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全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林業管理站,廣西 三江 545506)
茶油系用山區山茶果提純的植物油。因此,茶油是純天然綠色食用油。茶油營養豐富,色清味純,長期食用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發生。茶油不僅是理想的食用油而且是人們滋潤皮膚、護理澤發的天然化妝品。現三江縣茶油樹種植面積74.77萬畝,年產茶油8000 t,茶麩32萬t。三縣江種植油茶有1000多年的歷史,油茶樹四年掛果,八年豐產,百年盛產,有“一棵樹、一斤油、一百年、四代人”的說法[1]。近年來,三江縣把油茶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推進精準扶貧的一項特色產業。雖然種植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發展前景大好,大力發展油茶種植不僅可以促進三江縣的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也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大趨勢。
三江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總面積2454 km2。境內峰巒迭障,山嶺連綿起伏,呈現大丘陵地形地貌,山高達800~1000 m。三江屬中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熱量較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充沛的雨量、熱量,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三江縣種植油茶有10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17年底,三江縣有油茶林61.7萬畝,覆蓋15個鄉鎮的86個貧困村,該縣完成油茶品改4593畝,建設油茶品改示范基地7個,建成油茶苗木繁殖基地150畝,培育苗木400萬株,扶持貧困戶開發油茶種植1580戶4520人。2018年11月,三江全面打響油茶品改“百日攻堅”行動,采取強有力措施,努力完成今年15萬畝優質高效油茶種植的目標,目前全縣備耕和種植已經超過2萬多畝,力爭2020年末實現油茶年產值13億元。
三江縣是農業縣,農業又以種植業為主,其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油茶樹大都分布在無工業污染的深山峻嶺和灌木叢中,境內峰巒迭障,山嶺連綿起伏,呈現大丘陵地形地貌,山高達800~1000 m。縣境屬丘陵山區,全縣山地面積占總面積72%,低丘陵占13.5%,河谷盆地占0.6%。三江縣屬人多地少縣份之一,全縣總面積2454 km2,其中農用地203353.9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3.69%,農用地中耕地20121.96 hm2(其中水田16805.19 hm2,旱地3131.41 hm2)、園地1274.51 hm2、林地176630 hm2、牧草地1335.95 hm2、水域3991.5 hm2,山地面積占總面積達77.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正因為人多地少,導致每戶分到的林地比較分散,林地分散導致管理水平低。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導致很多油茶都是種植之后疏于管理,油茶幼林缺株多,存活率低,經營模式粗放,油茶產量低下。
最近幾年,國家開始種植油茶種植,廣西當地政府也鼓勵農民大量種植油茶,很多地區開始建立良種基地,但是由于良種缺乏認定,導致培育體系不健全,推廣工作不到位,良種苗木的更新較慢,暫時還無法滿足當前種植的需求,使得油茶生產力受到一定的限制[2]。
由于三江縣大多為山區,經濟不太發達,因此很多農村優質勞動力都選擇了外出務工,留在山里的多為老弱婦孺,勞動力不強,沒有過多的精力進行種植,很多油茶林衰敗為低產油茶林,甚至還有一些被丟荒,有的家庭即使種植了油茶,也不能實現精細化的管理,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種植效率低下。
在當前的三江縣油茶種植生產管理中,還缺乏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油茶的管理工作,對于管理工作的內容不夠細化,沒有進行科學化與合理化的管理,沒有創建專業化的管理機制。由于資金缺乏,所以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結合油茶的生產特點制定完善的計劃方案,無法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與模式,從而使得生產與管理受到限制,工作模式和系統沒有得到優化[3]。
結合三江縣的實際情況,把留在家里的沒有外出務工的少數青壯年集中起來,成立一個油茶品改專業服務隊。政府可以委派專業技術人員加入服務隊進行指導,農機單位加大資金扶持,為服務隊提供一些適宜山地作業的挖掘機、油鉆、油鋸等小農機,讓服務隊協助村民進行整地種植,大力發展油茶種植[4]。加強對服務隊進行技術培訓,然后由服務隊指導農戶進行管護,提高油茶的種植水平。
多利用媒體平臺,鼓勵技術人員利用網絡平臺或者深入田間為林農指導油茶栽培管理技術,讓農戶能夠及時學到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抓住發展的機遇,結合當地實際指導合理的管理計劃,完善管理內容,明確發展趨勢與方向,形成現代的工作系統與模式。
(1)種植密度及定植穴規格。油茶林的株行距設計,即株距×行距=2.5 m×3.0 m(即每畝90株)。定植穴規格長×寬×深=50 cm×50 cm×40 cm。
(2)施基肥覆土:在造林前1個月施足基肥,每畝填埋廄肥、草木灰、稻草或雜草1000~1500 kg(一層肥一層土,雜草要踩緊覆土,為促使稻草或雜草腐爛可在其上面撒上適量石灰再復土)或每畝施放磷肥和麩餅混合漚制腐熟麩餅肥200~250 kg(磷肥每畝50 kg)或每畝施放商品有機肥150~200 kg,另加50 kg磷肥。肥料與回填表土充分拌勻,基肥施放深度控制在穴深的20 cm以下,往上直接回填表土,保證定植穴上部分20 cm深處往上沒有肥料,避免栽植時燒根。定植穴覆土要高出地面約10 cm,不提倡邊挖穴邊造林。
(3)栽植天氣應選擇在雨后陰天、小雨天或即將降雨前的陰天進行,土壤過干、連續晴天、大雨天、大風天以及結冰期間,均不宜栽植。若晴天栽植應選擇在傍晚,栽后淋足定根水。裸根苗要隨起隨栽,苗木不能過久受到風吹日曬。
(4)營養杯嫁接苗種植方法。營養杯苗要帶土上山種植,不允許去土裸根種植,以免影響種植成活率。塑料營養杯苗種植前對營養杯適當抓緊,使營養杯土壤與苗木根系緊密相連,再用刀具小心劃開營養杯,脫杯后再種植。布質杯不用脫杯,直接種植(若根系尚未穿杯,種前可適當撕開底杯)。對嫁接口以下抽出的實生枝要徹底剪除,芽苗砧嫁接苗種植時要去除鋁箔條。種植時要將苗木扶正,用細表土壓緊,分兩次壓緊,第一次在覆土大半杯位置壓緊一次,接著覆土,到蓋住營養杯位置又壓緊一次,然后蓋一層薄細新土,既要保證泥土蓋過營養杯,但又不能覆蓋嫁接口;最后做成一個直徑1 m左右的內稍低外稍高的果盤。
(5)裸根嫁接苗種植方法。裸根苗種植前先要漿根(用黃心土兌水攪勻,濃度以手背沾泥漿見青筋為宜,能加入生根粉效果更好)。對嫁接口以下抽出的實生枝要徹底剪除,要把握“三埋兩踩一扶正”原則,即種植時要將苗木扶正,將苗木根系自然舒展開,用細表土踩緊,踩緊兩次,分三次覆土:覆第一次泥土(略蓋過根系為宜)后踩緊一次再覆一次泥土,然后再踩緊第二次再覆一次土,覆第一、第二次泥土要用細表土,第三次泥土用細新土,覆土要做到嫁接口與地面持平,泥土不能蓋嫁接口,最后做成一個直徑1 m左右的內稍低外稍高的果盤。
油茶產業是三江縣的優勢產業,本文結合三江縣的地理特點,探討了當前三江縣油茶種植的現狀及問題,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還要多方協調,加大扶持力度,促進三江油茶產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