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俊杰
摘?要:生物學是研究植物、動物、微生物結構、功能以及發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而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釋各種生物現象,探尋生物起源,揭開生物謎團起到決定性作用。在實踐教學當中,如何科學合理的設置生物實驗環節,帶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生物教師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效果提升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生物學科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涉及的生物實驗項目相對較多,而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演示為主,不但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同時,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質。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的主觀需求為出發點,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生物學知識。
一、借助視頻影像,模仿實驗流程
多媒體教學設備以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清晰直觀的視覺效果倍受教師和學生青睞,因此,在生物實驗課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實驗步驟與演示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利用教學設備的暫停功能,將畫面定格,讓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模仿和操作。當實驗結束后,教師再利用教學設備的回放功能,讓學生參考實驗演示課件,查找出自主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這種方法既能夠加深對實驗內容的印象,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制作洋蔥裝片》實驗為例,在教學課堂,教師將制作裝片的實驗演示課件播放出來,首先利用清潔布將蓋玻片與載玻片擦拭干凈,在載玻片上面滴一滴清水,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洋蔥鱗片的基部用鑷子撕下一小塊上表皮,并把上表皮快速轉移到載玻片上面的水滴當中,再利用蓋玻片將其夾住,在制作洋蔥裝片時,如果發現蓋片上面有水,應當及時取下裝片,將水吸干后,再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操作。當視頻演示結束后,學生可以模仿課件中的實驗步驟,制作一個完整的洋蔥裝片。制作完成后,可以參照視頻回放找出問題點,并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及時予以糾正。這種方法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結合實驗過程,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生物實驗能夠深入挖掘和剖析各種生物的內部結構與生長、發育及發展規律,同時,能夠將枯燥的生物理論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見的實驗過程,進而使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一味地追求實驗教學效果,而忽略了實驗過程的重要性,往往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誤區,以至于出現知識掌握不牢固的情況。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實驗過程,設置一些針對性強的隨堂問題,以鞏固學生的生物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以《草履蟲對酸刺激的反應》實驗為例,教師首先向學生演示實驗過程,用滴管吸取密集草履蟲的培養液,將其滴在載玻片上面,然后將載玻片放置在顯微鏡載物臺中央,用毛細滴管吸取濃度為0.01%~0.02%的乙酸溶液,將酸性溶液滴在草履蟲的液層中央。此時,利用PH試紙檢測草履蟲聚集處以及草履蟲避開處的PH值。當實驗結束后,教師應當結合實驗過程提出一個隨堂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思考,草履蟲的最喜酸度值是多少?”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與實驗演示過程中,經過思考、討論以后,能夠得到最終的正確的答案。如果PH值大于8或者小于0.6,草履蟲無法繁殖,而當PH值趨于中性值時,草履蟲能夠正常繁殖,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草履蟲的最喜酸度值介于6.8~7.0之間。通過這種設置實驗問題的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提高生物學科成績也將大有幫助。
三、走進現實生活,自行設計實驗
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實踐能力,生物教師可以將生物實驗課堂轉移到現實生活當中,正確引導學生認真留意與觀察現實生活的各種生物現象,并在觀察過程中,能夠自行設計生物實驗。這種方法,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而且對豐富和充實學生的生物知識體系也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當走進廚房,觀察每一種蔬菜的外在形態與特點,同時,可以根據已經學過的生物知識,自行設置一個生物實驗。比如看到玉米這種農作物時,可以設置《觀察玉米種子內部結構》的實驗,看到韭菜這種蔬菜時,可以設計《觀察韭菜花結構》的實驗,看到大白菜這種蔬菜時,可以設計《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途徑》的實驗。為了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實驗過程,學生可以將自行設計的生物實驗項目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并及時做出客觀公正點評,使學生能夠及時改正實驗過程中的錯誤。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融入自然界與現實生活當中,身臨其境的體驗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為學好生物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初中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應用型學科,教師應當將教學著力點放在生物實驗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上面,同時,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做好每一次生物實驗的前提條件下,引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