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炤洋
根據電網集團公司關于全面推進“十三五”改革發展的工作部署,各地電網公司均制定了低壓集抄全覆蓋、配網自動化全覆蓋的項目實施方案,以求抓住電改發展新機遇,提升電網裝備水平和運營管理能力,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現代化電網,并作為拓展競爭性業務的戰略準備。
筆者作為社會第三方審計中介機構,受某電網公司審計部委托,對兩個全覆蓋項目實施的規范性、結算增資及時性、項目投資有效性、項目物資管理、工程造價控制等方面開展了專項審計,注重揭示可能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風險,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總結有效的管理經驗,從機制、制度、流程層面提出審計建議,促進四個全覆蓋項目管理水平、工程成本管控水平提升,助力被審計單位推進精益管理、提質增效,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兩個全覆蓋項目”建設任務量大、進度要求緊、涉及業務系統多、專業技術要求高。低壓集抄、配網自動化每年完成工作量是以前年度近5 倍。開展該類型項目全過程審計,如何保障項目不僅要“做得快”,更要“做得好”就顯得非常重要。
本模型采用三個維度(項目屬性指標、被選單位風險指標、投資額指標)對所有的建設項目按照設定的規則,進行加權評分,項目得分高者,說明存在問題風險高,風險高者設定為審計重點抽查的樣本。
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發現異常,然后結合現場核實問題。
(1)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發現低壓集抄項目調試費的異常。
首先從系統導出項目信息表,此信息表包含項目名稱、項目編碼、項目立項建設內容等,低壓集抄項目的建設內容主要集中為Ⅰ型集中器、Ⅱ型集中器數量、采集器、載波表、485 表等,根據建設數量套用定額單價可以測算出施工費,測算施工方與從造價結算中心導出的實際結算數據進行對比,差異越高,風險就越大,則作為審計關注重點,鎖定目標后再進行現場驗證核實。
(2)根據配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配網調度運行管理系統獲取數據,分析查找配網自動化項目未及時投運問題。
(3)根據計量自動化系統、電能量數據管理平臺和營銷管理系統獲取數據,分析查找低壓集抄項目未及時投運問題。
(4)通過4A 統一平臺中的資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以及造價核算中心獲取數據,分析并查找項目完工、結算、增資及時性問題。
(1)配網自動化終端未及時投運并發揮效益。
根據配網自動化主站系統記錄,結合項目名稱、終端標識、終端名稱、所屬責任區、終端通訊模式、終端功能、投運日期、終端地址、終端類別、建設狀態等字段信息,比對分析發現:截止審計日,已建設完成6 個月以上的配網自動化終端未投運占比為25%。
(2)分低壓集抄臺區未及時投運。
根據電能量數據管理平臺導出的“低壓集抄項目驗收工單”,有50 多個臺區,完工時間截止審計日已超過6 個月仍未有效投運(其中部分存量臺區投運后因未達標又退出投運)。這部分臺區由于技術存在缺陷,集中器與表計兼容性較差,造成數據讀取不穩定,抄表成功率不達標,未能有效投入遠程抄表。
低壓集抄調試項目包括:主站與Ⅰ型集中器調試、Ⅰ型集中器調試、Ⅰ型集中器與采集器調試、采集器調試、采集器與電能表調試,主站與Ⅱ型集中器調試、Ⅱ型集中器調試、Ⅱ型集中器與電能表調試、載波表調試等。
審計發現,由于招標時未對低壓集抄調試工程量的計量標準進行明確,導致結算時各區局對低壓集抄調試工程量簽認標準不統一,具體情況如下:
(1)主站與Ⅰ型集中器調試。
結算時,相同的調試工作內容,部分項目按1個項目給予1 套調試進行簽量,部分項目按Ⅰ型集中器安裝數量簽量。
(2)主站與Ⅱ型集中器調試。
