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海瀅
(前海航空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28)
當前,我國經營環境的客觀形勢對航空公司經營管理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所應用的傳統預算管理模式早已無法滿足我國航空公司的實際發展需要。若想從根本上確保航空公司經營管理的科學性、高效性與卓越性就必須順應當前發展形勢。預算管理在航空公司的應用已相當廣泛,尤其是許多大型航空公司均已上線或正在建設預算管理系統,然而全面預算管理是否能真正起到應有的效果卻不盡然。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對航空公司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十分有利,亦能幫助其提升工作協同順暢程度,幫助進行成本管控,使之所面臨的風險得到有效規避,為公司戰略目標落地實施提供保障。
航空業的生產鏈條長,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專業壁壘,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編制和實施過程可令航空公司中各個部門更加明確其自身職能,充分認識任務目標,并準確判斷自身實現目標的能力,保持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促使航空公司中各部門之間的目標行動達成一致,提升各項經營活動開展的順利程度。與此同時,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還可促使航空公司領導對航空公司發展的動態方向與總體情況進行充分明確,以市場變化為依據對航空公司的內部運營方式予以及時調整,確保其所制定經營目標的可行性,并匹配適當的運力來達成其目標。
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通常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與航班直接相關的成本,如航油、起降、餐食以及地面服務費等,間接成本如人工、維修工具耗用等。加強全面預算管理要求將各項成本與航班量或生產規模進行匹配,在運營過程中運用因素分析法識別執行差異的種類,以達到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目的。航空公司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為長遠、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各環節的應用。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提升航企的經營利潤。
航空運輸業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各種既已客觀存在的動態性、風險性及不確定因素均促使航空公司必須尋找出一種與之相對應的適宜管理辦法。在航空企業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可令航空公司在宏觀角度、以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要求為依據,以企業經營目標為思想指導,使市場經營環境與企業現有資源之間的管理得到更為整體化的處理,做出有助于企業未來發展的正確判斷與決策,全面預算管理是戰略規劃、業務計劃與財務預算的統一集成,其中合理的業務計劃如航線規劃能提升飛機日利用率,幫助其有效規避實際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環境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尋求健康長遠發展的途徑。
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強其在航空企業當中的應用對航空企業經營模式與經營理念的統一十分有利,具體可以將預算目標分解至各部門,各層級,成為各級管理人員與員工的績效目標組成部分,明確自身的未來奮斗目標,將航空公司中各級領導員工的工作動力與工作激情充分激發出來,并鍛煉其對于管理模式的適應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航空公司于激烈市場競爭當中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部分航空公司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未能做到有效結合企業的戰略規劃與戰略目標,導致預算控制管理失去其自身作用,難以實現對企業整體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還有部分航空公司預算停留在財務部門和管理人員,其他業務人員只是按要求給數,并未實現部門間的充分溝通協作,未建立一整套從戰略層面落到運營乃至操作層面的內在邏輯連貫完整的預算指標體系。
每年的9-11月各航空公司都會啟動次年預算的編制工作,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通常會涉及一定的假設,如匯率,利率等基本因素,這些對于航企成本有較大的影響,如某大型航空集團的年報顯示,2018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若使人民幣升值1%,將導致凈利潤及股東權益分別增長2.28億元人民幣。在未來的一年中,敏感性因素會起伏波動,內外部環境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僅按固定匯率進行預算編制、不根據情況調整將會導致最終結果產生較大偏差,正如此次的中美貿易摩擦令很多航企始料未及,更沒有在預算中進行考慮,導致預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產生較大偏差。
當前,我國有些航空公司尚未能制定出完善程度較高的預算獎懲制度與預算考核制度,在對業績進行考核的實際過程中摻雜過多個人情感因素,降低了考核的客觀性。無法有效確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開,致使航空公司的考核成為了虛設的制度,喪失了其應有的意義,自然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
將全面預算管理應用于航空公司的實際過程中需緊密結合航空公司的外部環境及內部發展經營戰略目標規劃,以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經營目標等為依據,確保所制定預算目標的科學性;建立兩上兩下的預算編審流程,促使預算部門當中的每位工作人員均對企業戰略目標予以深入了解,令其充分明確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對航空公司的成本預算展開嚴格控制[3]。
航空企業需選用適宜的預算編制方法與預算控制方法,建立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與事后分析的預算控制體系。通過統一的預算管理平臺實現:統一管理口徑、統一數據來源、統一應用模型、統一分析標準、統一用戶管理、統一知識分享。構建多維度的預算分析體系,支撐多種分析方法,如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和價值樹分析法等。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各責任中心應根據經營管理需求、環境或政策變化,根據預算分析等資料對預算進行適當的年中調整。對于油價、利率、匯率等敏感性因素指標進行模擬調整,基于預算模型動態測算,形成多版本的盈利分析報告,為領導者提供決策支持。以滾動預算應對市場變化,使預算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制度是企業當中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將完善程度較高的全面預算目標與全面預算考核制度建立起來能夠有效確保企業管理規則與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提升其執行的順利程度。
預算考核分為預算目標考核與預算工作考核,預算目標考核是對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以最大程度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主要考核內容為重點財務及指標,如收入、利潤、飛機日利用率等,預算工作考核是對預算管理各環節上工作質量的評價,以此促進預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指標包括: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及時性、規范性;預算分析的及時性、全面性和透徹性、預算工作組織周密性等。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貿易緊張的升級及運營成本的增長將會沖擊航空業2019年的盈利預期。當下,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這一工具十分重要,尤其是與戰略同步、與績效結合、并建立適宜的預算模型與預算管控體系,從這些方面對全面預算管理持續深化和完善,才能確保航空公司的內部管理水平得到更好改善,從根本上提升其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