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華縣委黨校,周口 466600)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四化”協同發展之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推進西華小城鎮建設,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的具體體現,有利于西華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鄉鎮企業發展,發展集約經濟;有利于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使土地相對集中,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利于擴大縣域內需,推動縣域經濟更快增長。
什么是城鄉一體化?一般而言,城鄉一體化是指城鄉之間遵循自身發展規律,通過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其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實現城鄉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持續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的過程并不是要使城鄉毫無差別,而是要消除對立,將城鄉納入一個持續協調發展的完整系統,使全社會共同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
實踐反復證明,單靠發展大中城市將使城市和農村的兩極格局越拉越大,無法實現全社會的共同發展。而要泛泛地在農村搞城市化也是不現實的,這必然要求要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找到一個聯結點,既能緩沖城市人口、就業、人居等各方面的壓力,又能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落腳點和歸宿地,而加快小城鎮建設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要重點建設好一批具有城市功能的中心鎮,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沒有小城鎮建設,城鄉一體化將難以實現。
一是小城鎮建設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前提。城鄉一體化發展是以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為基礎的,沒有小城鎮充分發展,也就沒有城鄉一體化發展。因此,實踐中就必須強調要讓城鎮領先發展,尤其是要注重各類城鎮的均衡發展,擴充城市與鄉村的接觸面和聯系點,但在小城鎮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又必須實現以城帶鄉,統籌發展。二是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引導力量。城鎮是一個地區各類經濟社會優勢資源的聚集地,其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往往能夠積極有效地推動人、財、物等各類農村資源向城鎮流動,進而實現城鄉互動。三是小城鎮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動力支撐。即使實現了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仍然是發展的主導面,城鎮發展必須為農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動力支持。
促進小城鎮建設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需要一定規模的連片土地,生產經營過程中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水平。普通農民按照傳統方式無法完成農業向現代化轉變。通過推進小城鎮建設,部分農民遷移到小城鎮,有利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為土地向規模集中創造條件。土地向規模集中后,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大規模農業項目,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促進傳統農業向產業發展。小城鎮所占有的區域位置、交通條件、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資源等多種優勢,比較適合鄉鎮企業的發展。而鄉鎮企業的發展,是推進工業化的重要方面。
進一步擴大內需,是拉動西華縣經濟增長的一個有效途徑。擴大內需靠什么?靠城鎮化。從長遠看,加快小城鎮建設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這是因為:第一,加快小城鎮建設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小城鎮是區域性綜合中心,人流眾多,物流暢通,將吸引更多的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特別是小城鎮商業中心的功能作用將更加突出,當地農民進入小城鎮后,將直接從事商業性活動,或者將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參與物流,將不斷增加收入,成為小城鎮建設的直接受益者。隨著農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費水平也將大幅提高。第二,農民進入城鎮,生產與生活、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農民在進入城市后,受城市理念的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會有大變化。消費的面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內涵越來越豐富。從家用電器、室內裝修,到文化教育、健康投資等。這些變化,使這些農民轉化為市民之后消費水平將大大提升。第三,農民進城建房或購房定居,將有力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投資需求的擴大。一部分加入小城鎮的農民,為了子女教育、養老等原因在城鎮建房、購房定居,這將對房地產業、文化產業、教育業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大幅提升,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多。在以往,這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涌向城市,給城市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城市住房緊張、房價上漲;教育資源緊缺、農民工子弟入學難;道路承載能力有限、交通擁堵;就業崗位緊張、就業難;農民工社會保障欠缺、生活條件差,等等。而要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安置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實現農民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就地安置。與此同時,小城鎮通過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土地相對集中,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采用先進的、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提供可能,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