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敏,邱小明,吳玉程,楊哲偉
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研究
王曉敏,邱小明,吳玉程,楊哲偉
(太原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型人才缺失的問題在中國逐漸突顯。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出發,指出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以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論述了構建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以期為建立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供參考,進而為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提供創新與創業型人才支持。
創新;創業;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
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快速進步,高校的人才培養從技能型、理論型培養逐漸向創新與創業型人才培養轉變。研究生作為專業技能與科研一體化的人才群體,加強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不僅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需要,也是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需要,更是加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如何基于創新與創業教育實現全方位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目前,創新已經涉足眾多領域,使得人們對創新的理解和表述也越來越多樣化[2]。創新是由創新主體發起,從構思到實現的知行統一的發展過程。其中,創新主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相關知識及經驗,利用新的方法、手段和思維,對認知對象及領域取得新的認識。而創業是指人們通過發現并捕獲機會創造新型產品或服務,并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不難發現,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創業是創新的載體,二者密切相關,創業必然涉及創新。
創業者在創業時,必須有一定的創業激情和創業資本,如創新能力、創業技術、資金、知識構架等。創新的目的是將知識和技術應用到生產中,將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因此,成功的創業必然蘊含著價值創新。在成功的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需要通過獨特的思維方式,基于科學知識,思考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創業者要依靠技術或服務的創新,達到創造財富的目的。由此可見,創業是一種不斷突破自我的創新過程。從研究生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創新教育能夠使研究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創造性地產生新成果,創業教育能夠使研究生具備創業活動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而加強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資源的分配方式和就業形勢逐漸發生改變,研究生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無法滿足就業需求。因此,為進一步解決研究生就業問題,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而轉變,從過去知識傳授的模式向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模式轉變,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高校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在注重科研型人才培養的同時,也應兼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隊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也是拓展研究生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的重要保障。
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頂層部分。它既要遵從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特點,又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需要遵循創新創業型人才成長的規律,需要在基本素質的養成、專業能力的形成以及創新能力與創業意識的激發方面加強和改進。目前,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功能,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當前高校研究生培養目標與國家導向及社會需求脫節,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導致部分畢業的研究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目前,中國研究生教育注重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研究生的畢業要求與其科研水平掛鉤,對其創業能力基本沒有要求。而研究生在校期間基本不曾接受過規范、系統的創新創業學習和訓練,因此,大多數研究生畢業后沒有想過創業,也不具備創業的能力。
很多研究生具有很高的創新創業熱情,但是中國大部分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予以的重視不足,沒有完備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對創新創業理論的研究缺乏深刻的認知,導致大部分高校舉辦的創新創業競賽存在形式單一、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國內高校從事專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數量較少,大多是兼職教師,空有理論知識,缺乏創業經驗,無法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指導學生。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為鼓勵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新創業,很多優惠政策相繼出臺。但研究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難,創業風險依然很高,因此,很多研究生因無力承擔創業失敗的后果而不敢創業,而社會保障機制匱乏更是直接導致畢業生無法放心大膽地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原因之一。
高等教育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是在教與學的相互促進中完成的,它是認識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統一,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探求未知的知識;它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認識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更好地提升研究生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學活動應盡可能地貼近生產生活實際[3],從而切實根據學生成長規律來實施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工程。根據創新與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策略。
高校應明確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研究生的科研密切結合。樹立研究生的創新發展理念,通過科研創新,強化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其創新能力。實現研究生就業意識的轉變,激勵研究生將科研上獲取的創新成果應用于創業發展,實現研究生創新意識及創業精神的不斷強化與提升。
此外,創新創業教育涉及學科眾多,范圍較廣,導致高校的創新創業研究生教育缺乏明確的定位和統一標準。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學科定位,確立適宜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從而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生。
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的培養不僅限于學校的知識傳授和一般性的創業體驗,應該充分發揮高校及研究生個體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專業知識,充分展現研究生的科研及創新能力,構建基于學校與社會、專業與能力相融合的綜合培養模式[4]。因此,高校需要從更新教育理念、優化育人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豐富第二課堂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組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本土與國際相結合的課程教授和創業導師隊伍是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教師能夠結合自身經驗在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加強和優化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構建研究生與高校創新園區之間的創新創業網絡,建立其與企業、技術創新園區之間人才、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動態聯動機制,從而解決研究生就業問題。
研究生期間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提升科研能力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因知識結構不完備、社會經驗不足等導致創業失敗,創業激情受創,自身成長受阻。因此,教師要本著每一個研究生個體都是可以教育好的目標追求,從研究生的個體角度分析,發現研究生個體區別于他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正確的方法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5]。引導研究生以提升創新能力和體驗創業經歷為目標,將其注意力引導到創業竟爭力上來,為其完成學業,進入社會成功創業打下基礎。
從創新到成功創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創新判斷力,并明析創新產業化、市場化過程中的障礙及解決方案,實現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目的。所需知識很難在市場歷練中獲取,這就要求在創新與創業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研究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也要適當地豐富其創業知識,從而為其進入社會后的成功創業作好準備。
創新創業氛圍由研究生、高校以及社會三方面共同促成。研究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專業特長,融合校內外資源,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高校應著力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讓更多的研究生投身創新創業中。同時,高校應最大限度地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技術、資金及場地支持,從而促使研究生努力進行科研,并將科研結果應用于創業,以達到科研與創業相結合的效果[6]。社會有關部門應制訂出臺有利于研究生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的保障制度,讓研究生想創業、敢創業,從而促使有能力的研究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過去的專業技術型轉變為創新創業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也需要轉變,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師資水平,積極探索創新創業型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加大力度搭建研究生科研實踐與創新創業的平臺,鼓勵研究生將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激發研究生科研實踐與服務社會的熱情,將其科研成果運用于推動研究生創新創業,實現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滿足高校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要求。
[1]王麗明,黃士安.創新與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南昌航空大學為例[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2):119-124.
[2]周曉雪,陳帥.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導向的實驗班導師制功能定位與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242.
[3]盧霞,焦明連,周立,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6(44):17-19.
[4]張琨.論我國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教育[J].考試周刊,2015(70):148.
[5]黃一玲.創業創新能力培養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改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3):85- 88,99.
[6]陳傳勝,李科林,周國英.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C]//高等教育理工類教學研討會,201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5.062
2095-6835(2019)15-0149-02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