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芝 編輯/韓英彤
綜合ICC案例的意見分析,證明原產地最標準的表述,就是明確表明GOODS ORIGIN:X (國家或地區),或者COUNTRY OF ORIGIN:X(國家或地區),或者類似明確、清晰的證明語句。
國際貿易中的原產地證書,作為貨物的國籍身份證,是一種重要的進口報關憑證,用于進口海關確定貨物適用稅率,以及實施差別關稅和貿易管制措施(如進口許可配額、反傾銷反補貼等)。對于信用證下的原產地證書如何審核,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的有關規范已日趨完善。其中,作為證書的最基本功能——證實貨物的原產地,ISBP745 原產地證書一章的L1段要求如下:“當信用證要求提交產地證明,提交一份顯示與發票載明貨物有關,并證明該貨物產地的經簽署的文件將被視為滿足要求。”那么證明原產地這一關鍵信息該如何表述?又會出現哪些爭議?對此,下文將通過幾則ICC案例意見來加以分析。
R320:信用證要求提交商會出具的產地證,受益人提交的產地證上顯示了“200包蘇丹生棉”。議付行以產地證沒有提及貨物產地為由拒付;受益人認為拒付不成立,因為產地證上顯示了貨物的產地是蘇丹。ICC的意見認為,蘇丹生棉這一貨描可能是某種產品的品牌,不能要求銀行對此加以判斷。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該產地證沒有清晰地表明貨物的產地,不可接受。
相關分析:實務中,貨物名稱含有產地在日常并不鮮見,如龍井茶、貴州茅臺、煙臺蘋果等。這種通俗的商品名稱上的產地代表一種地理標志,通過這種特定地理標志往往暗示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聲譽,一經注冊登記就以商標的形式獲得法律上的地理標志保護。貨物的原產地,是指貨物的來源地,即生產、采集、飼養、提取、加工和制造產品的所在地,它具有特定的經濟、法律含義,確定原產地是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來判別,且與國家的貿易政策措施緊密相關,一般與產品的質量沒有必然的內在關聯性。所以地理標志和原產地標志有一定的關聯但是并不能等同。同時作為銀行審單人員無需對這些行業規則進行判斷,信用證下的原產地證明書,必須按照ISBP L1要求,明確、清楚地表明相關貨物的原產地。這是其基本要求和功能體現。
T A 7 7 2:信用證要求由商會出具的原產地證,受益人COMPANY ABC提交的原產地證由商會出具,并在“COUNTRY OF ORIGIN” 欄位顯示“SEE BELOW”。在緊接下來的欄位“OBSERVATIONS”中標明“PRODUCED BY COMPANY A B C, S W I T Z E R L A N D(由A B C S W I T Z E R L A N D公司生產)”。咨詢者認為,原產地證沒有標明貨物的原產地,P R O D U C E D B Y只能表明貨物的生產者,不能代表貨物的原產地。受益人認為,原產地證標明由“COMPANY ABC,SWITZERLAND”生產,足以證明貨物原產地,且該原產地證符合瑞士非優惠原產地證法規的要求,并經商會蓋章簽署,表明其為有效文件,滿足單據的功能要求。ICC意見認為,“PRODUCED BY”只說明了貨物生產者是誰。雖然生產者的國別可能是建立貨物產地的一種標準,但并不等同于產地國。因此其結論是,原產地證沒有清楚地表明產地,不能滿足其功能要求,不可接受。
相關分析:根據前面的原產地定義,確定原產地的依據包括生產、自然獲得、加工制造等幾種方式,且當貨物的生產/制造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時,一般以最終發生實質性改變的國家作為貨物的原產國。所以說生產者的國別并不能等同原產地國,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商會意見的結論之中。在格式由官方固定的區域貿易優惠原產地證中,如“FORM P”“ FORM F”“ FORM N”,證書格式中包含“PRODUCER’S NAME AND ADDRESS, COUNTRY”一欄,但同時在出口商聲明欄中包含聲明“ALL THE GOODS ARE PRODUCED IN__ COUNTRY”來表明原產地,審單實務中通常也接受這種“PRODUCTED IN X”“MADE IN X”(X代表國家或地區,下同)原產地標注的方式,但是沒有相關的商會意見對此評述或者支持。對于出口方,最穩妥的做法還是在證明中明確指出“GOODS ORIGIN:X ”或“COUNTRY OF ORIGIN:X”,或類似的確切表述。
