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麗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提高,電子商務已成為國際金融貿易的關鍵,在整個社會金融領域的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不同于傳統的對外貿易模式,它擺脫了原本時間和空間上的重重限制,以及其具有獨特的便利性,正是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的大跨越,本文從國際金融貿易創新問題分析入手,探討了電子商務下的國際金融貿易創新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金融貿易?創新
隨著國際金融貿易的不斷發展和其范圍的擴大,創新已經成為必須。電子商務為中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整體市場氛圍和前提。當今,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研究成果貫穿在日?;顒又卸兊迷絹碓接袃r值。電子商務的興起已成為追求世界貿易目標的道路。針對電子商務持續發展帶來的問題,可以采用先進的國際金融貿易條件的新模式,以提高創新水平,不斷完善國際金融貿易中的商品價格結構,采取有利于實際數據出口貿易的條件和互聯網交易活動的結合等相應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一、創新問題分析
(一)消費理念問題
消費理念已經深深扎根于人們的思想之中。在一系列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買家無法接觸到產品,只能通過互聯網平臺上的感官意識選擇,滿意度也多有差池。由此帶來的買方對電子商務下的消費形態還需要重要的核心沖突。另外,買家在互聯網平臺上消費和訂購產品后,售后問題也存在諸多爭議,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若出現問題,溝通和處理過程也存在不便,對互聯網支付平臺的信譽度也受到一定影響,消費理念問題亟待創新。
(二)律法制度問題
即使是在電子商務下實施的國際金融貿易按照慣例執行,從律法制度上看,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識別產品認證和文件的真實性等方面。另外,互聯網時代帶動著國際金融貿易的快速深入發展,但是按照律法制度中所標示的內容,許多產品及相關內容的真假判斷很難區分,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也阻礙了證據鏈的串聯,律法制度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物流契合問題
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需要物流公司的支持,而國際金融貿易則需要物流業與政府單位的有效結合。在互聯網平臺環境中,高質量的信息內容資源可以實現共享和快速轉運的目標,交易資金的完成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物流和運輸也顯示出在行業細分中具有的強大優勢,并承擔了更多的運輸和倉儲責任:如包裝和分配、粗加工、快速轉運以及更詳細的分配業務流程,與倉儲物流和經濟行為的核心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倉儲物流鏈。與此同時,它們還需要提高包括物流鏈在內的國家之間的融合程度,給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我們應該繼續創新對外貿易的各種重要核心矛盾,解決物流契合的問題。
二、創新策略分析
(一)關注管理創新
電子商務的發展屬于一種全新的貿易交流方式。它為社會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難,是管理的核心問題,進出口貿易正處于電子商務不斷興起的階段,需要采取科學的治理方法。國際金融貿易日常管理的認知模式已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進出口貿易措施內容,在新的國際金融貿易形勢下,要注意以下幾個難點:首先,在出口目的地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構,包括承運人,都需要對其物質價值有初步了解,并充分證明其真實價值。其次,企業可以在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中關注互聯網平臺的含義和應用方式?;ヂ摼W平臺不僅是業務廣泛普及過程中的一個渠道,也是衡量日常交易活動的一種手段。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機構形象塑造的發布,提高機構的整體社會效益。再次,積極治理需要摒棄舊的管理理念,改良刻板的機構提升戰略,需要從新的視角對其進行重新評估,針對機構的現狀和困境,采取多種方式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整體戰略,提高機構的整體實力。
(二)提高政策創新
為了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條件下衡量國際金融貿易的創新性,我們必須得到社會和政府組織研究所的相關政策支持。隨著網絡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和人們對信息內容的認識加深,相關單位和機構都要積極適應這種思想觀念的變化,用創新政策奠定良好的基礎。為諸如電子創新的技術、商業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普及等,在創新政策治理的方面更加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正處于轉型的核心時期,國家出臺的支持政策在促進對外貿易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這也是電子商務下國際金融貿易整體發展的重要創新內容。
(三)關注物流創新
物流是影響國際金融貿易質量的核心因素,倉儲物流應與賣家和客戶的重要核心鏈相結合。在電子商務中,倉儲物流在國際經濟中具有較高的價值體現,各國之間倉儲終端設備的集成度得到了提高,這是電子商務國際經濟中的持續創新的典范。各國應以對外貿易的具體要求為前提,共同努力探索制定物流業的規則和指標,規劃對物流資金的潛在需求,并采用物流鏈的標準化措施,促進國際金融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為國際金融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理念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應采取有效的相關措施,提高國際金融貿易的質量,促進其順利發展,加快創新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張寶玲.國際秩序主導國穩定金融體系理論與國際金融安全機制構建[J].金融與經濟,2019(0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