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贊,郭如剛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李子園林場,甘肅 天水 741005)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已成為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建設生態良好的優美環境,離不開綠化觀賞樹種。下面介紹一種我國重要的觀賞樹種——黃櫨,以供參考。
漆樹科(Anacardiaceae)黃櫨屬(Cotinus) 黃櫨(CotinuscoggygriaScop.)落葉灌木,高度可達8 m,樹冠呈圓形。單葉互生,長3~8 cm,寬2.5~6 cm,無毛或僅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羽狀脈,6~11對,先端分叉,葉柄長1.5 cm,無毛,無托葉?;s性,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萼片披針形,花瓣5,長圓形。果穗圓錐狀,長5~20 cm,成紫色或綠紫色的羽毛狀。核果小而干燥,腎形,熟時紅色,花期4月,果期6月[1]。
喜光,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耐堿性,不耐水濕。多生長于海拔1500 m以下的向陽山坡及溝谷兩旁,多為櫟類的下木,為主要灌木。在小隴山林區的南部林場廣泛分布[2]。
黃櫨的繁殖多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用分株和根插繁殖。
育苗地最好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平地或者緩坡地,土壤以含砂土地最好,砂土地通透性能良好,容易生根。切忌選擇土壤粘重內澇地塊。所選地塊要靠近有水源的地方,以便于灌溉。
培育壯苗首要工作就是整地,整地不僅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而且具有有保墑蓄水、翻埋雜草殘茬、混拌肥料及消滅病蟲害等作用。整地時間以3月上中旬為宜。育苗地選好后于播種前,深翻土地,施足腐熟有機肥,每畝施基肥3000 kg,并施30~50 kg復合肥,均勻地撒到地面上。播種前3 d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g/m2進行土壤消毒;每畝施80 kg左右硫酸亞鐵以防幼苗立枯??;用50%辛硫磷800倍液1畝施200 kg以消滅地下害蟲[3]。深翻30 cm左右,整平耙細作床,床寬1.2 m,低于步道10~15 cm,床面要平整,撿盡草根、石塊。床間之間步道留30 cm,方便進行灌溉、拔草、施肥。
母樹采種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生長健壯、結果早;二是品質好,無病蟲害。等果實變為黃褐色即成熟時應立即采收,防止因果實成熟遇風容易將種子吹落,種子采集后要風干、去雜質、過篩精選清除秕粒。干燥陰涼貯存4個階段。
黃櫨的果皮堅硬,必須在播種前進行種子預處理,處理過程包括3個階段。第一階段一般在1月上旬將種子加入清水,用手揉搓洗去種皮上的粘著物,過濾清除秕種。重換清水并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或多菌靈用來殺菌消毒并浸泡3 d后撈出,然后將細沙和種子以2∶1的比例混勻后貯藏于陰涼處,讓其自然結凍進行低溫沙藏處理。第二階段是2月中旬選背風向陽、地勢干燥處挖深約40 cm,長寬約60~80 cm的坑洞,將沙種混合物移入坑內,上覆10 cm左右的細沙,中間插秸稈蒿草通氣,坑的四周挖好排水溝,以防積水。催芽階段要經常翻動,適當灑水并保持一定的濕度,防止種子霉爛。第三階段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子萌芽率超過25%即可播種。
黃櫨育苗一般以低床為主,南北向作床,苗床寬1.2 m,床面低于步道10~15 cm。播種時間段北方以霜凍結束為參考,其他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宜。播種前3~4 d進行土壤消毒并灌足底水,待水落干后按行距33 cm,拉線開溝,將種沙混合物稀疏撒播,1畝用種量6.5 kg。下種后先覆土1.5 cm左右,輕壓整平進行地膜覆蓋。
苗木在生長的前期灌水要充足,但出土后20 d以內要嚴控灌溉,在氣候不干燥的情況下,盡量少灌或者不灌,間隔時間視天氣狀況而定,10~15 d澆水一次。后期應控制澆水,提高抗逆抗倒伏的能力。尤其是雨季,應提前挖好排水溝,防止積水而導致根系腐爛。
黃櫨幼苗應適當密植保持植株穩定筆直。早期間苗在苗木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后期間苗在葉子相互重疊時進行,去除長勢不好、病蟲害、機械損傷和栽植過密的幼苗,所留健壯的幼苗即是定苗,且株距以10~15 cm為宜,補苗應在陰天或傍晚進行。
追肥應“少量多次、先少后多”。幼苗生長前期以N、P肥為主,苗木速生期應以N、P、K混合肥為主,苗木硬化期以K肥為主,停施N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苗木抗寒越冬能力。
松土是為防止土壤板結,增加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除草是避免草與植株之間競爭營養及水分。因此,除草宜早不宜遲,兩者之間應同時進行。
黃櫨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立枯病、白粉病等。
蚜蟲防治:提前消除蟲卵,可在早春刮除老樹皮及剪除受害枝條;蚜蟲爆發時,應選擇噴灑40%氧化樂果、50%馬拉硫磷乳劑或40%乙酰甲氨磷1000~1500倍液。
黃櫨立枯病防治:清潔苗圃地衛生,及時處理病株,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噴1∶1∶120倍波爾多液,以10~15 d為1個周期進行噴灑。
白粉病防治:主要是預防和防治相結合,發病初期噴灑1次20%粉銹寧800~1000倍液;或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3~5次。4月中旬在地面上撒硫磺粉1~1.5 kg/667 m2,發芽前在樹冠上噴灑3波美度石硫合劑[4]。
黃櫨在小區、人行道、公園等地都有栽培,歷來被文人墨客比作“疊翠煙羅尋舊夢”和“霧中之花”,故黃櫨又有“煙樹”之稱,黃櫨的莖、葉、花、果實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黃櫨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紅色羽毛狀,在枝頭形成似云似霧的景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5]。
黃櫨既可群植成林,也可單純成林,還能與其他紅葉或黃葉樹種混交成林,具有極高的景觀價值,尤其是在北方園林樹種相對單調的大背景下,黃櫨在城市綠化中的價值更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