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黃何,李妃養
中國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體系分析研究*
唐強,黃何,李妃養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廣東 廣州 510070)
對中國出臺的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管理辦法、科技創新進口用品免稅清單、執行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問題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進行了系統解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廣東省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中存在的問題障礙,最后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體系;系統分析
2016年來,中國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6〕70號,簡稱“70號文”)、《關于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關稅〔2016〕71號,簡稱“71號文”)、《關于公布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清單的通知》(財關稅〔2016〕72號,簡稱“72號文”)等系列政策文件,這些系列文件有效促進科技創新主體開展研發活動,并規范了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進口行為,為中國全面創新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自這些文件出臺后,未有學者對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系統分析。為使科技創新主體更好理解中國促進科技創新進口稅收的系列優惠政策,對近幾年來中國出臺的科技創新進口政策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作出分析,以此提出優化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對策建議。
2016-12-27,中國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6〕70號)。為加強該政策文件的落實落地,2016年中國發布了《關于公布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清單的通知》(財關稅〔2016〕72號)。2017年分別出臺了《關于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關稅〔2016〕71號)以及《關于執行“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署稅發〔2017〕153號)。至此,中國針對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已形成“1+3”的最新政策體系,即1個政策文件,3個配套管理辦法。
其中,《關于“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對享受的政策優惠稅種進行了規定,并對享受政策優惠的主體對象設置了相關條件[1],如表1所示。
表1 享受科技進口稅收優惠的規定、對象條件
適用期限2016-01-01—2020-12-31 稅收優惠規定科教用品進口單位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出版物進口單位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 適用對象國家、省屬、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屬科研院所(以下用“A類機構”代稱),國家承認的高等學校(以下用“B類機構”代稱),國家核定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以下用“C類機構”代稱),國家認定的轉制為企業從事科研的機構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用“D類機構”代稱),經核定的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用“E類機構”代稱),國家核定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技術類)(以下用“F類機構”代稱),經核定的外資研發中心(以下用“G類機構”代稱),經批準的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及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中國經濟圖書進出口公司、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總公司、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用“H類機構”代稱),經核定的其他科學研究機構、技術開發機構、學校(以下用“I類機構”代稱)
《關于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的通知》對享受進口關稅優惠政策的對象進行了詳細規定,并明確了辦理免稅優惠相關流程及材料[2],如表2所示。
《關于公布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清單的通知》則具體羅列了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科教用品清單,凡是在分析、測量、檢查、實驗、教學、計算機工作站、實驗用材料及動物、醫療體育器材等16大類產品范圍內,且符合免稅主體資格條件的,可按照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辦理免稅事宜[3]。
《關于執行“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辦理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的辦理流程、稅款擔保、政策銜接等具體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
國家70號文對科技創新主體是一項極大的激勵政策,有效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成本,充分激發了科研機構開展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但在實際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平衡性不足的問題[4]。70號文的適用對象可以分成國家所屬科研機構、省屬科研機構、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直屬機構三大類。在廣東省有一些重大科研平臺,但未納入省屬科研機構管理,不能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部分省實驗室和省新型研發機構;另外,一些企業性質的研發機構由于無法出具相關資質材料,也無法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政策,以企業性質的省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具體問題如下。
表2 上述單位免稅需提交的材料、核定部門及辦理流程
相關機構提交材料核定部門管理辦法 A類機構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文件、《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科技部或省市科技部門參照71號文管理 B類機構—教育部參照71號文管理 C類機構—國家發展委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參照71號文管理 D類機構—科技部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參照71號文管理 E類機構—科技部會同民政部或省市科技部門會同民政部門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免稅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管理辦法 F類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技術類)免稅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管理辦法 G類機構—省市商務部門會同財政、稅務和所在地直屬海關外資研發中心免稅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管理辦法 H類機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參照71號文管理 I類機構—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參照71號文管理
省實驗室是廣東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建設科技創新強省的重要支撐力量。目前,廣東省已啟動建設的省實驗室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并規劃在湛江、汕頭等市布局建設第二批省實驗室。按照70號文規定,省屬和計劃單列市所屬事業單位法人,或省、計劃單列市科技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民政部門核定的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方可享受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東莞、佛山兩市主建的省實驗室目前屬于市屬科研院所,無法出具省級科技主管部門批準的成立文件和省級編辦部門發放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享受不到科技創新進口免稅政策。另外,非省屬科研機構、科技類民辦非企、外資研發中心性質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也未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除新型研發機構可得到省財政對其進口科研用儀器設備的經費支持外[5],其他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企業或企業內的研發機構,既享受不了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也得不到省政府的經費支持,尤其是一些企業資產少、未能獲得科技創新券后補助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因試驗用儀器設備缺乏無法有效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為了讓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普及到各重大創新機構,降低進口成本,提高通關便利性,促進廣東省科研機構的創新發展,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加快對省實驗室申請為省級科研機構的審批進度,省編辦等相關部門可按國家放管服改革精神,能放盡量放,能減盡量減,縮短審批流程,同時省實驗室主管部門應積極為其出具批準成立文件,讓省實驗室可以憑省屬科研機構身份享受科技創新進口免稅等相關優惠政策。在辦理省級科研機構的過渡期間,允許憑省政府批準成立文件辦理主體資格通關備案,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對不符合國家70號文規定對象的市屬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要積極為其辦理成立批準文件以及《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對不符合國家70號文規定對象的企業法人性質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爭取取將其納入免稅主體系列,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力爭71號文進口免稅政策覆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為了避免過度進口科教用品,導致資源閑置浪費,應鼓勵社會加大進口科教用品的開放共享力度。對于價值在30萬元及以上的進口科教用品,鼓勵其將所購買的進口科教用品申報納入省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省市政府應給予一定比例資金支持;對于30萬元以下且全資購買的,無法納入省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的進口科教放共享[6]。同時,適當擴大科技創新券后補助適用范圍,凡從事科學研究或技術開發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可憑借創新券獲得購買科教用品使用費補貼[7],以此促進社會科技創新主體共同開發利用科教用品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1]財政部.關于“十三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EB/OL].[2016-12-27].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2435701/content.html.
[2]財政部.關于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17-02-28].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8/content_5171788.htm.
[3]財政部.關于公布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清單的通知[EB/OL].[2017-01-04].http://www.gov.cn/xinwen/2017-01/04/content_5156542.htm.
[4]胡文龍.當前我國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9):100-108.
[5]關于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試行辦法[EB/OL].[2015-06-24].http://www.gd.gov.cn/govpub/bmguifan/201506/t20150624_214845.htm.
[6]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EB/OL].[2015-12-31].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12/t20151231_636278.html.
[7]嚴偉,何世偉,郭鷹.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的補貼方向:供給側抑或需求側——以科學儀器設備為例[J].科技與經濟,2017,30(6):11-15.
F812.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5.061
2095-6835(2019)15-0147-02
唐強(1990—),男,江西撫州人,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科技政策與規劃、土地資源管理。黃何(1975—),女,廣東廣州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李妃養(1986—),男,廣東湛江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科技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
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高質量發展階段完善廣東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研究”(編號:2018B070713005)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