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鳳
(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云南 曲靖 655331)
在林業生產發展當中,森林資源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只有保護和發展好森林資源,才能充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在推動森林資源管理上,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整體的森林資源管理水平在不斷提升。新時期,怎樣更好地管理森林資源,如何提高森林資源的管理成效,這是整個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社會對森林資源需求持續增多的情況下,保護和發展好森林資源成為了我國林業改革發展的出發點、立足點和歸宿點。
森林資源管理,與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有效利用等都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更是貫穿到其中的每個環節當中,是當前衡量林業工作開展情況的一個重要標志。為此,森林資源管理受到了各級林業部門的高度重視,更是在我國林業改革發展當中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實踐證明,依托于科學的森林資源管理,可以提高森立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水平,對于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創造更多的林業經濟效益,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歷次林業工作生產會議上,我國都明確指出:新形勢下,林業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到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節約上,保護好森林資源是為了永續利用和更好的發展,自然生態環境也才能得到較好的保障。當前,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更是充分認識到了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紛紛出臺政策予以保護,使得這些國家的森林資源管理質量顯著提升,整體的林業生產水平更是不斷實現新突破。與此同時,我國也從林業現代化改革發展的層面出發,在如何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推動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優化和完善森林資源管理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進一步明確了森林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對于深層次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綠色中國、生態中國建設當中的重要一環。
整體而言,近年來我國森林資源在保護管理上實現了很大發展,但是當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上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成為了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上的“短板”、“軟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理論層面看,雖然我國森林的總面積和蓄積量在全球分別占到了第五位和第七位,但是,我國的森林資源整體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森林面積及蓄積量人均占有率上則更低,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在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粗放型特點,注重采伐,輕視保護、培育,這些都嚴重降低了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水平,整體的森林資源質量不是特別高。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分布著非常多的森林資源,但是,與我國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來看,總量上還是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森林資源產品在不斷增多,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而且絕大多數的森林資源主要是集中分布在東北、東南、西南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森林資源分布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在分布上則明顯少一下,這也加大了我國森立資源開發等的基本難度。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來臨,我國各個領域對于森立資源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加大,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壓力也將會明顯提升。
從我國森林資源管理歷史上來看,在國有林業資源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保護管理體制不順暢的情況,雖然從法律層面上看,森林資源的所有人是國家,但是,在森林資源實際開發和使用上卻歸屬了相關林業生產企業,森林資源的產權存在著明顯的虛置現象,在森林資源管理上存在著政企不分、權責不清的情況,使得森林資源的管理效率比較低,我們國家所出臺的一系列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措施在實際落實上存在著不到位現象,而實際的監督管理也沒有完全跟上,導致了林業企業單純的追求產出效益,而忽視了高質量發展和深層次培育等工作。從各級一些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政策措施上還是可以看到計劃經濟的影子,在實際管理上,過于突出政府的硬性指標要求,實際的森林資源管理單位靈活性、主動性明顯不夠,各地在分類指導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直接導致了許多重要的森林資源沒有保護管理好,有些不需要大量資源投入的反而導致了大量寶貴資源的浪費。實際調查發現,有些地方對于森林資源的重要性缺少足夠認識,沒有從法律層面認識森林資源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導致了實際的法治監督管理不到位,出現了森林資源亂砍濫伐、超限開采等的情況。此外,在森林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著投入不足,當前的管理人員隊伍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老齡化現象,缺少新鮮血液的加入,在進行森林資源管理上,相關的管理手段、方式還是較為落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對于森林資源的實際需求量在進一步提升,如果有效地管理好森林資源,更好發揮其作用,這是全社會尤其是林業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需要以中央歷次森林資源保護會議精神為指導,突出對森立資源的嚴格保護,多層面開發利用,逐步增加我國森林資源的整體保有量,提升森林資源的基本質量,這樣才能增強我國森林資源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水平。
在森林資源管理上,對于林地一定要給予足夠重視,加強對林地的保護。從現代林業發展的層面,對森林資源的產權進行更為深刻的明晰,避免產權不清的情況,推動科學規范森林資源權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真組織做好林權登記發證特別是退耕還林的確權發證等相關工作,這樣才能對林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進行更好保障。對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業用地的,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批,有效杜絕林地占用或者征用過于隨意或者盲目情況的出現。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完善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這樣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林業發展所需用地落到實處,更有助于從法治的層面強化對林地的管控。以法治中國建設為契機,認真摸排、清查各種亂占林地的行為,一經發現,就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嚴肅處理,同時,在相關法律法規上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量刑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相關林地違法案件的審理,進一步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
在森林資源管理上,需要從生態保護的層面切入,管理上思想不能僵化;強調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并不是不加限制的亂用或者超限額開發。將森林采伐限額作為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紅線”,把住采伐“源頭”消耗關。對于一些采伐明顯超標的林區,一定要把采伐量降低下來,這樣才能讓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再生培育。對商品林尤其是其中的人工林、速生豐產林等,要按照相關要求合理經營,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森林資源綜合監測需要以森林資源監測為主體,對以往各種監測資源進行充分梳理,有效整合,以此來提升監測質量,逐步拓寬監測范圍,建立健全全國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綜合監測體系,實現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狀況的綜合監測和評價。同時,加大對各地區森林資源的二類調查進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我國森林資源的基本情況。還需要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相結合,建立起更加先進的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從更好管護森林資源的層面出發,建立健全以資源行政管理為主體,以資源綜合監測和資源監督檢查為兩翼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加大森林資源執法人才隊伍建設,充實年輕力量,提升基層一線執法綜合水平。
努力探索家庭承包、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招標、拍賣等多種形式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對群眾合法取得的自留山,保證群眾可以無償使用。對分包到戶的責任山,需要在法定年限當中確保承包關系的穩定。有序推進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突出重點公益林的區劃落實和保護管理,把公益林補償等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本文主要對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及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層面探索了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的基本策略,希望對于提升我國森林資源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