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馨雨 陳西羽 吳濤



[摘要]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之“魂”,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當今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一大難題。地域上鄉村傳統文化缺失傳承者,以致出現千村一面等問題。通過對鯉魚山村的特色田園鄉村設計規劃與營建,發掘、歸納整理進而凝練村莊地域文化,在特色文化傳承與發展方面提出鯉魚文化、鄉土歷史文化、特色田園文化等。總結出地域文化在鄉村風貌重塑中的轉化與應用途徑,對當下蘇北經濟欠發達區域類似的鄉村振興提供借鑒。
[關鍵詞]地域文化;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風文明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鄉村振興的熱潮下,鄉村建設運動興起,面對城鎮化的沖擊與被動賦予的商業屬性,鄉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未能得到發掘與發揚,鄉風文明建設活力不足,文化景觀設計趨同。這就需要設計者充分發揮鄉村地域文化的特色屬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結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構建傳承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的新載體。
1 特色田園鄉村的地域文化概述
1.1 鄉村規劃設計中地域文化的內涵
鄉村是地域特色和鄉土文化的載體。挖掘地域文化以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規劃設計與營建的重要目的之一。地域為人提供特色的自然資源與地理條件,聚居于特定地域中的人與周圍事物和人發生廣泛的社會聯系,在長期的生活發展中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民俗文化影響、改變著地域特征,形成地域獨特的鄉土歷史與文化。地域文化傳承著鄉土歷史文化也孕育出當代特色的田園文化,其落實與發展是鄉村得以形成地域凝聚力、地方特色記憶點,發展鄉村旅游田園產業,走進鄉村新時代的原動力。
1.2 特色田園鄉村的內涵
特色田園鄉村由特色、田園、鄉村三部分組成。其中特色代表的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是鄉村發展的競爭力;田園代表的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是鄉村建設的意境;鄉村代表的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 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鄉村規劃設計與營建策略
2.1 鯉魚山村概況
鯉魚山村位于江蘇省徐州市,隸屬睢寧縣王集鎮,區域面積為 39.6 萬m2,西低東高,東南角為鯉魚山。地處古黃河西側,緊鄰鎮區,交通便捷,經濟區位優越。
2.2 鯉魚山規劃設計策略
隨著村莊青壯年勞力的外出打工及部分農戶的外遷,村莊在持續衰敗,需要在現狀基礎上,利用鄉土資源優化村莊環境,挖掘及植入村莊地域特色文化、鄉土歷史文化及特色田園文化,營造生態與休閑并存,村居與郊游共享,鄉間美食與農事文化有機融合的鄉土莊園,達到鄉村振興的基本目標。以鄉民視角展開對鄉村地域文化的探究,以發展鄉村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基礎,融合農業、旅游等相關產業,特色旅游名片為窗口,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田園鄉村。
2.3? ? 村莊整體布局
鯉魚山特色田園鄉村將整個布局分為“兩軸、六區”。兩軸中一軸為一產三產復合發展軸,融合果林種植文化與鄉村美食文化,依托品種梨和桃種植景點向東西方向延伸,以多田園特色景點串聯,吸引游客駐足。二軸為旅游服務軸,結合鯉魚文化、古黃河文化與鄉風民俗文化,打破原有現狀,聯通現狀廢黃河,增加旅游新活力,打造特色體驗片區,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務。將鯉魚山村打造成地域文化突出的特色田園鄉村(圖1)。
2.4 鄉村地域文化挖掘與營建(如圖2所示)
