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龍巖 364000)
1.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由支部書記發揮“第一責任人”作用,開展《敢擔當做時代干事者,舉旗幟做文化宣傳兵,共擔質+建龍煙質量文化》專題黨課,提煉“共擔質+”質量職能文化理念,動員支部全體黨員以共擔精神扛起質量大旗,做好先頭部隊,唱響“共擔質+”主旋律,形成良好質量文化氛圍。
2.形成支部特色主題方案
在建好支部內部思想根基之余,面向全廠各支部提出“用‘+’相連形成‘強輻射’,搭建‘共擔質+’質量職能平臺”的互學互助新思路。全公司共四大車間、十大支部積極響應號召,根據各自部門、崗位的要求制定具有特色的“共擔質+”主題方案,各支部書記嚴格把關、層層落實,形成相互融通、點面結合的“質+”網,質量文化由單一局限宣傳向多方宣傳轉變,拓展了質量文化的公共性,形成了共擔質量的良好氛圍。
1.豐富培訓形式
由黨員先鋒發揮“領頭雁”作用,開展《土樓1575,最早的就是最好的》品牌內部宣講;邀請行業權威專家到公司開展工藝質量現場診斷和相關專題討論,組織各專業技術人員前往行業內外優秀企業參觀學習。通過一系列“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以開放的視角汲取多樣化文化精髓,強化全員“企業好、品牌好、我才好”的文化理念。
2.增加實操演練
開展系列活動,通過“質+小創”評比將提升產品質量、蟲情防控技巧、工具、方法等寶貴經驗進行提煉、固化、分享和傳承;通過“金中支”手工包煙技能競賽助力新品宣傳,校驗出真正的“手工狀元”,展現龍煙手工包煙匠人精神;通過“質+之星”評比評選出一批在質量方面表現突出的團體和個人,發掘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勇立潮頭,勇挑重擔,勇往直前”三勇主題實踐活動激勵一線生產、工藝、技術人員,提高員工的產品質量意識,助力企業提升人才專業化。
一是開展質量過程專項審核。審視全價值鏈質量活動與質量保障要素,嘗試開展質量過程符合性、有效性審核。結合卓越績效的文化氛圍,引導卓越質量的方法、改進和結果,通過審核及改進活動,提升內部質量審核隊伍的審核技巧,提升質量管理人員發現和改進問題的能力,營造全員卓越質量的文化提升。
二是開展過程確認及質量保障能力測試。對生產過程確認與質量保障能力測試,評價設備運行、產品質量控制、原料消(損)耗等方面的加工控制水平,查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尋求質量改進的機會,以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踐行“絲絲精道,精益求精”的公司品質觀,拓展公司企業文化外沿,推動企業文化變革提升。
“共擔質+”與《龍煙微TV》《龍煙人》《龍煙快訊》《狼的智慧》等公司新聞媒介相配合進行宣傳造勢,表彰先進。其中《龍煙快訊》共發表稿件167篇,《龍煙微TV》共發布“共擔質+”系列新聞視頻7部,《狼的智慧》專欄“共擔質+”“質+小創集錦”“走進質+之星”系列共計23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手段為支部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及公信力的提升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共擔質+”主題的推廣與實踐下,質量文化由單一的部門文化拓展為全廠范圍內廣泛認同、直接參與的公共性文化;由單一的公司內部宣傳到“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性宣傳;由單純的繼承和完善走向變革和延伸。而質量文化的發展和拓展亦在員工中營造出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讓廣大員工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了“在崗位上練兵,在實踐中成長”的目標。
機制的貫徹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可一蹴而就,一個機制要想真正得以貫徹施行就應該以潛移默化之勢深入人心,同樣的,文化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形而上,而是應當落到實地的工作細化。無論是質量文化亦或是其他職能文化,它們都應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與方法論,只有通過方法論去落實實踐操作、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和工具去踐行、檢驗并修正方法論,才能最終實現文化的切實落地。
文化的發展是其本身的橫、縱、深多項限多維發展,擴充文化本身的維度,文化的發展更是其與公司其他各項工作共生共融的多維發展,加深文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質量文化如此,公司內各項職能文化的發展亦如此,我們要在加強文化自身建設的前提下將其進行轉化和變革,在發展的過程中尋求文化的公共性、變革性與開放性,從而產生影響一群、帶動一片的效果。
“共擔質+”的提出與實施是在全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這一大環境下邁出的重要一步。創新型質量文化體系的建設集合了“人才”這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助推了“創新”這一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其為職能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實踐支撐,為“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