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婷 魏慶躍
職業教育的課程觀是 “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課程不再是靜態的學科體系的顯性理論知識的復制與再現,而是著眼于動態的行動體系的隱性知識的生成與構建。基于工作崗位的一體化實訓課程體系,就是從工作出發,強調需求,按照行動順序,遵循職業教育基本規律和中級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形成專業領域課程體系,將全部實訓課程按照能力遞進方式重新一體化安排,實現實訓課程之間的有序化,完成學習活動與職業活動的準確對接。
目前,國內中等職業學校生源主要來自中考落榜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特別是近幾年,中職學校生源緊張,招生幾乎達到來者不拒的程度。整體生源質量的下降,導致中職生呈現基礎文化素質薄弱、綜合素質較低的現狀。作為弱勢群體,大多數中職生對課程學習缺乏興趣和動機,學習沒有目標,學習態度不認真,特別缺乏別刻苦學習的精神,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跨學科、復合型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存在很大的難度。
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并且幾乎全部為女生,即使有上網經歷,但局限于聽歌、聊天、看電影、游戲等娛樂項目。多數女生實際動手能力較弱,真正的網上操作技能水平較低。對專業性較強的電子商務上網實踐操作存在一定的難度。
中職生比較熱衷于電腦,但對簡單的辦公操作、電腦的基本應用和維護并不精通,特別是打字速度水平很低。這種現狀不利于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習。
多元價值觀和網絡科技時代賦予了中職生獨特鮮明的個性。他們思想活躍,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于標新立異,善于改變思維方向,特別喜歡動手實驗,實際操作能力較強,但對知識遷移運用能力不強。 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可以抓住學生喜歡操作的特點,以實訓課程為學習的突破口,圍繞職業能力培養展開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
本專業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對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宗旨,以學生持續性發展為本位,以專業操作應用技能為職教培養特色,按照工作領域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學習領域,指定專業培養方案,建立靈活多樣的實訓教學機制,通過各項職業技術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電子商務實務、會計電算化、物流、計算機操作維護、網絡營銷、網站設計、電子政務、企業管理、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技術、安全協議,電子商務網頁制作及網站建設維護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電子商務行業第一線崗位需要和具有應用電子商務業務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素質綜合技能人才。
專業認知能力實訓以專業認知性學科為主,直接將專業核心實質展示給學生,采用典型企業參觀、校內模擬實訓演練、淘寶網在線演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精彩演講、典型企業文化體驗、專業職業崗位群講座等方式完成。此部分實訓是成功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培養職業情感的關鍵環節,一般安排企業專家、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師和上一屆成功學生配合共同完成。
電子商務是一門交叉復合式學科,是建立在電子基礎上的商務活動。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網絡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交互能力直接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專業基礎能力實訓在第一學期與文化基礎課程同步開設。重點突出計算機基礎和網絡基礎課程,強化計算機和網絡技能訓練。實訓要保證上機時間,重點放在計算機基本應用上,目的是讓學生跟上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步伐,會用、掌握新的操作方法。
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質是“商務是目標和方向、電子是工具和手段”,它強調兩者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的融合,商務是主體,信息技術是為商務服務的工具與手段,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服務、改造和提升傳統商務。而商務的先進理念又引領著信息新技術發展的方向。商務類課程和技術類課程要相互交融、遞進發展。以商務和技術的關系為主線,理清課程之間的先后關系。按照能力培養要求進行課程的先后設置和課時量的分配,優化專業基礎課程和技能實訓比例,強調知識的有序性、遞進性和能力達到的崗位要求。
職業能力是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有機結合,需在專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融合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通過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綜合實訓是培養社會適應型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所有專業課程綜合運用的最終體現,它實現了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融合發展。 第四學期已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安排綜合實訓。包括模擬軟件虛擬實訓和在線開店真實實訓。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不同,按照先模擬實訓后真實實訓的順序依次實施。
校外頂崗實訓實習,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和學校的名譽,這一實訓要科學安排、注重實效,嚴格實施。采用校方聯系、優生優推、雙向選擇、校內培訓、集中面試、企業培訓、試用上崗、正式上崗的形式依次嚴格執行。學校專門成立校外實訓組織機構,管理層面上實行“領導承包、制度保障、專業教師全程跟蹤、班主任主動配合”模式確保效果;學生層面上實行“實訓前計劃好,實訓中記錄好,實訓后總結反思好”模式跟蹤指導;學生評價層面上實行“教師、學生與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考核和過程性動態隨機考核”模式全面評價。反饋層面上實行“學校、學生、企業三方互評”模式共同展開。
中職生的崗位定位就在一線,畢業前到各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進入職業工作狀態,履行職業崗位責任,在真實的職業活動中提高其綜合職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后繼發展能力。加快了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為畢業就能頂崗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人才遞進培養”工程,打造“雙師型”名師團隊;定期召開專業科研活動、學術活動,營造專業學術氣氛;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促進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的零對接;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實習計劃的制定、完善;成立課程開發、應用和更新制度,鼓勵支持教師編寫符合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課程講義、實訓指導書,完善滿足企業產業升級和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
規范出臺系列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實訓教學計劃管理體系、職責管理體系、過程管理體系、評價管理體系四大管理監控體系,保障實訓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以行動為導向,以活動為主體,按照職業活動過程和職業教育規律創設職業活動情景,倡導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等教學方法,努力實現“學中做,做中學”。
基于工作崗位的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一體化實訓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三段式”專業教學模式,將三年的學習過程整合,對全部實訓課程按照能力遞進方式重新一體化安排,實現學生認知規律與專業技能成長規律的零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適應了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充分體現“以社會為準,以學校為本、以學生為主”的先進實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