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塔木·白克熱
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媒體形勢下,各類新聞媒體形式不斷涌現,為了提升新聞的關注度,增加新聞的事實深度,現場報道已經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一種主要形式。很多時候,人們在對新聞報道進行選擇時,鑒于現場報道的時效性,觀眾更側重于現場報道。由此可見,現場報道對新聞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在新聞傳播中,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播報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新聞主持人具有較強現場應變能力,以及過硬的專業業務水平。
現場播報與其他的播報形式具有極大的不同,要求主持人必須較強的現場觀察能力,從事件的發生現場,準確的尋找出播報的切入點,對事件的主人公的觀察,結合自身對事件的分析判斷,有助于主持人獲取更多的新聞信息,提升新聞質量。現場播報,在對事件進行播報的過程中,能夠讓觀眾對事件做出更多的了解,增強觀眾對新聞信息的代入感,更好的提升了新聞的真實性,在現場播報的過程中,主持人能夠更好的引導觀眾對事件的關注,然后,結合事件整體對相關人員作出一些針對性的提問,對新聞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聞作為社會思想和輿論的重要引導者,只有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的判斷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新聞信息的正確性和價值,通過對新聞事件的現場報道,不斷地引導民眾的正確思維,盡可能的將事件的事實和正確的觀點傳達給廣大民眾。
現場應變能力,是主持人在進行現場播報中的一項重要專業能力。主持人在進行現場播報開始時,由于對事件的整體過程,所了解的只有一層表面,然后通過對事件的不斷深入了解,進行確實的報道[1]。在報道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這時就是考驗新聞主持人現場應變能力的時刻,新聞主持人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突發狀況做好冷靜應對,并對狀況做出判斷和分析。現場播報在一定程度上,和陌生拜訪是一樣的道理,新聞主持人要通過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打開相關人員的心理防線,對事件的具體信息作出更加清晰的了解,對事件的性質和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避免因為事件播報的片面原因,導致民眾對事件產生歧義的理解。
為了提升新聞的質量和感染力,新聞主持人應對新聞播報現場做好現場控制,對事物和相關人物做出準確的描述。新聞播報要在事件的現場,新聞主持人應結合新聞事件,選擇合適的播報現場,提升事件的說服力,提高新聞播報的渲染效果,播報現場可以有效地成為新聞播報的,一個有力的佐證。在現場播報過程中,為了提升新聞的感染力,新聞主持人會對播報現場的相關事物,進行不同程度的描述,可能是一些使用工具,也可能是一些現場環境等,通過描述能夠極大的提升事件現場對新聞事實的描述質量,增強民眾的代入感,促進民眾對新聞事件和影響的理解深度。在描述過程中,新聞主持人應準確的掌握語言的使用方式,以及相關術語的使用,降低描述的理解難度[2]。
提問能力,是新聞主持人進行現場播報的一項重要能力,新聞主持人要具備對事件性質、線索等的準確的判斷力,把握好提問的方向和方式等,逐漸的加深對事件的理解深度,并引導相關人員的思想方向,讓相關人員能夠更好地對事件進行傾訴,從傾訴中準確的抓住有用的相關信息,提高新聞的質量。
在當前的現場播報中,很多新聞主持人對于現場播報缺少深刻的認知,一些新聞主持人認為,現場播報只是為了將事件的真相,告訴給民眾。因此,在進行現場播報的過程中,更像是對事件的轉述,缺少對事件的性質、影響等多方面的思考,使觀眾感覺如同嚼蠟[3]。這樣的播報形式,會使觀眾在看到新聞時,很快的就熄滅了剛剛燃起來的一些好奇心,而且,逐漸會使觀眾對新聞節目越來越失望,嚴重影響了新聞傳播的質量。
在新聞的播報過程中,敏銳的觀察和正確的判斷,是進行現場播報的一項重要基礎。而在當前的新聞現場播報中,很多新聞主持人嚴重的缺乏,對事件的觀察和正確的判斷能力。一些新聞主持人在進行播報中,對于事件的理解始終停留于事件的表面,和一些浮于表面的直觀線索,使新聞事件的播報也始終浮于表面,新聞報道始終難以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報道過程僵硬[4]。部分新聞主持人對于新聞事件缺少爭取的判斷力,新聞傳播是引導社會輿論和民眾思想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部分支持人,在對新聞事件播報的過程中,很難對事件信息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致使一些不正確的言論吐口而出,造成嚴重的社會輿論影響。
提問能力,是新聞主持人的重要專業技能,是打開新聞播報局面的重要手段,對于新聞的現場播報具有重要意義。一些新聞主持人不具有較強的新聞提問能力,在現場播報過程中,問題浮于事件表面,難以有效的深入。不正確的提問形式也是提問能力差的重要表現,現場播報過程中,新聞主持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相關人員,不正確的提問形式,很可能會導致相關人員的情緒爆發,對新聞事件的播報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新聞的播報,不僅僅是對新聞事件真相的發掘,也是通過新聞事件,對民眾的思想和社會輿論做出一種引導。為提高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播報能力,必須不斷地加強新聞主持人對新聞播報的理解深度[5]。首先,深刻的認識到新聞播報的重要性和影響,新聞播報是我國社會輿論和思維的一種重要引導形式,在進行現場播報前,新聞主持人應對事件做出大概的了解,然后,對事件的性質進行界定,在播報過程中,新聞主持人可以根據事件性質等,對播報形式作出不同程度的調整,提高民眾受采訪時,對于相關問題和話題的理解程度,拉近新聞主持人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提高現場播報質量。
為了提升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播報質量,必須加強新聞主持人對新聞事件的觀察能力和專業判斷能力。根據新聞事件的性質,新聞主持人要對新聞事件做出一定思路的播報形式,然后,根據新聞的播報形式,判斷出此類性質的事件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播報過程中,主持人要結合具體的新聞事件與相關問題,對事件進行理性化的觀察整理,詳細分析事件的整體,從龐大的事件信息中,判斷提取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提問能力,是新聞播報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核心能力,為了提高新聞的現場播報質量,需要對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提問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訓。首先,針對不同的事件性質,對事件的提問進行一定范圍的劃分,引導主持人在進行現場播報時,更好的對事件問題作出整理[6]。主持人在現場播報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采訪人員,對提問的問題,進行理性的選擇,雖然事件的信息可能有很多人了解,但是由于人員的不同,不同的提問形式,能夠更好地提高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在提問時,還要時刻關注相關人員的心理狀態,和反應情況,對提問的形式和問題作出不同程度的調整,盡可能的使相關人員能夠放下心理壓力,以便于新聞主持人更好的進行提問。
綜上所述,新媒體形勢下,我國對新聞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對新聞主持人的要求也在快速的提升。為了提高新聞的現場播報質量,必須對新聞主持人的現場播報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包括專業的觀察和判斷能力、提問能力等多個方面,提升新聞播報質量,促進新聞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