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行
[摘要]加強農村涉紀信訪工作是新時代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當前農村涉紀信訪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要從緊扣源頭治理、提高辦理質量、解決群眾訴求等方面加強農村涉紀信訪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涉紀信訪;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3[文獻標識碼]B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站在農村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加需要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認真對待,對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堅決制止,以切實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強農村涉紀信訪工作,就是要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營造出一個和諧穩定、風清氣正的鄉村發展環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當前農村涉紀信訪原因剖析
分析農村涉紀信訪問題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1 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原因
一是責任不清晰,“推”出來的信訪。有的信訪問題往往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不是某一個單位能夠獨立解決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鄉鎮(街道)黨委認為只要是上級紀委監委轉(交)辦的信訪件,就應該都由鄉鎮(街道)紀委統一辦理,導致信訪件分流不精準。而鄉鎮(街道)紀委雖然對信訪件中涉紀和不涉紀內容再次分流轉(交)辦,但鄉鎮(街道)其他職能科室則認為既然黨委把信訪件簽給鄉鎮(街道)紀委,信訪人所反映的所有問題就應該都由鄉鎮(街道)紀委調查處理,鄉鎮(街道)職能科室之間存在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導致信訪群眾不信任。二是觀念不準確,“拖”出來的信訪。有的鄉鎮(街道)認為,信訪舉報工作擺平就是水平,不需要真正調查處理,能夠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群眾不再上訪反映問題就算調處完成。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在接到信訪舉報后,有的干部不是及時調查處置,而是應付了事,磨磨蹭蹭,最后使小問題拖大,大問題拖難,難問題拖亂,延誤信訪“案結事了”的最佳處理時機,最后成為疑難復雜信訪。三是調處不到位,“引”出來的信訪。有的鄉鎮(街道)工作人員對信訪工作業務生疏,政策法律知識不精,執行政策出現紕漏,造成工作被動。有的干部習慣于坐在辦公室里向有關人員打打電話了解情況,沒有真正撲下身子開展調查,甚至在發現農村黨員干部存在明顯問題后進行包庇和袒護,即便是對違規違紀問題進行處理,也往往是降格處理或者不予處理,致使群眾喪失在鄉鎮基層解決問題的信心。
1.2 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原因
一是民主決策機制缺位,公開不力引發信訪。雖然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監委形式上成員配備齊全、職責分工明確,但有些村干部沒有認真執行民主議事和決策程序,農村集體事務不愿意向村民群眾公開,更不愿意認真解答群眾提出的質疑,而是搞“一言堂”和“家長制”,導致群眾誤解和不滿。二是“三資”管理混亂,胡支亂花引發信訪。部分農村黨員干部沒有嚴格執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使制度形同虛設,未經集體決策隨意處置集體資產資源、物資采購以務工清單形式違規入賬、領款憑證超額違規提取現金、坐收坐支等明令禁止的行為時有發生,導致群眾信訪。三是農村干部素質不高,任性作為引發信訪。有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在位時不是考慮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而是打著以權謀私的“小九九”,在征地拆遷補償、承攬工程、優撫救助中優親厚友,造成群眾不滿而信訪。有些村干部民主法治意識淡薄,在村重點工作推進中遇到群眾不配合時,不是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而是使用語言威脅等手段打壓群眾,進一步激發信訪矛盾。
1.3 信訪群眾主觀原因
