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迎
(廣州南沙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58)
我國的國有企業由國家投資或者持股設立,我國法律規定國有資產超過50%的企業即國有企業[1]。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資金擁有所有權和控制權,是一種生產組織形式,在國有企業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同時具備公益類和商業類的特點,國有企業經營過程中一方面要實現其國有資產的保值以及增值,同時還起著調節國民經濟的作用。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為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而采取的一種管理方法。成本管理要求企業將成本控制深化到企業工作的每個環節,是一種整體的成本管理手段。成本管理對實現企業增產節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國有企業發展中重視成本管理,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增加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就國有企業而言,以A國有企業為例,其經營項目涉及到房地產經營、土石方工程服務、自來水系統安裝服務等。通過加強成本管理,對企業各項業務活動過程中的成本支出可以有效地進行控制。同時,對不同業務的成本投入情況進行分析后,企業可以選擇獲取利潤更高的項目進行投資。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成本控制,有利于避免企業的不合理支出,防止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企業的管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過成本管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的謀劃,制定明確的戰略目標,可以有效地避免企業的決策失誤。
成本管理意識不強,是影響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主觀因素。當前部分國有企業管理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度不夠,沒有看到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受傳統的管理模式的影響。相較而言,傳統的管理模式更為保守,因此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管理過程中成本管理觀念一時難以轉變,不能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導致國有企業成本管理意識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為了獲得高利潤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工作中,使企業忽視了對成本環節的控制和管理。但是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其雖然在短期內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利潤,但是就長期而言不利于企業的成本控制。
會計信息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重要參考,會計信息的失準不利于企業科學地進行成本控制[2]。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會計工作過程中沒有制定科學的會計工作制度,會計工作流程不規范,使會計工作的質量大打折扣。以W國有企業為例,會計部門在向審計部門提供會計資料時,存在會計信息不實的現象,部分會計人員缺乏一定的職業素養,在工作過程中隨意改動會計信息。另外還存在增值發票開具不規范等現象,由于會計信息準確度不高,國有企業的審計報告與審計意見偏離了實際情況,不能真正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服務,嚴重的致使企業戰略決策失誤,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成本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當前部分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使企業成本管理的效率不高。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企業的成本分類過于籠統,不夠細化,由于成本管理的細化不足,導致在企業具體的成本管理中可操作性不強;其二,企業的監督制度不完善。監督機制是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企業沒有設定科學、完善的監督制度,導致監督部門在履行職權的過程中只是憑借個人主觀的判斷判定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合理,使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進而影響了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質量。
財務人員在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國有企業應重視強化財務人員的管理職能。企業可以建立管理會計崗位,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企業的經營決策,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水平。同時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國有企業設立管理會計崗位,可以負責為企業的管理部門編制計劃,可以提升企業經營活動的科學性。管理會計在工作中不僅要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歸納,同時還要對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預測、控制和反饋,相比而言,管理會計崗位的職能擴大。通過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企業的經營成本。
由于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其業務涵蓋范圍越來越廣,成本管理的難度也逐漸增加,對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作為國有企業應重視優化內部人才機制,這是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國有企業加強成本管理需要從兩個方面開展,其一,對內要加強對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培訓過程要注重成本管理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的結合,培訓內容應盡量使成本管理人員的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如要通過培訓讓員工知道成本控制點、成本控制的對象等;其二,國有企業要重視選拔外部優秀人才,制定規范的選拔流程,為企業選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充實內部成本管理專團隊。企業在提升成本管理人員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完善考核機制,定期對員工的專業水平進行考核,促使員工在工作中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和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了,企業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也會大大提升。
構建國有企業完善的成本監督機制,是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效率的關鍵。國有企業的成本監督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監督企業財務工作的運行,一方面是監督管理人員,企業可以組建獨立的審計監督部門,審計部門直接受企業最高領導管轄。另外,監督部門人員不能由財務人員兼任,這是為了保證企業監督工作不受其他工作的影響,同時也是為了防止財務部門人員自行監督,無法起到約束財務部門的現象。通過完善監督機制,可以加強對企業各部門的工作監督,通過約束財務行為,可以防止財務投機行為,避免以權謀私的行為,給企業造成損失。同時加強對企業工作環節的監督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失誤行為,如果發現企業某個環節工作出現異常可以及時采取解決措施,防患于未然。強化監督體系、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也是企業強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成本管理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成本管理是一種科學的控制企業經營成本的方法,同時也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企業的成本管理不是簡單的降低成本,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當前國有企業要實現其成本管理,擴大利潤空間,需要重視企業的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以及業績評價四個方面進行。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不應局限于某個部門或者某個環節。作為國有企業管理者應轉變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同時重視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優化企業的成本管理,促使國有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由于本國有企業涉及到多項業務和服務,通過加強成本管理可以促使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資源的浪費。這是企業科學化經營的要求,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