2.4.1 地域特色“鯉魚文化”。①結合地域名稱打造鄉村名片。地域名稱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它的命名常反映地域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起到標示地域位置,激發人的記憶;傳承鄉土文化的作用。鯉魚山村以“鯉魚山”地名為基礎,結合鯉魚山傳說,探究“錦鯉”相關民風民俗與地域文化背景,發揚崇鯉文化和孝道文化,形成鄉村特色文化記憶點與特色鄉村名片。以“錦鯉”旅游名片為窗口,打造獨一無二的特色田園鄉村。②營造鄉村文化符號。直接或間接地從地域中特色建筑材料、肌理等提取設計元素,通過解構、重組等手法打造出當地特色文化符號,傳達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符號與景觀設計合理地規劃融合,營造具有文化底蘊的互動體驗式景觀。項目選取鯉魚山村地方特色石材,整合鯉魚文化形成特色文化符號:設計“錦鯉”圖騰運用于景觀小品、節點廣場等與文創產業中,提升鯉魚山村文化特質,重塑鄉村的精神風貌。③營建鄉風文明,以文化興教。融合鄉村文化故事與歷史典故等,結合文明規范要求等,具象鄉村文化,編寫鄉村特色文明宣傳語,輔以文字圖畫等宣傳,如設立宣傳欄、文化故事墻繪等。并借此振興鄉村教育,創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村民自治、干群融洽、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的文明新鄉村。在鯉魚山村的營建中將墻景美化作為支持特色田園鄉村工作的一項行之有效的載體,與睢寧遠近聞名的兒童畫相結合,融入鯉魚山傳說、“臥冰求鯉”歷史典故等,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美化鄉村。發揚鯉魚山村獨特的錦鯉文化和孝道文化,形成鯉魚山村的形象品牌。
2.4.2 鄉土歷史文化。①鄉風民俗文化。鄉風民俗是增強民族認同感,培育家國意識的重要手段。鄉村營建中需要有選擇性地保護并發展村莊傳統民俗,為村民提供節事慶典場所;為民間手藝人提供創作工坊,繼承發揚傳統工藝,培育創新并展示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鯉魚為題材的藝術創作多見于許多民間藝術創作之中,伴隨剪紙文化、手工編織文化等流傳民間。鯉魚山村依托本地的手工藝及匠人傳承資源,將本地鄉村的編織、扎花、剪紙、木工、鐵匠、釀酒、榨油、磨豆腐等手工藝逐步恢復與傳承,形成鄉村工藝部落。②鄉村美食文化。古來民以食為天,鄉村美食文化營建需基于地方美食文化與獨特生產作物,扎根于本地食材與飲食文化,真正意義上形成特色招牌。鯉魚山村將本地的獨特食材結合鄉村小吃、本地土菜等發展鄉土美食產業。將美食與旅游有效結合,打造成徐州睢寧縣區的特色標簽,美食美景才能更具生命力。
2.4.3? ? 特色田園文化。鄉村基于特有的農事文化與田園風光構成了特色田園文化,與地域產業發展關系密切。鄉村現狀產業多基礎薄弱,以第一產業為主,基本無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田園產業規劃發展上可在原有單一主導產業與萌芽旅游服務業的基礎上進行產業提升,完成第一、二、三產業聯動,并導入文創與藝術高級業態,提煉塑造品牌特色業態。最終形成一、二、三產業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特色田園鄉村產業生態集群。
3 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體現地域文化
3.1 基于地域文化開展“清—理—優三步曲”村莊環境整治工程
3.1.1 清理環境。基于對地域民風民俗調研分析判斷揚棄,保留營建合理的老宅基地,清理環境中存在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的情況,拆除殘垣斷壁、彩鋼板搭建等,拆除后場地平整,可用作菜地(圖3)。
3.1.2 整理邊界。在村莊道路周邊以及高差處分別選取運用當地特色山石堆砌擋土墻;通過竹、木質感與肌理體現民俗與田園風情的木樁、竹籬笆等圍合,使村莊整潔有序。
3.1.3? ? ?優化標識。以鯉魚文化為核心元素統一設計鄉村旅游景觀區介紹標識、指示標志等,從延續和發展村落入口的意向出發,取村口為“鯉魚躍龍門”中的“龍門”,以其中躍起的鯉魚與濺起的水花為設計元素,于村口展示凸顯錦鯉特色文化(圖4)(圖5)。
3.2 生態截污與水體整治
現狀鄉村內多缺失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與設備,鯉魚山村南側部分農田設計生態花鏡帶,下凹式綠地,可以供部分面源污染導入,采用人工濕地方式解決部分村莊污染問題。于鯉魚山北側村莊東部新建一處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村內污水分片區經管網收集至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經小型污水處理設備達標后,排入就近的生產農田的排水溝渠。