一是信訪不信法。少數信訪群眾認為通過信訪渠道比走法律途徑更直接高效,使許多應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問題也進入信訪。有的信訪群眾不信屬地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和有職有權解決問題的職能部門,只信紀檢監察機關,對本不在紀檢監察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問題,故意扣上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的帽子進行反映。一旦紀檢監察機關告知不能受理解決,就被指責是推諉,甚至扣上“官官相護”的帽子,于是開始重復上訪、越級上訪。二是信上不信下。少數信訪群眾潛意識中對基層干部存在不信任感,認為上訪層級越高,人數越多,給鄉鎮(街道)黨委政府施加的壓力就越大,問題就解決得越快越徹底,利益訴求就越大越有利,于是采用一信多投、多頭信訪等撒網式信訪,導致重信重訪增多,甚至一遇到問題就繞開鄉鎮(街道)黨委政府,直接到上級甚至更高一級的紀檢監察機關“跳高步”上訪。三是信鬧不信理。少數信訪群眾存在“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思想,在利益訴求的驅動下,認為有一定道理就可以隨便亂來,即便沒有什么道理,也可任意而為。少數群眾在信訪時明顯“對人不對事”,信訪動機不純,為達到“放倒”某位黨員干部的信訪目的,一直纏訪、鬧訪。個別老信訪戶更是拿“承諾息訪”作為實現利益交換的手段,甚至反復變卦,從中牟取個人利益。
2 新時代加強農村涉紀信訪工作的路徑探析
2.1 緊緊牽住“三資”這個牛鼻子,在緊扣源頭治理上下功夫
一是扣緊責任鏈條。由于一些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執行又不到位,因此必須從頂層設計科學、管用的“三資”管理制度,壓緊壓實“三資”管理主體責任,清單式明確村報賬員、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村經濟合作社社長、村監委主任、駐村干部、“三資”中心代理會計、鄉鎮(街道)農業分管領導等的職責,以明責促責任落實。二是曬好“三資”賬本。全面規范“三資”信息公開,在做到村級支出由經辦人、證明人、村經濟合作社社長、村監委主任、村報賬員逐筆審核簽字,支出票據由村報賬員、村監委主任、村經濟合作社社長、鄉鎮(街道)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層層審核把關的基礎上,實現村級收支、務工明細等情況在村務公開欄中逐筆逐張逐月徹底公開,并探索運用遠程網絡等平臺,實現村級財務網上同步公開,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三是打準問責板子。對工作落實不到位、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的單位和個人,要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責任追究;對“三資”管理工作主體責任落實不力、管理不嚴、問題頻發的單位啟動“一案雙查”,典型問題要點名道姓通報曝光,以問責推動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2.2 緊緊抓住“掛圖作戰”這個載體,在提高辦理質量上下功夫
一是通過精準分流實現精準調處。按照“誰分管業務、誰負責業內信訪調處”原則,分解落實調處責任,對違紀問題與其他信訪事項相互交織的信訪,按照“先事后人”原則,由鄉鎮(街道)業務分管線組織開展業內信訪調處,在查清事實后,對反映黨員干部應當追究黨紀責任的涉紀信訪事項,分流給鄉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調查處理。同時逐層細化黨委書記、信訪分管領導、業務線分管領導、信訪調處責任人和信訪辦人員的信訪調處及結果審核職責,實現信訪受理登記、分項摘錄、責任分解、問題調查、結果審核和報結答復等全過程均有責任人,并簽字背書。二是通過一案一評嚴把質量關。嚴格審核信訪調處結果,逐件對調查事項是否齊全、問題事實是否查清、合理訴求是否解決和處置結果是否到位等四項內容進行督評,對不合格的全部退回重辦,限期辦結,重新督評。同時,對信訪調處質量督評不合格退回重辦的,開展履職調查,對退回重辦的重點件和退回重辦數量較多的鄉鎮(街道),要開展專項督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通報,直至追責處理。三是通過集中攻堅化解疑難信訪。針對疑難復雜信訪件,還必須凝聚各方力量以集中攻堅的形式進行逐個突破,通過直查快辦一批、會商會辦一批、督查督辦一批、復查復核一批等措施,有效化解以重信重訪以及去省赴京訪為重點的農村涉紀信訪。
2.3 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個理念,在解決群眾訴求上下功夫
一是轉思想,找準問題靶心。要徹底扭轉“重維穩、輕調處”的思想,做到化解矛盾與責任調處并重。一方面,要認真分析群眾的利益訴求,對于合理的訴求及時加以解決,對于反映失實、要求不合理的,耐心細致地疏導;另一方面,要通過分析研判,從問題中捕捉有價值的案件線索進行調處,讓上訪群眾真切感受到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效果,以此提高農村涉紀信訪化解成功率。二是改作風,瞄準責任靶心。牢固樹立群眾意識和“信訪工作無小事”的觀念,以轉作風促化解信訪矛盾的責任擔當,變“上訪”為“下訪”,變“談話”為“交談”,主動下沉到農村基層一線解決問題,切實做到“走進信訪人家里、走進信訪人圈里、走進信訪人心里”,以真情實感贏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三是提能力,對準方向靶心。面對信訪舉報工作的新方向,紀檢監察干部需要了解黨紀政策、法律法規、財務會計、工程施工管理、項目招投標等多領域的知識,需要具備做群眾工作、監督檢查、調查審查等多方面工作技能,以及接待群眾、分析研判、依法化解、應急處置、文字綜合等全方位素質能力。要加強對基層一線干部的業務培訓和實踐鍛煉,著力打造一支會講群言群語、善做群眾工作、能解疑難信訪的高素質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 林涵.農村基層信訪工作創新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2] 唐廣洲.破解基層信訪工作難題的對策研究[D].長沙: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19.
[3] 楊天舉.農村基層信訪工作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