招標時,招標清單中無“主站與Ⅱ型集中器調試”。結算時,部分項目不給予簽量,部分項目按1個項目給予1 套調試進行簽量,部分項目按Ⅱ型集中器安裝數量進行簽量。
(3)安裝485 表的調試費。
招標時,招標清單中只有“485 表安裝”,無“485 表調試”。結算時,當項目出現更換485 電表時,部分項目給予“485 表調試”簽量,部分項目不給予“485 表調試”簽量。
(4)只安裝集抄設備情況下的電表調試費。
結算時,當只安裝集抄設備、未更換485 電能表的情況下,部分項目給予“集抄設備調試”簽量,又給予“485 電能表調試”簽量;部分項目只給予“集抄設備調試”簽量,不給予“485 電能表調試”簽量。
已完工的工程項目中,從完工到結算超過集團公司制度規定時間的項目比例為39%。其中:
(1)低壓集抄項目結算超過集團公司制度規定時間占比為21%。
(2)配網自動化項目結算超過網公司制度規定時間的占比為64%。
(1)“485 接線端子”工程量不實,導致多結算施工費。
審計發現,多個實施單位的低壓集抄項目,均存在“485 接線端子”工程量不實的問題。部分項目重復計取“485 接線端子”與“通信電纜終端安裝”(兩者是同一實物的不同稱謂)工程量,部分項目現場未安裝“485 接線端子”卻計取了工程量,部分項目多計取“485 接線端子”工程量。
(2)現場工程量與結算工程量存在差異。
審計組現場勘查發現:現場PC 表箱、BVV-16mm2導 線、BVV-35mm2導 線、BVV-70mm2導 線 及接地未按圖紙施工,實際安裝數量均少于結算數量;集中器及采集器箱型號及數量、通信線型號等都存在差異;部分工程現場頂管、破復行車道路、破復彩色人行道磚均少于實際結算工程量。
按照“消除浪費、創造價值、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益管理理念,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管理提升:
合理安排兩個全覆蓋項目投資計劃,尤其是對于新增配網自動化全覆蓋要與配電網光纖項目同步規劃建設,對于配網自動化終端已建成、尚未覆蓋光纖的線路要優先考慮光纖建設,并強化可研評審和項目審批把關,提高投資有效性,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職能部門應組織造價中心、各實施部門、設計院、監理單位共同討論研究,結合目前施工現場實際調試工作內容,制定統一的調試項目結算標準,指導現有項目結算工作,同時作為后續項目招標限價的參考依據。工程造價審核機構,應針對不同實施單位提交的同類型項目,對審核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查找異常,控制造價風險。
(1)建議各職能管理部門認真落實“結算完成率”、“增資完成率”等指標的考核,引導各項目實施部門(單位)在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大背景下,及時將完工項目辦理結轉固定資產手續,形成有效資產,并準確計提折舊費。
(2)實現項目全過程閉環管理,從項目計劃下達、開工建設、完工結算到決算增資事項全過程信息共享,在信息系統支撐方面,打通4A統一平臺中資產管理系統各個子系統(投資計劃、項目管理、物資管理)與財務管理系統的接口,做到數據同一來源及共享,減輕不必要的手工操作工作量,從技術層面為項目順利結算、決算、轉資提供保障。
(1)項目實施的職能管理部門,應組織優化驗收工作要求,針對不同類型全覆蓋項目分類制定驗收標準及簽證規范,明確驗收過程簽證管理要求,并不定期抽查一定比例的項目參與驗收檢查,落實職能管控職責。
(2)項目實施單位應持續完善項目工程量驗收把關工作,落實責任到人,嚴格履行驗收簽字手續,做好簽證驗收,形成閉環管理。
(3)項目實施單位應進一步加強對參建單位的管理。通過對勘查設計單位的合同考核促使其提高可研、設計深度和精度;通過加強對施工單位管理促使其嚴格按圖紙或項目既定內容施工、及時履行變更手續;通過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管理促使其嚴格工程量簽證、嚴格履行全過程跟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