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臨沂市河東區湯頭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0)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們對居住地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園林苗木是改善居住環境的重要因素,園林樹木不僅可以通過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達到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1]。但是,由于城市綠化苗木種類相對單一,苗木抵抗力弱;同時由于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造成綠化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明顯降低;而且由于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使病蟲害的抗藥性有所增強,使一般化學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減弱,這些因素導致苗木病蟲害問題頻繁出現,對綠化苗木培育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由于綠化苗木的種類較多,病蟲害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常見的綠化苗木病害有以下幾種。
白粉病:苗木白粉病是常見的苗木病害,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2],主要危害苗木葉子,苗木或幼樹被害時葉子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影響其生長。溫暖、低洼濕悶,苗木過密,高溫干旱與高濕條件交替出現,苗木易爆發白粉病。會對國槐、梅花、紫薇等多種苗木造成危害。
黑斑病:黑斑病是除干旱地區外全國各地分布廣泛的病害。主要危害苗木葉片,但是葉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發生,嚴重時苗木葉片枯黃,落葉,個別枝條甚至枯死。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低洼積水處,通風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當等會導致黑斑病大爆發。會對榆葉、梅、楊樹等多種苗木造成危害。
褐斑病:褐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insulana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塊在病葉和病落葉上越冬,苗木感染病菌后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并逐漸向上部蔓延,發病初期為紫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發病后期變為直徑為5~10 mm黑色病斑,嚴重時病斑可連成片,使葉片枯黃脫落,影響開花。該病全年都可發生,高溫高濕、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等均有利于病害發生。夏,秋兩季危害嚴重。會對一品紅、桂花、紫薇、垂柳等多種苗木造成危害。
葉枯病:葉枯病是由(Alternariaalternata、Glomerellacingulata和Pestalotiaginkgo)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葉上越冬,溫度適宜時,葉緣、葉尖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紅褐色小病斑,并逐漸變為灰褐色大病斑,嚴重時病斑連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積占葉片的1/3~1/2。病斑邊緣有一較病斑深的帶;病健界限明顯。植株下部葉片發病重。該病在7~10月份均可發生。植株下部葉片發病重。高溫多濕、通風不良均病害發生嚴重。會對桂花、紅楓、櫻花、銀杏等多種苗木造成危害。
煤污病又稱煤煙病,主要特征是黑色霉層或黑色煤粉層,該病主要是由子囊菌綱的病菌引起的,由介殼蟲、蚜蟲和粉虱為害后造成的,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葉上越冬,第二年孢子由風雨、昆蟲等傳播。病菌先在葉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嚴重時病斑連成片,整個葉面、嫩梢上布滿黑霉層。高溫多濕、通風不良、蚜蟲、介殼蟲等分泌蜜露害蟲發生多的環境下,病害發生嚴重[3]。會對紫薇、桂花、牡丹、柑橘以及山茶、米蘭、菊花等多種苗木造成危害。
綠化苗木蟲害有以下幾種。
蚜蟲:又稱膩蟲或蜜蟲等,屬于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蟲,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蚜蟲可以利用口器從苗木中吸取大量汁液,使其生長停滯或延遲導致畸形,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而且蚜蟲分泌物蜜露,會阻滯苗木的生理活動,因此易誘發煤污病等;而且蚜蟲也是重要的病毒傳播媒體;干旱時為害嚴重[4],為害櫻花、桃花、梅花、月季、菊花、木槿、杜鵑花等各種園林花卉和盆栽花卉。
紅蜘蛛:學名葉螨,在我國分布廣泛,以卵越冬,成蟲和若蟲長聚集于葉片的正反面為害先在葉片背面主脈兩側,以口針刺吸莖葉汁液使葉片水分減少,失綠變白,葉表面呈現密集蒼白的小斑點,卷曲發黃,嚴重時遍布整個葉片,整個植株發生黃葉、焦葉、卷葉、落葉和死亡等。同時,紅蜘蛛還是病毒病的傳播介體,高溫低濕,干旱時為害嚴重為害櫻花。
粉虱:是一類體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蟲,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成蟲、若蟲以植物韌皮部的汁液為食,導致植物發枯、變黃,嚴重時導致整株苗木死亡;同時成蟲、若蟲分泌蜜露及蠟質物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實,誘發煤煙病的發生,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導致葉片萎縮、枯萎和提前落葉,同時使農作物品質及質量下降;而且部分粉虱還是許多病毒病的重要傳毒介體,所傳播的植物病毒可引致植物畸形。粉虱世代重疊嚴重,一般6月中旬發生較為嚴重,可對多種綠化苗木造成危害。
蚧殼蟲:是園林植物主要害蟲種類之一,在我國分布廣泛,寄生于植物的枝干、芽腋、嫩梢和葉片,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使枝葉變黃、枯萎,影響植株生長和觀賞,嚴重時導致植株死亡;蚧殼蟲還能誘發煤污病,可危害枸骨、白玉蘭、梔子花、蘇鐵、桂花、冬青、山茶、月季等。
化學防治法是目前防治苗木病蟲害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采用化學農藥能迅速、簡便防治病蟲害,且不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在病蟲害綜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使用化學農藥不但會增強苗木病蟲害的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故提倡化學農藥交替使用,或輪換使用以減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是利用簡單工具和各種物理因素來防治苗木病蟲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燈光誘殺[5]。許多害蟲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效果很好,可誘殺多種害蟲,如蛾類、蝶類、金龜甲等。
(2)黃板誘殺[5]。利用昆蟲的趨色特性,引誘昆蟲后,借用保粘膠粘住昆蟲從而可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可用來防治蚜蟲、粉虱、薊馬等害蟲。
其他的如性誘殺、毒餌誘殺等也可以較好地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6]。
(1) 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如應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真菌),蘇云金桿菌各種變種制劑防治多種林業害蟲(細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蟲、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線菌)微孢子蟲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蟲(原生動物),泰山1號防治天牛(線蟲)。
(2) 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最常見有赤眼蜂。如荷蘭和英國釋放麗蚜小蜂并配合使用撲虱靈,可有效控制煙粉虱達 10 周之久。利用東方蚜小蜂對抑制銀葉粉虱,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
(3) 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主要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如蚜蟲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蚜蠅和寄生蜂等;紅蜘蛛的天敵主要有深點食螨瓢蟲、束管食螨瓢蟲、異色瓢蟲、大、小草蛉、小花蝽、植綏螨等;煙粉虱的天敵有膜翅目昆蟲,捕食性天敵有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蟲和捕食螨類等,以及一些寄生真菌。這些天敵對控制害蟲種群數量起到積極作用。
加強苗木管理,對病葉、病落葉及時清除燒毀,減少侵染的來源。秋、冬季在樹干基部刷白,防止蟲害產生;定期施肥,增強苗木抗性;對死株進行集中燒毀,徹底消滅蟲源,以免傳播;加強修剪,通風透光,減少蟲害發生率[7]。
對于苗木病蟲害的防治應采取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策略,有針對性地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來防治各種綠化苗木的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