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
運動不僅有助于保持關節靈活和強壯,還可以通過減肥來為疼痛的關節減輕壓力。要知道,你每減掉1斤體重,也就是幫膝蓋減輕了約2公斤壓力,幫臀部減輕約3公斤壓力!那么,哪些運動有利于強壯關節?關節不好的人運動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咨詢醫生
如果你有任何關節問題,在你開始一個新的鍛煉計劃之前,一定要咨詢一下醫生,了解怎么做對你來說是安全的。
熱身是關鍵
運動前不要忘記用溫和的動作進行熱身,這樣有助于讓你的身體為鍛煉做好準備。一些簡單的動作,如側彎、肩部繞環、聳肩、踢腿和足部環繞、開合跳等都是很好的熱身動作。每個動作重復3到5次。和熱身同樣關鍵的是運動之后的拉伸。
關節不好,可以做哪些運動?
★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有助于鍛煉你身體最重要的肌肉:心臟。有氧運動無須局限于一種鍛煉形式,哪些運動對你有吸引力就換著花樣進行,無論是游泳、打羽毛球、散步、跳舞,還是其他你喜歡的活動。如果你膝蓋不好,記得要選擇低沖擊性的有氧運動,避免跑步、爬山、深蹲等容易造成膝蓋損傷的運動。
★ 小步慢行
大步走比小步走易損傷膝蓋,走得快也更容易損傷膝蓋。保持步伐短且快、肩膀不要太用力。不要彎腰駝背或者低頭。走路的時候膝關節少做屈伸活動,下肢不要用力蹬地面。
★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可以針對性地鍛煉到那些幫助你支撐關節的肌肉。肌肉力量越強壯,關節承受的壓力就越小。從舉重開始,利用自重、阻力帶,甚至一個1升的礦泉水瓶都可以。如果關節不好,可以找有專業資質的私教,設計一個適合你的訓練計劃,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嘗試交替利用力量訓練器械、自體重量和彈力帶鍛煉。每周鍛煉2到3天,每次完成8到10個動作。
★ 游泳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在水中很好地拉伸肌肉和舒緩關節,因此,游泳池是他們進行有氧運動的絕佳場所。《美國理療醫學與康復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16周的水中有氧鍛煉后,關節疼痛明顯改善。
★ 騎車
騎車這種平穩的運動可減輕傳統慢跑所帶來的震動。如果關節炎患者手還能握住車把,不妨每周騎車2到3次。踩自行車踏板也能幫助患者適應其他類型的運動。
★ 瑜伽和太極
當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受到關節炎影響時,人體協調性、體位意識、平衡能力也會受損,跌倒風險增加。練瑜伽和太極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性和穩定性,還能增強身體意識,提高協調性、平衡功能和本體感受能力,讓僵硬的身體得到放松。
哪些動作有助于強健關節?
★ 闊背肌拉伸
站立時背部挺直,雙腳與肩同寬。雙臂舉過頭頂,兩手交叉、手心向上,身體向左側傾斜,保持下半身挺直。此時應該感到右側腰背得到拉伸。保持15到30秒,換另一側。兩側各做2到4次。
★ 三頭肌拉伸
站立時背部挺直,雙腳與肩同寬。彎曲左臂,左手盡量夠到右肩胛骨。用右手握住左手肘,并把左手肘輕輕地拉向你的頭,頭頸保持中正,不要亂動。保持15到30秒。然后換另一側拉伸。每只手臂重復2到4次。
★ 小腿后側拉伸
面向墻站立,雙手推向墻面,右腿后撤一步,右腳后跟向地板方向壓。臀部向前推,左腿微微彎曲。這時能感覺到右小腿的拉伸。保持15到30秒,然后換另一側拉伸。每條腿重復2到4次。
★ 大腿前側拉伸
首先,兩膝并攏,左腳站立,彎曲右膝,右手抓住右腳踝,把腳拉向臀部,以加深伸展,左手可以伸直保持平衡,或扶住椅背或墻面等支撐物。腰背挺直,保持15到30秒,然后換另一側。每條腿重復2到4次。
★ 腹股溝拉伸
坐在墊子上,腳掌相對,腳跟靠近會陰部,雙手抓腳趾,吸氣腰背挺直,向上延伸。呼氣腰位置身體向前向下慢慢移動,有意識地關注腹股溝和髖部,伴隨呼吸慢慢加深,讓呼吸帶動身體向前向下,慢慢打開腹股溝。保持動作15到30秒,重復2到4次。
★ 腿筋拉伸
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慢慢抬起左腿,用雙手支撐起左腿,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保持15到30秒,每條腿重復2到4次。
傾聽自己的身體
記住,運動不應該引起疼痛,而應讓你感到放松。如果你開始一項新的運動后有輕微的肌肉酸痛,這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續的時間超過幾天沒有得到緩解,應該適當放松一下,讓你的身體有更多的時間去適應新的鍛煉計劃。如果疼痛是長期的,一定不要默默忍受,要及時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