TA864:信用證要求提交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書。受益人提交了符合要求的中澳原產地證書,并由澳大利亞商會蓋章簽署,同時并標明貨物符合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要求。單據提交到開證行后,開證行拒付,提出不符點“原產地證書沒有表明原產地”。但是受益人銀行認為,根據ISBP745 L2,該證書格式是符合要求的,并且其格式和簽署已經足以證明貨物的原產地而無須另外聲明。ICC初稿意見的結論是,因沒有標明原產地,該單據不符。但是后來經過ICC專家們再次認真的討論和研究,TA864REV終稿中增加了一條分析,即中澳原產地證書中BOX 10欄位的原產地標準“WP”“WO”“PSR”并不能代表原產地國家是澳大利亞或者僅澳大利亞。其最終結論修改為,在產地證既沒有顯示產地也沒有顯示產地標準的情況下,該單據不符。
相關分析: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域優惠原產地證書,是中澳政府間自由貿易協定的官方格式,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其相關欄位也是固定的且被雙方接受的。因此,盡管該證書并沒有明顯標明產地的欄位,如“COUNTRY OF ORIGIN”或者“PRODUCTED IN XX COUNTRY”,但是從該證書的格式、簽署等方面來看,其已經由出口商填寫并簽署,并且由澳大利亞的授權機構簽發,單據本身已經滿足其證實原產地的要求,符合政府間官方協議規定,能夠滿足實務報關的需要。上文多次提到的原產地標準是什么呢?原產地標準是判斷產品究竟在哪個國家生產的特定規則,尤其當產品含有多個國家的原材料或者在多個國家加工生產的情況下。比較普遍接受的原產地標準如完全獲得標準、稅則歸類改變標準、從價百分比標準、加工工序標準等。不同的區域貿易協定規定了不同的適用產地標準,即使采用了相同的標準也可能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產地標準縮寫,比如中澳的“WO WP PSR”,中國智利的“P PVC PSR”,中國東盟的“WO XXPCT PSR”等。可見,單看原產地標準與產自哪個國家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性,這也是TA864REV分析中新增一段所表達的意思。但是,放在一定的區域貿易協定下的產地標準,就特指產自協議雙方或者多方,同時還結合了產地證格式、出口方、簽署方等各要素,實務中從該證書不難判斷貨物的原產地,而且提交至進口國海關時還需要核對產地證簽發印鑒、產地證要素等佐證。根據信用證的獨立性和審單的表面一致性原則,銀行審單員無需了解這么多的實務背景,也無需了解區域貿易協定內容以及其中產地標準的含義所在;但是無論如何產地標準是區域貿易優惠產地證的必輸項,即出具時該產地標準欄位(ORIGIN CRITERATION)必須填寫。所以結合上述ICC TA864REV的結論,顯示原產地或者標明原產地標準滿足其中一項,該產地證即可接受,信用證下審單實務中遇到的澳洲商會出具的中澳貿易協定原產地證,基本是可以被接受的。類似的情況還有內地與中國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原產地證明書》。
在審單實務中,還有一些其他原產地的不準確表述,如“GOOOS EXPORTED FROM COUNTRY X”“ GOODS CONSIGNED FORM COUNTRY X” 等。綜合上述ICC案例的意見分析,證明原產地最標準的表述,就是明確標明“GOODS ORIGIN:X”,或者“COUNTRY OF ORIGIN:X”,或者類似的明確、清晰的證明語句。在固定格式證書本身沒有證明原產地的相關欄位的情況下,出口方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在證書的貨物描述欄位或者備注欄位等地方主動明確標明貨物原產地,以避免信用證下不必要的紛爭和拒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