3.3 村莊特色景觀體現地域文化
基于“山一河一泉一湖”地方特色自然資源,鄉村營建形成鯉魚山、古黃河、鯉魚泉、鯉魚湖田園風光帶,將地方獨特的自然風貌與鯉魚特色文化相交融,營造山水相依的田園野趣。作為古黃河文化的延續,鯉魚山村強化塑造黃河故道邊的山水及鄉村格局,恢復古黃河生態環境,重塑田園風光,回歸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同時引入山林休閑、錦鯉文化攝影,豐富鄉村體驗活動。詩云:“河池自在俏玲瓏,擺尾搖頭上競中。”鄉村靜態的山水伴以碧波中動態嬉戲的鯉魚延續著鄉村鯉魚文化的營建,形成地域特色景觀(圖6)。
3.4 公共空間體現地域文化
3.4.1 崇“鯉禮”,營建孝為先廣場。取“臥冰求鯉”典故傳承的孝道文化提煉形成“鯉禮”文化符號,以此為核心建造孝為先廣場。結合鄉村民俗氛圍選取茅草與竹、木、磚等田園質感建材,提取鄉村院中掛辣椒、玉米等日常美食文化習俗將其融入村莊特色景觀的營建中。輔以鯉魚池、鯉禮小店,追尋鯉魚月餅、鯉魚饃、公雞童鞋和舞獅等民俗記憶,傳承鄉村美食文化與鄉風民俗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延續鄉村地域特色道路發展經濟(圖7)。
3.4.2 村史館。為充分挖掘、保護和弘揚民間文化習俗,讓更多的人了解村莊的發展歷程,發展軌跡和發展變遷,鯉魚山村建設村史展館,通過圖文資料、實物展示等形式用一件件物品承載歷史,用一幅幅圖片記錄變遷,用一處處實景濃縮技藝,全面展示鯉魚山村的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先模人物、村容村貌和民俗風情等內容,集中反映了鯉魚山村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業績(圖8)。
3.4.3 龍臺榭傳承民俗文化。在靠近水的一旁為龍臺榭,其位置正好在鯉魚山的“魚眼”處,也是山景的精華所在。龍臺榭的名字也延續著鯉魚文化:鯉魚跳出水面爭相上游的樣子仿佛一條條飛龍。高臺作為古戲臺傳承著民間唱戲文化。屋頂上的茅草的設計使得民間藝術氛圍更加濃厚(圖9)。
3.5 產業發展融合地域文化
3.5.1 果林種植產業。突出鯉魚山村果林種植產業文化特色,圍繞果林進行一、二、三產業聯動提升,創造鯉魚山村果林品牌文化。第一產業強化以有機果品種植為特色,發展套種養結合,增加單位土地的產出效益,幫助村民致富。同時以設施蔬果采摘園作為田園體驗產業入手點,結合周邊衍生的商業鏈開發建設果品加工廠、果醬制作體驗園區,推動第二產業發揮王集鎮土特產品優勢,創鯉魚山村特色品牌,村內展銷及電商云平臺銷售,形成集體產業。第三產業強化鯉魚山風景塑造,塑造黃河故道邊的山水及鄉村格局,引入山林休閑、錦鯉文化攝影,豐富田園活動體驗。
3.5.2 田園創客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或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鯉魚山村依托鯉魚山、鯉魚泉、桃園梨園產業基地資源,圍繞錦鯉文化、孝道文化營造田園創意山莊,如錦鯉詩會、村落攝影、寫生筆會、鄉賢與孝道講堂、園藝創客、田園文創等。通過文創營地大力發揚鯉魚山村的錦鯉文化和孝道文化,深挖內涵,發展周邊文創產品。形成以崇鯉與孝道文化為主題特色的文創產業,形成鄉村旅游記憶載體。
4 小結
本文中項目結合實際,在充分梳理與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通過策劃產業、重塑村落空間、植入特色文化等手段,對鄉村振興實踐提出最直接的全案設計,直接指導項目實施。本文旨在通過基于地域文化對鯉魚山村重塑鄉村風貌的規劃設計與分析,對當下蘇北經濟欠發達區域類似的鄉村振興提供直接的現實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錚.鄉村景觀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2] 王云才,史欣.傳統地域文化景觀空間特征及形成機理[J].同濟大學學報,2010(02):31-38.
[3] 王際桐.地名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
[4] 李躍花.鄉風民俗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價值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9-12.
[5] 呂冰玉.縣區如何借鄉村美食文化游打造特色標簽[N].陜西日報.2015-08-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