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英
摘?要:“德育是教育教學的靈魂”。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培養。所以化學教學過程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我們目前的化學學科教學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這些德育因素,錯過了進行德育的大好時機。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化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具體的做法。
關鍵詞:
一、必須找出與該課堂相關的知識與個案
(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滲透
當前我國人民的科學精神有些缺乏,封建迷信思想在民間個別地方盛行,偽科學在學術界也屢見不鮮,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求實的精神。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追求真理,大膽質疑,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
化學教材中寓藏著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通過講解“四大發明”為造福人類做出巨大貢獻,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學習侯氏制堿法時,通過侯德榜事跡,利用榜樣的故事,適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不怕吃苦、勇于奮斗的精神教育。在化學教學中要抓住點滴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格。
(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注重思想素養滲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實驗中,除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應該滲透德育教育。通過分組實驗,讓學生小組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這樣做不但要求學生熟悉實驗內容,還要求每組學生要團結協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質量和速度雙豐收。
二、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及環保意識的教育
(一)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中學化學課本中包含著很多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教師應該巧妙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這一節時,利用多媒體大數據使每個學生明白雖然地球上水資源豐富,但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尤其是我們國家的人均淡水資源嚴重短缺,工業三廢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都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已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活,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已迫在眉睫。在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時,使學生知道空氣污染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在講到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時,告訴學生它們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導致水質酸化,腐蝕建筑物,使莊稼減產甚至絕產。通過學生了解環境的惡化狀況,就能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做到低碳生活,綠色出行。
(二)化學實驗課中滲透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化學實驗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因此化學實驗中滲透環保教育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從節約藥品,進行微型實驗,廢棄物回收利用,實驗改進等方面引導學生養成環保意識。如進行化學實驗時,提倡節約意識,可以采用微型實驗,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對于實驗室的廢棄物質,不僅要妥善處理,還要盡可能地對其回收利用。比如在探究醋酸的性質實驗中,指導學生對于未反應完全的鋅粒通過過濾洗滌再回收,充分利用每一種藥品,使污染降到最低。
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實驗,沒有考慮污染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改進,使學生加強環保意識。 如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因為紅磷燃燒產物五氧化二磷是大氣污染物。為此,我們將實驗中的紅磷改為白磷,將它放置在密閉的容器中,然后通過放大鏡提高溫度,讓白磷自燃,以此達到實驗目的,使反應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我們耍根據學校自身條件充將原有的實驗進行科學的分析改進,使實驗更加趣味新穎,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三、在家庭作業中增加化學思想素養滲透的作業內容
(一)通過制作德育手抄報,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
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加強責任感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
(二)通過小論文,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的兩面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基本基礎知識,還要通過對物質的辯證理解,讓學生逐步樹立起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發展的思想,使他們學會運用發展的、動態的觀點去認識客觀事物,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和創造精神。
四、結語
初中學生化學學科中蘊藏著豐富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給他們提供迸發這種潛能的機會,能否給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初中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教師在給他們創設利于他們智力發展和能力提升的時機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思想素質的發展。只有通過德育教育滲透,才能使得課堂“活”起來,學生“活”起來,教學起來事半功倍,可以達到“以智寓德,以德促智”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張莉.潛移默化深化內涵——淺談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德育滲透[J].化學教與學,2011(5):26—26,28.
[2]郝晶.淺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570(2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