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琳
(國有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建設林場,遼寧 阜新 123100)
目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森林及營造林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改善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我國的營林造林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大大提高了我國的森林資源的儲備量,甚至已經遠遠超過林木的消耗量,大大改善了生態質量。營林造林對森林資源的提升作用顯著,在營林造林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將我國新疆、內蒙、西部地區及東北三省建立為一個綠色的長城,種植面積達到了近40億畝,為當地生態起到了重大的改善作用。為此,需要大力提倡營造林工程的建設,提高營造林的建設質量。
綠色植物作為天然的凈化器和消音器,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中的雜質塵埃,也可以極大地阻隔工業和生活噪音。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每天都充斥在汽車、工廠的噪音和污染物中,嚴重地影響著自身身心健康。
我國的中西部地貌特點容易產生土壤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為有效應對這些問題,造林是最好的選擇。通過營造林可以使樹木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并極大程度地聚積水分,涵養水源。這在地貌條件較為陡峭的區域,效果明顯,同時營林造林可以減少坡地的土壤腐殖質的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極大地提高此區域的種植能力。
在營林造林的后期,等到樹木成長壯大,可以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例如種植果樹,可以采摘水果。還可以種植藥材、橡膠等林木,這些經濟林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不僅可以改善環境,也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2]。
3.1.1 缺少專業的林業人才
營林造林工程不是簡單的種植活動,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想保證優良的營林造林工程,就得聘用專業的林業技術人才。在實際的營林造林活動中,會遇到例如苗木選擇、病蟲害防治及后期管護等一系列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正確地外理,才會提高營林造林的效果。目前,最缺乏對提高苗木成活率的相關技術人才,限制了我國造林的發展。
3.1.2 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
任何事物要實現長遠的發展,其管理必不可少。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是一個事物實現長效性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的營林造林管理方面在科學化和系統化方面相對缺失,這就導致了林業難以健康穩定的長遠發展,只有積極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解決林業發展緩慢的問題。
3.2.1 營造林前期設計的不合理
這主要是表現在營造林建設的前期,相關的設計單位對于營造林工程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有意將營造林設計流于形式。設計中沒有完整的設計方案,且設計方案的材料和內容不健全。在一些營造林工程中,沒有進行前期的設計,一邊施工,一邊進行設計工作,導致設計的質量較差。
3.2.2 項目驗收不符合標準
整個營造林項目完工之后,工程施工單位缺乏對于整個項目的自查和驗收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項目內容,在實際的實施中卻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無項目自查驗收,也不存在驗收的報告等資料;驗收過程的要求不嚴格,使得整個驗收過程只是走走形式;還存在驗收上報時存在一些數據造假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于營造林的備案。
3.2.3 后期養護不到位
一些地區的營造林工程,存在著后期的養護不到位的問題。在建設過程中做到了把控施工過程的質量問題,但是在整個營造林建設完成后,缺乏專業的苗木撫育和管理工作,導致苗木的生長狀況堪憂,樹木的存活率較差。
在整個營造林建設的前期,就應該做好整個項目的規劃工作。為了有效提升整個項目的政策,需要統籌兼顧。為了達到此目的,需要在前期進行完整且細致的規劃工作,對于一些存在問題的地方,需要集思廣益,在保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資金和人力的消耗。施工前期,要認真勘察工程施工區域的地貌和自然環境條件,選擇合理的施工地域,分析當地的土壤,確定適合的苗木品種。考慮到這些,可以極大地提高后期苗木的存活率。在營造林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采取最優的施工方案,并進行全過程的檢測,即使對存在的一些突發問題進行處理,或者對施工方案及時進行調整。保證整個造林項目的施工質量和效率。
造林工程施工前期,對于地貌和施工區域的土壤進行取樣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測定土壤的酸堿度可以確定適合的苗木種類,通過測定土壤中濕度,可以為后期苗木栽植是否需要澆水提供依據。而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苗木的栽植,栽植環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為此需要對施工的人員進行相應的指導和操作培訓,可以聘請一些苗木種植的專家和專業人士為施工人員進行指導,使得整個植樹一步到位,不出現因操作不當造成的返工,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的同時,需要配備一定的施工監督人員,嚴格監督苗木的種植、整地、培土、撫育管護等工作,對于操作不當的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并落實施工的責任制,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這樣一旦存在質量問題,可以追溯到源頭處理。
營林造林時一個長久的工程,這需要資金的不斷投入。林業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林業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并且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保證林業建設的質量。在必要時,林業工作人員要實地考察林地情況,在充分掌握和了解當地的氣候、土壤的的前提下,在通過合理的分析對資金進行分配,要有限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應。同時,林業工作人員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營林造林資金計劃。
不同于其他的建設項目,造林工程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幅員遼闊的區域進行人員的巡查和管理存在這困難。為此,應借助當前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對營造林進行管理。當前使用在此領域的新技術主要包括遙感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這些主要是用來獲取到整體營造林的狀態等信息[3],以便更加高效地實現對營造林的管控。例如不同于以往低效的人工巡視,采用衛星遙感技術可以全方位的觀測到營造林在任何時刻的狀態。做到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需要一定的資金和設備投入,這是當前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在后期的林木養護環節,借助科學手段監控和防治病蟲害,提高土壤的效力,保證林木不斷成長。
營林造林作為國家的重大舉措,其工程質量的高低關乎民生,也影響著我國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國的營造林建設需要更加重視質量的提升,提升對影響營造林質量因素的分析能力,借助于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來提升整個造林項目的質量,并積極探索經營新模式,探索出營造林同人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良性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