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道星 陳昊嘉 編輯/韓英彤
新的一年,為更好地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及滿足外部的監管要求,國際福費廷業務應回歸本源,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將反洗錢放在業務發展的首位。
國際福費廷是一款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貿易融資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福費廷業務已在國內實現了“本地化”發展,并在交易結構、風險把控、渠道建設等方面不斷得到完善和優化。2018年,受益于基礎客群的積累、資金渠道的拓展及業務模式的多樣化,在外部挑戰更趨復雜的情況下,各家銀行的國際福費廷業務得以穩步發展。在2019年,為更好地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及滿足外部的監管要求,國際福費廷業務應回歸本源,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將反洗錢放在業務發展的首位;同時,還要緊密結合最新的金融科技成果,努力實現國際福費廷業務的多維度、多層次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中國制造”“中國智造”加快“走出去”,國內各家銀行的國際福費廷業務也在穩步向前邁進。在國際福費廷市場(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日趨成熟的背景下,國際福費廷的發展也受到美元加息、中美貿易摩擦、貿易欺詐、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市場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美元加息
2018年12月19日,美元在2018年的第四次加息落地,美聯儲如期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2.25%—2.50%。這是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的第9次加息,也是加息次數最多的一年。美元、港元等外匯幣種的利率上浮,導致國際福費廷業務的融資成本上升;但因無需占用企業保證金或授信敞口,國際福費廷業務仍是遠期信用證出口結算客戶的首選。
2018年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破位,一度接近7的市場心理關口。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國內出口商結匯收入的增加。國際福費廷業務與金融市場形勢密切相關,國內出口商通過國際福費廷融資,實現了提前收匯、優化報表的目的。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處于高點時,選擇敘做國際福費廷業務,也有利于企業規避匯率損失,增加匯兌收入,降低運營成本。
關鍵詞:貿易摩擦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吸引全球金融市場的關注。以3月22日美國宣布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關稅為起點,中美貿易摩擦在升級與緩和的交織中跌宕起伏;直至G20會議期間,中美雙方同意自2019年1月1日有條件地暫不提升2000億美元的關稅稅率至25%,貿易摩擦才出現改善跡象。人民幣貶值預期隨之減弱,但其未來走向依然牽動著全球的神經。
中美貿易摩擦直接影響了兩國企業之間正常的進出口貿易往來,對國際福費廷業務中的各方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包買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國際福費廷業務的國別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上升,使得包買商對于出口商的應收賬款審核更趨謹慎。對于出口商,在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下,國際金融市場易出現異常波動,尤其是匯率和利率。因為包買商需根據開證行所在國家和市場情況進行國際福費廷報價,使得包買商不得不提高報價以緩釋潛在的業務風險,導致出口商的融資成本增加。
展望2019年,國際福費廷業務的發展將更加重視出口企業的融資需求,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回歸本源,以更好地把握業務風險,助力普惠金融。同時,要抓住金融科技的發展機遇,做好反洗錢工作,進而構建起國際福費廷業務的全新生態圈。
關鍵詞:回歸本源
在強監管、防風險的市場背景下,為實現國際福費廷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國際福費廷業務應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出口企業的融資需求。所謂回歸業務本源,包括客戶定位的回歸與融資投向的回歸。
客戶方面,首先,國際福費廷業務申請人應有正常的出口貿易背景,而不能因屬“低風險”業務,忽視了對其業務背景的盡調;其融資金額應與其整體基礎貿易相匹配,并以出口的海關數據作為輔助,加以整體考量。其次,出口商應具備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并堅持主業經營,不涉及負面市場信息。業務方面,首先國際福費廷業務作為貿易融資,是建立在出口商的國際結算基礎上的;充裕、真實的國際結算量,意味著出口商有足額的外匯收入,進而可以更好地保證資產投放的安全。其次,要重點關注國際福費廷融資資金的流向,及第一還款來源的保障。
關鍵詞:反洗錢
2018年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8〕130號),對加強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加強洗錢或恐怖融資高風險領域的管理、加強跨境匯款業務的風險防控和管理、加強預付卡代理銷售機構的風險管理、加強交易記錄保存和及時報送可疑交易報告等五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結合國際福費廷實務,反洗錢工作主要需做到以下三方面。
從縱向看,反洗錢審查應貫穿國際福費廷業務的全流程。首先,將反洗錢工作前置至客戶經理層面,落實在貸前階段,加強KYC(Know Your Customers)審查,包括客戶身份、股份信息、交易目的等,以確保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其次,從數量、價格、市場等方面分析基礎交易中所涉及的商品;從信用狀況、財務狀況、償還能力等方面判斷客戶及其交易對手;從物流、運輸、保險、資金流等方面審核單據和信用證,進行充分、有效的分析。再者,做好持續監控,包括對進出口商、上下游客戶等名單的監控,對商品價格、市場行情等貿易背景的監控,以及對開證行、福費廷賣方等同業機構的信用風險和負面新聞的監控。在此基礎上,實現國際福費廷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后的反洗錢合規管控。
從橫向看,“穿透原則”應貫穿國際福費廷業務審查的始終,并要堅持做好EDD(Enhanced Due Diligence,增強型盡職調查)工作。首先,要關注業務涉及貨物的最終使用人。通過充分的盡職調查,摸清貨物的最終使用人是否涉及制裁名單,最終使用人所在地區是否屬于高風險地區。其次,關注基礎交易中所涉及貨物的最終用途。要了解商品的特性,通過交易雙方以及上下游客戶的經營范圍、歷史交易,判斷商品是否最終用于軍事用途、恐怖主義活動等。再次,關注各類“警示標識”。要根據國際福費廷業務涉及的國別、交易對手、商品、產地等,靈活運用“警示標識”,做好國際福費廷業務單據的審查。
關鍵詞:模式創新
國際福費廷的業務優勢并不僅僅在于低資本消耗、操作便捷、融資期限靈活等,更在于其廣泛的適用性,可以滿足不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隨著國際福費廷業務向縱深推進,在已有的業務基礎上,國內各家銀行不斷探索擴大國際福費廷的適用范圍,除議付信用證外,還將國際福費廷擴展至延期付款信用證、背對背信用證、MT999承兌電文、D/O單據等業務場景。與此同時,各家銀行也在不斷優化升級福費廷的交易結構,比如對信用評級低的開證行,引入國際金融機構作為保兌行;在出口托收的國際結算基礎上,發揮保函作用,搭建“出口托收+融資性保函+國際福費廷”的交易結構。
當前,國內各家銀行都突出強調“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戰略,以此來降低業務操作風險、控制整體運營成本及改善客戶體驗等。由央行組織推動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已正式上線試運行;同時,自2017年起,國內多家銀行成功試水區塊鏈福費廷業務,從行內交易到跨行交易,不斷取得突破。將國際福費廷與金融科技相結合,是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賦予了國際福費廷更旺盛的生命力。
中美貿易摩擦還未結束,其對各家銀行的國際福費廷業務發展將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仍在繼續。在新的一年里,各家銀行的國際福費廷業務應回歸本源,“抓客群、重結算”,及時滿足出口企業真實貿易背景所派生的融資需求,助力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進而實現國際福費廷業務在中國市場的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