促進農業相關上下游企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載體。2016年,湖南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人達到1.35萬億元,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加工能力、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同時,湖南省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豐富,如“安化黑茶”“寧鄉花豬”“江永香柚”“炎陵黃桃”“永州異蛇酒”等,現在有一批類似唐人神、臨武鴨、陳克明面等品牌。然而,大多數品牌的農產品,在農產品市場上的低影響和低市場份額的問題等并沒有根本改善,相對于國內和國際的農產品,湖南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
2.2.5 存在綠色貿易壁壘。湖南農產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較多,但出口額超過 100 萬美元的國家或地區占出口國家和地區的一半不到。以韓國、日本為主的東亞地區、以美國為主的美洲地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新加坡為主的東南亞地區為主要的出口市場,由于對農產品進出口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檢驗和國際農產品安全問題在公眾眼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對食品包裝和質量標準的要求高的發達國家政府推廣綠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農產品是否符合綠色和安全標準在進口程序中也是必需的。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實行嚴格的檢疫和衛生制度,來自湖南省的農產品因有害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在出口上面臨索賠的境地。
3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機會與威脅
3.1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機會
3.1.1 互聯網。“互聯網+農業”是農產品貿易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宣布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互聯網技術推進農產品產業升級,帶動農業的發展。2018年也有大型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農業領域,騰訊公司于2018年4月1日宣布真正啟動運轉人工智能生態鵝廠;11月20日,京東也宣布“AI養豬”,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了包括養豬場溫度、濕度,豬的品種、健康狀況等各種數據在內的全套完整數據庫,欲打造“AI養豬”產業鏈;阿里也已將互聯網應用于種植業、養殖業,已完備農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數據檔案生成等性能。湖南省是農業強省,農產品多用于滿足內需,在大數據時代,很有必要響應政策,把握時機推進發展“互聯網+農業”,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創造的外匯收入。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結合湖南省實情,可以將“互聯網+農業”融合一帶一路政策,提升湖南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綜合發展能力。
3.1.2 政策支持。中國的農業地位至關重要,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政策很全面,政府對農業的生產發展持積極態度。2018年我國農業部公布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推動信息化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農村創新創業的重要領域,不斷推進業態和模式創新,在品種研制、呈現演示、標準化供種、技能輔導等方面,向農民和生產者提供全面服務以及在其他農資供給方面也提供相應服務。湖南省政府于2017年1月17日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開啟現代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試點,每年援助20個縣開啟省級示范建設,激勵農民以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入股,大幅增加品牌農業經濟總量,實現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60%以上。
3.2 湖南農產品貿易的威脅
3.2.1 自然災害。湖南位于江南地區,常年雨水較多,易發生洪澇災害,水稻、棉花、玉米、煙草等農作物所遭影響極大,而這些作物又是湖南省的主要農作物,早在2013年,湖南省受洪災澇災的農作物面積逾30萬hm2,絕收面積超6.1萬hm2,湖南省農業經濟流失慘重。在倒春寒時期,也易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溫度低,陰雨連綿,許多農作物的種子不易保存,保存下來的種子質量不是很好,致使農產品質量不高、產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3.2.2 生態環境。湖南省主要供應豬肉、糧食,是港澳地區主要生鮮食品的供應地,但湖南省農業污染較為嚴重,化學肥料氣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農業污染使湖南省發展農業經濟受到制約。并且湖南省地少人多,隨著土地重復利用次數的增加,土地肥力愈趨下降,農產品質量也會下跌,湖南省要重視生態環境問題,認識到其對湖南省農業發展的意義。
3.2.3 市場競爭。湖南省農產品外銷市場不是很開闊,市場競爭力不夠,在我國出口至歐洲的茶葉中,多為散裝茶,種類很多,但知名度不夠。湖南省出口的多為未加工農產品,一旦其他國家在同等條件下,生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產品品質又差不多,湖南省農產品出口會遭遇瓶頸,市場競爭力不足也是湖南省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威脅之一。
4 湖南農產品貿易發展對策
4.1 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品出口
湖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在與其他國進行貿易時,初級產品出口較多,高級附加值產品在出口中占比卻很小,造成了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湖南省的出口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應該因地制宜,對優良農產品的品種進行強化,對烤煙、豬、茶葉、柑橘等在國際市場上極為受歡迎的產品進行深加工,爭取在國際市場這個大蛋糕中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塊。與此同時,與地區性資源進行協商,對市場需求進行引導和幫助,為農產品項目的加工吸引更多的企業,完善湖南省農產品的產業鏈,湖南省的重心不僅僅在發展農產品出口方面,還應加大創新力度,加大對農產品科研方面的支持,研發更多具有特色的產品,精化加工程序,提高出口競爭力。
4.2 加大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政策支持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農產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各國的關稅壁壘、貿易壁壘、反傾銷策略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湖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政府應該重視對農產品方面的政策,加快相關體制改革。對企業參與農產品的深加工的情況進行鼓勵和支持,對農產品出口進行相應的補貼,在發展基礎產品的同時追求競爭優勢,擴大農產品的出口;在農產品的監管方面,應該制定一套嚴格的出口檢測標準,使其與國際市場農產品檢驗標準相接近,減輕各國的壁壘政策帶來的影響。農業產業化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其滲透面非常廣,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各級政府應該共同協作,培育農產品加工基地,擴大出口規模,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使湖南的農產品能在世界上持續、綠色地發展。
4.3 培育“湘”字號產品,提高國際影響力
湖南省出口世界各地的農產品很多,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考慮而言,與農業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稱,在世界上有名的產品少之又少。如今,產品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日漸激烈,湖南省只有大力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湘”字號產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加強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重點突出具有特色的產業結構,發揚創新精神,打造越來越多的“湘”字號產品。同時,加大對龍頭企業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借助“互聯網+”,使湖南的農產品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熟知,為出口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4.4 實施市場多元化,分散市場風險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局勢下,湖南省必須分散市場風險,積極實施市場多樣化戰略。在國際市場的貿易中,由于目前農產品的商業摩擦現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而湖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市場相對其他省份和國家而言非常集中。因此,其他國家的技術壁壘、反傾銷等限制農產品進口的策略就很容易使湖南省的農產品出口受到限制,對農產品出口的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湖南省必須利用自身優勢,既要努力加強與現有市場的合作,也要竭盡所能去開發新興市場,優化出口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 曹秋菊,戴姣.湖南省茶葉出口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4,21(01):27-31.
[2] 李菁,張康慷.中俄農產品貿易的SWOT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32):101.
[3] 李宗晶. 黑龍江對俄羅斯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對策研究[D].泰安:東北農業大學,2014.
[4] 譚沖.“互聯網+”與農業[J].共產黨員,2016(8):52-53.
[5] 曹鑫龍. 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中國對東盟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5.
[6] 孫博健.湖南省農產品出口現狀分析與及解決方案[J].現代經濟信息,2017(20):476-477.
[7] 張暉.提升我國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6(04):119-121.
[8] 易澤夫,楊韶紅,鄧清林,等.湖南省農產品質檢機構能力驗證工作分析及發展建議[J].湖南農業科學,2018(03):98-102.
[9] 謝子維. 湖南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品牌營銷對策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