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耀敏
創新是民族之魂,創業是發展之基。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時代的要求,“草根創業”“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逐漸形成之際,激發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在傳統的高等教育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學生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升,對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在專業教學中的探索起步較晚。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要求高校專業教師更應該在專業知識的教學中不斷融入雙創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高等教育中的專創融合,是依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即培養有責任,敢擔當,善溝通,懂合作,有創新精神、有創業意識,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通過課程滲透、案例引導、實踐賦能和大賽激發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業能力。
在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呈現的特點主要有:教學內容的寬泛性,教學目標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法知識相對不完整等。在專創融合的教學探索中,可通過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整合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法、嘗試創業團隊化教學、拓展自主學習平臺等方式,并改革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經濟法課程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在課堂及課后通過專業知識和實踐來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在進行專創融合經濟法課程建設時,首先需要建立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在教學團隊中的建設中,要特點注意教師本身應該有深入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理念的學習,得到過相關的培訓和教學方法的訓練,有較強烈的專創融合的意識。教學團隊中的構建中應該有注意校企合作,可以拓展校外資源,聘請多年從事民商經濟法法律咨詢和訴訟實務工作專業律師的加入,充分利用他們豐富的法律經驗,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實際案例,使學生能夠獲取書本之外的實際知識,從案例中體驗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增強感性認識,并為更好地進行創業實踐打下基礎。
經濟法教學內容龐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較多,在教學中,根據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需求和創新創業的要求,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選擇。具體的教學資源融合如下:
(1)創業初期的法律知識。包括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破產法等,通過模擬企業注冊,掌握創業過程中不同企業形式風險責任的差異,不同企業形式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2)企業治理和創業過程中的法律知識。主要包括合同法、擔保法、稅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明確企業簽訂合同時的注意要點,提供擔保時的責任承擔、企業稅收籌劃、市場競爭中的合法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規定的企業責任承擔等。
(3)創業常見法律糾紛的處理。包括仲裁和訴訟法律制度,掌握創業企業面對糾紛的解決途徑、仲裁和訴訟的選擇依據及價值判斷標準等。
通過經濟法教學資源的整合,從創業初期必備的法律知識、創業過程中必備的法律知識、企業治理中的法律問題、創業常見法律糾紛的處理等方面結合創業實際,進行知識的模塊化教學,使經濟法課程內容的傳授更好與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結合在一起。
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基礎課作為學生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在經濟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同時修學創新創業基礎課的特點,將經濟法教學與雙創課教學相結合。除傳統的講述法外,在教學中采用真實案例教學、模擬法庭、設定場景實訓教學等方式,給學生提供認識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模擬的實戰機會,并且培養其理性的法律思維模式;并請加入課程團隊的執業律師,以真實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并對模擬法庭項目進行點評。教學方式的改革主要有:
(1)講述法,貫穿教學內容始終,為后續專創融合教學目標的呈現打下理論基礎。
(2)真實案例教學,主要包括合同法、擔保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以項目團隊為單位,進行案例質證和討論,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
(3)設定場景,在公司注冊流程、合伙協議的簽訂等教學中使用,能夠模擬注冊公司,模擬成立合伙企業并按照法律規定分配角色,履行權利承擔義務。
(4)模擬法庭,在經濟糾紛仲裁與訴訟教學中,以創業團隊為單位承擔法庭審角色,完整進行法庭審理過程,明確訴訟與仲裁的要點和法律要求,企業如何應對訴訟與仲裁等。
本課程學習的學生同期在學習《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主講教師可通過培訓中,可主動承擔雙創課的教學工作;也可以與雙創課教師密切配合,因此,在總體教學設計上可以按照兩門課程同頻節奏進行教學。在市場主體法律制度的學習時,將雙創課按項目設立的創業團隊延伸到經濟法課程中來,考慮到每個學生都在一個雙創課程的創業團隊中,因此可以按照市場主體法律制度的相關要求來為自己的團隊完善相關模擬注冊程序,同時,和創業團隊成員一起協商團隊中的角色分配,按照企業治理的相關法律要求來匹配團隊成員,分配角色,明確權利義務。在市場運行法律制度的學習中,則以本課程學生為團隊成員,按一定方式將學生組合成不同的項目團隊,每一個團隊按照市場主體法律制度的要求組建自己的經營實體并擔任角色。在模擬企業注冊、合同糾紛解決、市場競爭、稅收籌劃等均以團隊方式來進行。通過團隊學習引發學生興趣,增強合作意識,并使學生在團隊的力量下,用法律思維和方式解決糾紛,處理創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通過網絡學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途徑實現翻轉課堂,提供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提高線上線下學習的融合度。可充分利用Bb網絡學堂,上傳全部課程文件和基本教學文件,方便學生隨時登陸查漏補缺;通過藍墨云班課的運用,使團隊項目階段性成果及時記錄和發布,各種學習資料的更新和發布并監測項目團隊的運營過程,為課程的過程性考核和評價提供基礎數據資料;雨課堂的使用,在課堂推送各種在線測試,檢測學生對教學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將對學生知識的卷面考核、專題分析為主的辯論考核、真實創業項目為內容的綜合實踐考核共同納入考核范圍,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在知識性考核中,通過雨課堂測試、作業、期中考試等,對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點,課后利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通過模擬法庭評價學生綜合運用相關實體法律知識和程序法律知識的能力。通過創業團隊法律事務處理,藍墨云班課各團隊項目資料審核及呈現,模擬注冊、制定公司章程或合伙協議、創業團隊角色分配及其權利義務的明確、市場競爭中糾紛的解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出評價。
隨著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新常態。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必須面對這一時代要求。目前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對經濟法課程教學的改革,使經其教學理念會更符合雙創要求,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教學方法更加體現專創融合的特點,加強實踐教學,增強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以適應高校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